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投资海外金矿时机来临?

2013年10月23日 10:55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业内人士提醒,并购海外金矿应当选择保护机制健全的国家,规避不必要风险


  【财新网】(记者 李先达)【主持人】下面,我们聊一聊金矿的海外并购。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黄金在中国的处境,一直是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民间对于黄金饰品的需求旺盛,大妈大婶大量购入;而另一方面,官方外汇储备却一直对黄金表现冷淡。随着最近一段时间,国际金价一路下跌至每盎司1400美元左右,一些中国企业终于按捺不住,准备趁机加紧收购海外的金矿。这条金矿收购之路,会是一帆风顺的吗?一起来看。

  【解说】长期以来,黄金在中国一直处于官方冷、民间热的状态。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新近发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黄金消费776.1吨,仅次于印度的986.3吨,排名世界第二。不过,中国政府的外汇储备却一直以美元为主。至于黄金的货币属性,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经济界,都存在很大的争议。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刘冰】黄金是天然的货币。从黄金的自然属性看,有稀缺性。全世界一共开采了16万吨黄金,现在接近3万吨储备在国家储备和大的基金储备。其他有些是供应民间的储备,数量非常稀少。

  【资深贵金属投资人士 鲁丽罗】金融危机的时候,黄金起的作用,就是货币作用。它稳定了其他的货币,对冲了其他货币的风险。它在不同的环境下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来显示不同的一面。

  【主持人】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在金融体系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黄金的货币属性正在逐渐消失;只有在出现经济动荡,美国、欧元等国际货币无法履行职能时,国际投资者才会通过投资黄金避险。不过,由于黄金具有重要的商品价值,它依然是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只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并不具备话语权。不久前,国际金融机构做空黄金,就让不少中国投资者损失惨重。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刘冰】今年上半年出现的,中国大妈抢金事件闻名海内外,也折射出中国在黄金的定价上,缺乏话语权的困境。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国家黄金战略还需要随经济的发展而做出调整。

  【主持人】从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讲话来看,增强中国在黄金领域的话语权,是业内人士的急切呼声。国有企业紫金矿业集团位于澳大利亚的子公司不久前表示,正在试图收购巴里克黄金公司(Barrick Gold Corporation)在西澳的三处金矿。此后,河南洛阳的国有企业洛阳钼业也宣布,准备斥资50亿元从力拓手中收购澳大利亚铜金矿。随着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收购海外金矿的大好时机是不是已经出现了呢?

  【资深贵金属投资人士 鲁丽罗】因为美国的宽松退出了以后,收紧了以后,你就会发现钱越来越少。这个时候,如果中国企业可以去投资境外的矿山,我认为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解说】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澄也表示,随着金价的下跌,金价已经逼近了相当一部分西方金矿企业的生产成本,促使这些企业关停或转卖矿产,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收购海外金矿的机会。不过,鲁丽罗也提醒,在机会面前应当保持理性。今年年初,中国黄金集团拟斥巨资收购非洲巴里克金矿的尝试,就是以失败告终的。

  【资深贵金属投资人士 鲁丽罗】很多深刻教训,在像秘鲁的很多矿,包括连去缅甸、泰国,这些问题都存在。所以我认为,现在最好的时候就是像澳大利亚、加拿大,像美国,非常成熟的、法律非常健全的、保护非常好的国家。宁可贵一点,总体算下来,还是非常便宜的。

  【主持收尾】业内人士给出的建议是,尽管目前国际市场有机会,但矿业投资,尤其黄金投资一定要到法律非常健全、成熟的国家去投资,按市场规律办事。否则,即使贪了小便宜,在长达几十年的矿业开采期中,风险同样可能累加。最终结果,也许就得不偿失了。

  

编者按:

尽管全球经济仍在复苏中,但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在继续推进。中国海外投资的规模有增无减,步伐越迈越大,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低成本的难得机遇。
中国企业如何总结在初期“走出去”过程中的教训与经验,探讨全球化的现实路径,是中国也是世界未来一段时期面对的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