财新传媒

机器人战争

2015年11月20日 17:19 来源于 财新网
新松以拼服务的方式在机器人领域打下市场于中国仍是“孤例”,整个产业链中更有话语权的机器人零部件领域,都是国际厂商的天下,这是中国进军高端制造的典型困境

上游的悲哀

  新松在机器人的系统集成领域开辟了一片自己的市场,但这仅仅是“孤例”。在机器人的上游——零部件领域,目前包括减速机、控制器、电机伺服系统在内的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仍主要掌握在ABB、库卡、发那科、安川等几大国际巨头手中,国产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新松的车间里,也主要是三洋、施耐德等国外品牌的零部件。

  “虽然采购国内零部件会有补贴,但我们争取一个客户并不容易,目前许多国内零部件的稳定性还有待加强,我们不敢贸然更换。”新松的一位副总工程师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

  成立于2007年的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下称埃夫特)深有同感。埃夫特是仅次于新松的国内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是奇瑞汽车的子公司。

  “用一年时间做出机器人样机立即推向市场是不可能的,必须经过完整应用验证和考核。”埃夫特的总工程师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09年研发的第一批机器人下线后,直到2012年初,都是在奇瑞内部进行汽车行业应用验证,到2012年中期才开始大批量生产。“埃夫特用了近四年时间。”埃夫特总工透露,内部测试过程中出了很多故障,整个故障记录可能有1000多页。一台机器人发生故障,整线都得停,停线一分钟损失巨大。“还好奇瑞是我们的母公司,有机会让我们去试用。其他客户可没这么宽容。”

  事实上,中国制造的机器人在可靠性方面处于劣势——中国品牌机器人平均无故障时间仅为8000小时,而外资品牌达到5万小时。

  “我们不可能为了图国产零部件的价格便宜或者国家补贴,而承担损失一个客户的风险。”埃夫特总工表示。

  对于中国的机器人零部件企业来说,他们现在的问题和当年新松刚起步时遇到的一样——如何争取客户。

  成立于2012年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下称清能德创)主攻伺服系统。成立不到一年,清能德创就推出了国内第一款网络化模块化多轴伺服驱动器——CoolDriveA8。2013年4月,产品通过EtherCAT技术协会中国一致性测试中心的认证。其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汤小平称,使用其产品的客户可比使用国外同类产品节省30%甚至50%的成本,但这没能让清能德创迅速找到客户。

  “从产品推出至今,都是在试用。”汤小平介绍,客户试用期一般为两年。“能让客户信任你的产品、愿意试用非常难,对我们就是成功了一半。”

智慧维度

智慧的产业生态:当理念照亮现实
“智慧”意味着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技术和创新的产品。这考验的将会是行业或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Enjoy!智慧!

Magic Leap:新的“Reality”
人类强大的智慧在于,喜欢不断地征服挑战,不断地突破那些将他们封闭在空间、时间和精神之中的界限。

相关报道

中国正迎来一场“新工业革命”
在9月底和10月底的两次基层考察中,李克强总理把推动“新工业革命”作为调研的重要内容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