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亚洲的未来

亚洲的未来

2012年07月18日 20:52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取代了技术革新,消费者变得更道德,而企业被强烈要求减少环境足迹,因为“逐绿”意味着省钱—同时还有益于世界,有益于消费者,有益于它们自己和它们的股东

  新价值观

  为了更好地提出建议,我试着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对亚洲价值观的讨论。在这本书里,我并没有提到也不认为,亚洲的政府或文化要比其他地方的更适合解决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各种挑战。但是,我确实在书中提到了一个观点,即亚洲的人口规模比世界其他地区的更为庞大,因此它更有必要把事情做好。因而,这本书主要是关于亚洲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

  本书试图阐明该地区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而延伸到对其他各种世界性问题的讨论。目前许多全球性的讨论都是由西方评论家、政治家和商业领袖们主导的,我非常重视这些讨论,但同时也感到遗憾。现在迫切需要亚洲的视角(还有拉美、中东及非洲地区的)。

  对于消费驱动型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诉求。消费驱动型经济的一个优势,是它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鉴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及面对的严峻现实,亚洲现在或许正是能够将消费驱动型经济从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及其意识形态中解救出来的最佳人选。

  本书并不是讲气候变化的,当然,更不是一本传播末日论的书。但这本书确实是关于灾难的,里面所提到的一些残酷的现实有的已经发生。如果这个世界尤其是亚洲,继续按照目前的道路前进,伴随而来的将是更多的灾难。这些灾难中的绝大多数将会给环境带来深远而剧烈的影响,或使农业减产,农民盲目流入城市,食不果腹;或使森林灭绝,居民流离失所,无以为继。

  也许,前面等着我们的,是更凄惨的命运。我展现这些可预见的可怕后果,并不是为了传播恐惧。更确切地说,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来唤醒亚洲,让其放弃对实现消费驱动型社会的追求,而去追求另外一个目标:营造一个能够为子孙后代所承传的环境,一个雨林葱郁、万物共生、资源富足的环境,一个海水净透、鱼群畅游的环境,一个宜居宜人的环境,当然,还是一个没有气候乱象的环境。我希望这本书能使读者认识到,如果不对我们的消费标准作出重大改变,气候变化的难题将不会发生有意义的转机。

  当然,气候变化在书中有着很重的分量,但其中心意义在于呼吁人们拥护更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因此,这也是一本关于如何实现改变的书,主要针对亚洲,也许范围更广。要想实现这些改变,就要对许多思想和概念进行质疑和重新定义。金融危机开了个好头,它使许多西方民众意识到,几十年来指引着自己国家的许多核心理念是有问题的,而现在正是对它们进行质疑、进行思考的时候。亚洲同胞们也必须这么做。

  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关键的第一步,就是要拒绝消费驱动型增长。但仅仅拒绝还不够,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政策以及政治行动:我们该如何定义增长和财富创造,我们能做什么,能拥有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工作和生活。我们必须质问种种所谓的美好设想,是否每个人都要去追求私家车?是否每个人都希望在有空调的房间里生活和工作?是否每个人都要去消费从世界各个角落运来的食物和商品?我们必须这么问,才有可能找到新的思想。而这很大程度上是一项政治任务,这些改变需要政治行动来决定其明确的方向,来获取支持和克服阻力。我将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对这一点进行深入的讨论,这也意味着本书实质上是一本政治学著作,是一本关于人们该如何为自己和他人所生活的社会制定规则的政治书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