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为什么是智利

2013年10月23日 19:11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中国投资智利,只是大幕初启

 

  智利总统府秘书长洁拉(Cecilia Perez Jara)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只青铜色中国鼎造型的笔托,上书四字——东方巨龙。采访用中文进行,对于这门古老语言的音律,洁拉感到十分兴奋。在采访过程中,她一直瞪大眼睛看我们如何说中文,并专注地观察我们如何用键盘敲出汉字。对于智利这个遥远的国度,我们又何尝不是抱着同样的好奇心。

  自2006年中国与智利自贸协定生效以来,中智双边贸易额稳步增加,2012年达332.66亿美元;智利对华出口2012年达188.22亿美元,年均增长23%。智利对华出口产品名录也不断丰富。葡萄酒、三文鱼、蓝莓和苹果,不一而足。

  相较之下,中国在智利的投资却似乎并不如中智贸易那样有活力。从1974年至2012年的近40年间,中国对智利的总投资额仅为1.04亿美元,占该时期智利吸引外资总额的0.1%。但存量低未必是坏事,相反或蕴藏着机遇。

  就在采访结束后几天,在印度尼西亚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议,发挥好中智自贸区优势,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中方愿进口更多智利特色产品,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赴智利投资。高层如此定调,中智蜜月可期。

投资铜矿

  采访结束时,智利经济、发展与旅游部长文森特(Felix De Vicente Mingo)赠送了一个小礼物——一支纯铜的笔。这种不及黄金闪耀却沉着的色彩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处处可见,从铜门、铜把手到街头巷尾出售的铜制手工艺品。

  智利陆地面积为75.6万平方公里,却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产国及出口国,版图恰似一把狭长的铜匕首。智利从1881年起就开始矿业开发,1915年炼出了第一块铜锭。根据智利国家铜业协会今年1月的初步统计, 2012年智利铜产量为543万吨,占全球份额的32.7%。铜在智利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占智利出口的60%,GDP的15%,政府收入的约20%。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却是一个铜资源匮乏的国家。据智利《三点钟报》报道,2012年中国铜消耗量占世界份额的42%,预计2015年该比例还将提高至45%。

  中国驻智利大使杨万明指出,中国是智利铜长期稳定的买主,“这是由于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矿业领域两国互补互利。”他认为,目前中国与智利在铜矿领域以贸易为主,是中国企业在综合评估国际矿业经营和市场价格后做出的符合目前状况的现实选择。

  文森特表示,铜价与中国经济增长息息相关,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对智利非常重要。智利央行预计,2015年铜价将进一步下跌至每磅2.9美元。今年铜价在每磅3.25美元左右,与2011年铜均价每磅4美元相比,已下跌近20%。

  但在“走出去”背景下,加强对智利铜矿业的投资也在中智铜关系中占据一席之地。中色地科(智利)矿产勘察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晓明表示,当有色金属价格在低谷时,正是收购海外矿权最有利的时机。他希望铜价进一步下滑。他称,国内经济从去年至今不太景气,地勘行业萎缩,但中色地科在智利不会往回收,“不但不收还要加强。”

  据他介绍,中色地科(智利)矿产勘察有限责任公司是国有控股企业,2009年成立后在智利大规模开展工作,“这跟国家形势以及‘走出去’的大气候、大环境有关系。”

  彭晓明认为,智利的国家法律、投资环境以及成矿地质条件是该公司要在智利进一步扩张的原因。他对中色地科近年在智利的找矿成果表示满意。目前中色地科智利公司在该国控制高级别铁矿1亿吨,铜矿50万吨,金矿50吨左右。

  中色地科下一阶段工作重心是加强找矿工作,并将找矿成果转化为经济利益。彭晓明表示,中色地科打算在智利北部矿业城市贝多卡(Petorca)建立一个日处理1000吨铜矿的选场,生产出的铜精粉将被运回国内。彭晓明预计该选场投产后,年产值将达2亿元人民币,利润为4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除上述因素外,智利铜矿有规模大的优势,采用露天开采,“矿越大成本越低。”彭晓明解释道,中国的铜矿规模较小,多采用坑道开采,而且智利采矿历史悠久,基础设施都已较为完善,因此智利铜生产成本低于中国。

  但如此优质的资源条件,世界顶级矿业公司自然纷至沓来,因此想要获得好的矿权难度较大。彭晓明表示,由于考虑到资源紧缺,中国企业近十年来才开始走出国门,而像必和必拓、智利国家铜业公司等世界顶级矿业巨头早已占有先机。“采矿权具有排他性,且在智利不受政府干预,纯粹是市场化运作,因此要想获得好的采矿权不容易。”中色地科目前在智利北部拥有560平方公里的采矿权和探矿权。

  与采矿权不同,探矿权在智利没有排他性,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在转采矿权时对先来者有利。中色地科只有三名员工兼职负责维护矿权,每年矿权维护费用达200万元人民币。彭晓明表示,全球矿业巨头都有矿权维护部门,专门有人每天盯住法院公告,“想要抢走他们的矿权很难。”

五味杂陈

  投资智利,远非尽是甜蜜。说起智利的电价,彭晓明面露苦恼。“矿业领域离不开水和电,但智利电价比较高,一度电相当于1.17元人民币。”能源价格是导致智利铜生产成本近年不断上升的因素之一。据智利《信使报》报道,2008年智利每磅铜的电力成本为18美分,而2012年已达29美分。

  智利电力部门严重依赖化石燃料,2012年化石燃料发电占智利总发电量的65.9%。但智利能源短缺,化石燃料主要依靠进口。根据智利能源部统计,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智利进口煤炭703.3万吨。

