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蔓延的水污染

2013年10月11日 22:37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许多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仍然不够,绿色发展理念大多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缺乏严格贯彻落实的勇气。

深层排污与红色地下水

  目前国内的水污染形势严峻,已从地表水蔓延至地下水。死猪死鸭漂浮江河,应该属于典型的水污染事件。尽管事发地政府很快宣布水质检测合格或者给出其他更为专业性的解释,但难以服众,更难消除恐慌,反而会成为一种闹剧。
  3月18日,美国NBC著名脱口秀节目“今夜秀”对所谓“万余头死猪不会影响水质”的说法给予犀利嘲讽:“竟然宣称死猪不会影响饮用水水质,一万三千头腐烂死猪都没影响,那你的饮用水质量得有多差啊?哦,其实跟平时一个味儿啊,我就喜欢熏肉味的饮用水??”
  类似水污染散布于随处可见的江河之中,属地表水系,能够直接察觉,治理相对容易。在中国655个城市中有400多个是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也就是说有60%以上的城市主要饮用水源是靠地下水,若地下水被污染,危害更大、更为隐蔽、更难治理,也更容易造成民众恐慌。
  先是年初网爆“山东潍坊等地许多企业将污水排到1000多米的水层污染地下水”,引起极大关注。尽管潍坊市政府回应称,“市环保局已排查企业715家,暂未发现贴文所反映的问题”,但民众对水质安全的恐慌和担忧并未消除。
  然后,央视援引国土资源部下属科研机构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已无一类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的一到三类地下水仅占22.2%”。
  4月初,媒体曝光河北省沧县张官屯乡小朱庄村发现大量红色地下井水。很长时间以前,该村浅层地下水就变成了红色,小朱庄村于2002年又打了一口400米深的井,供全村人饮用,尽管井水颜色和口感均无异样,但没人敢喝,村民多用此水洗衣服和洗澡,购买桶装纯净水做饭和饮用。
  当地环保局长却用“水煮红小豆”来解释:“红色的水不等于不达标的水,你有的红色的水,是因为物质是那个色的,对吧,你比如说咱放上一把红小豆,那里面也可能出红色对吧,咱煮出来的饭也可能是红色的,不等于不达标。”
  此言既出,引发专家、网民炮轰,并被戏称为“红豆局长”。4月5日下午,河北沧县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免去其环保局党组书记职务,建议免去其环保局局长职务,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决定。
  该村方圆五公里内只有一家化工厂,1988年就已经建厂,在当地存在长达23年,虽然该厂2011年停厂,但是,在停产之前,这家工厂排出来的废气和废水一直散发着酸臭的气味。从1998年开始,小朱庄全体村民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本村的水质状况,环保部门对水质的检测结果却都是合格的。
  那么,究竟是谁污染了该村地下水?当前舆论主要归咎于两大因素,一是该村化工厂超标排放而且处置方式不当,二是环保部门不作为,监督管理不严,甚至助纣为虐,出具水质监测或环保“达标”的虚假报告。
  此外,笔者认为,还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当地环保部门缺乏独立性,在具体决策过程中可能受到了来自于其他各方的影响。
  环保部门需要在政策制定、执行、监督等方面具备相对独立性,但在实践中,显然受到很多相关部门的制约和影响。比如该村化工厂能够建成并持久运营,为地区经济增长助力、创造财税、拉动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等,都会是上级部门看重的因素,进而会对环保部门的决策施加影响。当然,也不排除环保部门因自身利益而决策不客观的现象。
  第二,各界仍未就环境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达成共识。迄今,国内部分政府官员、甚至知名专家学者对当今时代背景和形势出现误判,认为眼下中国仍然以发展经济为先,对环境污染也需采取渐进式治理。比如,国内接连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后,类似观点经常见诸主流报端——“诸如雾霾等环境污染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上个世纪中后期的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烟雾事件,均发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英国和美国,也是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才治理好?”
  这些观点初听颇有道理,因此也很有市场,但仔细分析,则漏洞百出:
  首先,这种观点隐含的意思就是中国只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本质上是否定绿色与发展可以并行不悖,显然忽略了后发优势,即后来者可以通过技术革新和政策创新等方式完成赶超战略。
  其次,这种观点忽略了时代背景和空间区域的变化。世易时移,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环境决定经济(即环境优先)时代,绿色浪潮席卷全球,大到国家、小到企业,谁拥有绿色竞争力,谁就会主导未来的发展和竞争。与此同时,中国不同于欧美,人口众多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无论是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还是核电安全问题,区域内部和周边密集分布了大量人口,一旦问题失控,后果会非常严重。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上马钢铁、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项目,引致大量群体性环境事件,从大连、厦门到什邡、启东和宁波,严重危及社会稳定,加强污染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总之,从整体上看,许多地方的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仍然不够,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多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缺乏严格贯彻落实的勇气。

评论

认识埃森哲

  • 认识埃森哲
  • 塑造中国商业前景的五种力量
  • 数据分析
  • 埃森哲互动营销服务
  • 认识埃森哲
  • 塑造中国商业前景的五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