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双汇大收购的启示

2013年10月23日 13:07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双汇的交易采取国际资本市场最通行的全面收购形式,最为市场与监管当局所理解,也有利于未来的业务整合

胡祖六 | 文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政府一直积极倡导的政策目标。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收购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生猪生产与猪肉加工的企业——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获得了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通过。余下的程序中,最重要的是得到股东大会的表决批准,应该悬念不大。此项交易如果如期交割,将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美国规模最大的收购交易,也是中国私人企业在海外最大的收购,同是中国在全球自然资源产业外的最大收购,显然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案例值得认真分析解读。自2005年中海油收购尤尼科失利后,中国企业、政府与公众大都视美国为收购禁地。但双汇知难而进,打破了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做不了重大战略收购的神话。那么,双汇的成功秘诀在哪里?

  目标精准。双汇董事长万隆对于全球肉品市场一直高度关注,紧密跟踪。当年公司股权重组,成立双汇国际控股,就是为未来国际并购搭建平台。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占全球总消费一半以上。由于受到农户个体单位零星经营的传统模式和土地、水源、饲料供应等因素的制约,大规模生猪养殖及加工销售面临瓶颈。事实上,中国猪肉零售价格居世界前列,只略低于日本。同时,肉类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中国老百姓高度关注的焦点,生猪养殖与肉类加工的严重分散,客观上为质量控制与安全问题源的追溯造成了困难。而国内市场整合难度大、耗时长、成效有限,难以实现规模经营、降低成本与技术创新。

  相比之下,美国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发达,饲料供应充足,加之规模化生产和先进技术的应用,生猪养殖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有着无可比拟的价格竞争力。史密斯菲尔德是美国最大的一体化生猪养殖、屠宰、批发与加工企业,除了鲜肉生产批发业务,还拥有一系列美国驰名的包装肉食品牌,全部达到美国农业部与食品药物局的健康标准,享有较高的安全与质量信誉。除了在美国占有26%市场份额,史密斯菲尔德还在墨西哥及欧洲的12个国家有加工与分销基地,公司年销售高达130亿美元。其他任何一个多元化经营的肉类企业或规模过于狭小的公司,都不能满足双汇的长期战略需要。几乎从任何尺度衡量,史密斯菲尔德都是双汇最理想的收购目标。

  时机有利。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显著的“顺周期性”。即当经济与市场环境好时,一窝蜂到海外投资,推波助澜,高价买进,最典型的就是近年中国在全球竞购矿产资源。而在市场相当低迷不确定性增加时,则退避三舍,裹足不前,白白坐失良机。但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是趁对方相对处于弱势之际,时机把握得很好,大大增加了交易成功的胜算。

  由于美国经济景气在金融危机后变坏,消费者需求大幅下滑,同时受美国能源政策及干旱影响,基于玉米和大豆的生猪养殖饲料成本周期性攀升,再加之公司债务负担较重,史密斯菲尔德近五年业绩持续不佳,股价表现十分低迷。一些活跃股东,包挂单一最大股东Continental Grain Co.,对公司经营业绩与股价日益不满,纷纷提出公司重组、业务分拆、变卖资产等激进主张,使公司董事会与管理层受到巨大压力。就在其内外交困之际,双汇果断出击,使对方就范。

  策划周密。对全球肉制品行业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双汇把史密斯菲尔德明确作为公司海外扩张的收购目标。这是如同蛇吞象的大型复杂跨境并购交易,难度大,风险高。双汇聘用具有丰富经验的摩根士坦利作为财务顾问,在交易策划、条款设计、估值、融资、尽职调查、谈判、公关管理等环节上下了功夫,尤其对公众股东的期望,管理层与工会的顾虑,政治上的潜在阻力,媒体反应等做了较好的前瞻判断。

  结构合理。许多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常采取收购少数股权的方式,比如中铝对于矿业巨头力拓的投资,对于目标公司缺乏实际影响和控制力,难以达到预期的业务协作等战略目的。事实上,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央企中粮集团对于史密斯菲尔德也很感兴趣,2008年曾从公开市场购进该公司约5%的股份。但因持股比例过低,缺少足够的影响力,这项投资只是被动型的财务性投资,中粮随后将所持股份出售。双汇的交易采取国际资本市场最通行的全面收购形式,最为市场与监管当局所理解,也有利于未来的业务整合,从而确保公司战略的实施。

  归根结底,双汇的私营企业性质,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优质的股东结构,清晰的发展战略,高效率的决策机制,是本次大手笔收购交易有望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作者为资深经济学家

编者按:

尽管全球经济仍在复苏中,但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在继续推进。中国海外投资的规模有增无减,步伐越迈越大,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低成本的难得机遇。
中国企业如何总结在初期“走出去”过程中的教训与经验,探讨全球化的现实路径,是中国也是世界未来一段时期面对的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