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矿业大买家降温

2013年06月18日 10:01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矿业超级周期愈行愈远,中国企业在吃够上一轮海外盲目抢购的“苦头”后,现在变得谨慎小心,收购热情和收购方法都在改变

新一轮机会到来

  西澳州长科林·巴奈特(Colin Barnett)认为,“中国钢厂一拥而上,并且投资了一些全新的铁矿石项目。如果说到教训,那就是太多太快,没有找到高质量的资产和合作伙伴。”

  前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芮捷锐则把希望放在了中国投资的下一个阶段上,并认为将会更为商业化,“我想改变已经在发生了”。

  国际矿山正在计划处置诸多非核心资产——这是中国买家新一轮的机会。力拓CEO山姆·威尔士(Sam Walsh)在今年3月曾向财新记者表示,公司在对所有资产进行研究,审查其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我们寻求出售非核心资产,以及表现不太好的资产,但同时也追求价值。”

  这也是必和必拓新任CEO 麦安哲(Andrew Mackenzie)的任务之一。过去数月,必和必拓退出钻石业务,出售了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Pinto Valley铜矿项目及附属的铁路项目,同时还在进行矿砂业务的剥离以及液化天然气(LNG)领域的部分收缩。

  “这个机会有点意思。这些资产被处置,不是因为它们不好,而是其对公司的战略价值已经改变。” 理查德·菲利普认为。

  中国企业已经有所行动。去年12月,中国和南非的四家企业组成联合体,与力拓和英美资源(Anglo American)签订协议,以4.76亿美元收购南非Palabora矿业有限公司(下称PMC)74.5%的股份。PMC是南非惟一的精炼铜生产商,还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目前年磁铁矿出口能力约350万吨,未来两年有望提升到600万吨以上。

  收购联合体中,河北钢铁集团拥有联合体35%的权益,总部位于香港的俊安集团拥有联合体25%的权益,天津市物资集团总公司和南非国家工业发展公司各持有联合体20%的权益。通过收购PMC,河北钢铁至少能掌控南非2.4亿吨品位56%的磁铁矿资源、6200万吨铜资源和一个世界级的蛭石矿。

  河北钢铁一位副总经理对财新记者表示,“我们主要看重其铁矿资源。到‘十二五’末,集团公司铁矿石自给率要由目前的不到9%提高到40%。”

  朱寒松认为,“在这一轮,没有看到很多中国企业愿意去为这些资产支付高溢价。同时,中国企业也面临来自其他亚洲买家的竞争,比如印度和日韩,这一轮不会出现中方横扫一切的场面。”

  安永中国区采矿和金属业主管合伙人马明德(Peter Markey)向财新记者分析,矿山方面在出售资产的同时,也确定了需要进行投资的项目,因此需要寻求最佳的价格。山姆·威尔士在谈到力拓加拿大铁矿资产出售的可能性时也强调,“关键看价格” 。

  科林·巴奈特表示,尽管铁矿石价格近期遇到挑战,但西澳的天然气资产仍具有吸引力。

  去年12月,中石油宣布以16.3亿美元收购必和必拓持有的澳大利亚布劳斯(Browse)LNG一体化项目部分股份。今年4月项目大股东Woodside宣布项目延迟,将重新进行评估。西澳政府从促进当地就业等角度,希望能通过管道先将气运至陆上。但出于成本原因,Woodside希望以海上浮动平台的形式进行项目开发。目前这一争议尚未有定论,同时陆上方案在环保方面也具有争议,因为西澳政府计划的接收站位于一个国家公园内。有熟悉这一项目的人士称,这一项目股权比较分散,除了Woodside和中石油,还有三菱、三井和壳牌——这使得决策过程不易,也是必和必拓决定退出的一个原因。

  安永在一份报告中引述了中投多伦多办事处首席代表徐秉清的话——“作为少数股权投资目标的高品质大型资产比起2009年有所减少,大部分唾手可得的机会已经过去或被抢走了。大型优质资产具有稀缺性,比起2009年,很多收购者的资产负债情况和流动性好了很多,因此会带来更多的竞争,需要更加快速的行动,并且领先于当前的环境。”

编者按:

尽管全球经济仍在复苏中,但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在继续推进。中国海外投资的规模有增无减,步伐越迈越大,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低成本的难得机遇。
中国企业如何总结在初期“走出去”过程中的教训与经验,探讨全球化的现实路径,是中国也是世界未来一段时期面对的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