  不过,玫瑰有花有刺。电价高在天华阳光拉美西班牙市场董事总经理陈宏眼中,恰是智利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之一。“智利能源价格昂贵,这使光伏发电的电价有较好的竞争力。”他表示,作为一家独立电力运营商,虽然已无法达到几年前欧洲补贴光伏电价的高利润, 但在智利能获得合理利润。

  智利电力行业完全私有化,从发电、输电、变电到配电均为私人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自行决定发电量,电价随降水量、国际燃料价格等因素变化而浮动。

  洁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智利最大的挑战是在能源领域,因此政府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希望从中国吸收新能源开发方面的高新技术。陈宏表示,正准备推动新能源行业的拉美国家,希望外国企业能带来经验补充,因此天华阳光在其他国家获得的太阳能开发经验可为该国提供优势互补,“我们进入这些市场很受欢迎。”

  陈宏表示,项目审批通常需要两年时间,需通过智利土地部、环境审批部和电力部门,还有中央政府、大区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其中,最困难的环节是环境评估和土地审批,涉及对土著日常生活影响、保护文物和动植物等问题。

  集中矿业生产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也正是对电力需求最旺盛的地区。文森特表示要使电力更具竞争力,并预计未来七年内将有850亿至900亿美元外资投入矿业和电力行业。“这两个产业紧密相连,因为矿业需要电力。“

  在电力之外的基础设施领域,中国企业的遭遇也是五味杂陈。杨万明对财新记者指出,当地相关法律对外籍工人人数比例限制严格,随着国内用工成本提高,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策略也需调整,包括雇佣当地工人的做法。智利法律只允许专门技术人员来智工作,且比例不能高于15%。

  智利1991年建立特许经营体系,本国私人投资和外资以特许经营方式投资高速公路、港口、机场、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2月大地震后,道路、桥梁、港口等灾后重建项目为投资智利建筑业提供了机遇,通过特许经营方式进行的灾后基础设施重建项目总投资约需80亿美元。

  据悉,虽然智利特许经营项目也有一定风险,需做好评估和各种风险预期,但合同模式本身有一些避免投资者损失的措施,例如若因合同原因,车流量未达到规定数量的公路项目,政府需补偿。杨万明提出,智利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和透明度很高的市场,这意味着在该市场中竞争激烈,因此不管在任何一个领域,中国企业想要进入这个市场,在国际上的资质必须要有较强的竞争力。

  离开北京时,正是“一层秋雨一层凉”。而圣地亚哥正值春季,天空蔚蓝,万里无云,阳光毫无遮挡地倾泻下来,一丛丛白色、粉色、紫色的花朵在路旁盛开。

  与北半球反季是智利水果产业的优势。2011年至2012年,智利出口近17万吨鲜果至中国,中国已成为智利水果出口的主要亚洲市场。

  水果只是智利对华出口增长迅速的非铜矿产品之一。中国已成为智利葡萄酒出口第三大目的国,瓶装葡萄酒出口第六大目的国。据智利葡萄酒协会向财新记者提供的数据,2012年智利向中国出口230万箱(每箱12瓶)瓶装葡萄酒,出口额8200万美元。截至2013年8月,智利已向中国出口150万箱瓶装葡萄酒,出口额5200万美元。

  与贸易的火热景象相比,投资有些相形见绌。智利农业部长马约尔(Luis Mayol)6月在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曾介绍称,目前中国在智利农业方面的投资仅有两例。一例是,2010年中粮集团以1800万美元收购智利比斯克特(Bisquertt)家族位于中央山Colchagua产区的酒庄及周围350公顷的葡萄园。另一例是,2012年联想控股旗下的佳沃集团收购了智利五家水果种植企业,并在智利建立了种植基地。

拉美门户

  从圣地亚哥机场进入市中心,途经以智利独立战争英雄贝尔纳多·奥希金斯命名的主干道。因路两旁种有白杨,这条东西向的路常被当地人称作“白杨路”。文森特介绍称,现在智利人均GDP在拉美排名第一,而30年前排名第六。他认为,推动智利人均GDP跃居至拉美地区第一的是自贸协定和对世界开放的程度。智利与包括中国、美国、欧盟、南方共同体市场和印度等在内的60个国家签有22个贸易协定,与智利有自贸协定的国家总共拥有全世界43亿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1%,占全世界GDP的85%。文森特认为,这正是智利能够提供的巨大价值,作为出口商品至拉美的门户。

  中智于1970年建交,智利是南美洲首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1999年,智利是南美洲首个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2004年,智利成为拉美首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同年两国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智利成为首个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

  中智关系并未止步在“早期支持”阶段,2012年两国关系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洁拉对财新记者表示,“智利在拉美地区属于领袖地位,中国与智利的关系有助于中国发展与拉美地区其他国家的关系。”

  杨万明认为,在两国经贸关系上,智利有重要分量。他解释称,虽然智利国土面积不大,人口规模也不大,但其与中国的贸易额在拉美地区名列第三,仅次于巴西和墨西哥;中智贸易的产业互补性和产业关联性强,是两国经贸关系密切、稳定的基础。

  从政治上看,智利是中国在拉美地区非常重要的合作对象,在推动拉美国家加强与中国关系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甚至是桥梁作用”。

  在结束采访前,财新记者问洁拉如何用一个词形容中智关系,她毫不迟疑地回答,“机会”。她说,希望在中国投资者眼中,智利能留下“好投资伙伴”的印象。■

 

编者按:

尽管全球经济仍在复苏中,但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在继续推进。中国海外投资的规模有增无减,步伐越迈越大,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低成本的难得机遇。
中国企业如何总结在初期“走出去”过程中的教训与经验,探讨全球化的现实路径,是中国也是世界未来一段时期面对的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