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投入与承诺

2013年05月31日 14:38 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自从2001年加入WTO,中国向西方世界打开了大门,出口和投资拉动着中国经济以狂飙突进的速度发展,一日千里的成就让世人瞩目。为了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规,清楚了不利于经济贸易的相关条例,随着市场环境的完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他们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也履行对中国社会的责任。

    施耐德电气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气公司,施耐德电气一直关注中国电气行业的发展,并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完善服务体系。此外,施耐德电气不断加大对节能技术的投入,期待着这些技术能够为中国未来的能效变革发挥巨大作用。

投资遍地开花

    施耐德电气中国在完成了整个公司的集团化之后,一轮新的投资开始了。苏州变频器有限公司、东莞电子元件有限公司、苏州变压器有限公司、无锡普洛菲斯电子有限公司、上海电器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苏州机柜系统有限公司等生产工厂,在“本地化”与“规范化”的理念指引下,在两年的时间里纷纷成立。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些新工厂中,大部分都是施耐德电气独立投资的。一方面,这是因为中央政府限制跨国企业投资的政策已经取消;另一方面也说明,此时公司对投资的一般性流程已经得心应手,在全国不断建厂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对工业体系的管理实践,建立了一套基于自身特长的完整理论。

    除了陆续成立的工厂之外,越来越多的办事处在内地城市里落地生根。400多家分销商组成的强大分销网络覆盖的城市多达157个。施耐德电气的绿色标志所代表的优质和可靠,开始从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逐步向内陆地区扩展和延伸。很明显,施耐德电气中国的工业体系,变得更加完善了。接下来,施耐德开始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用更专业的技术服务中国。

建立研发中心

    与国内很多企业的研发工作不同,施耐德电气中国充分意识到研发工作是持续的。因此,对于未来不断出现的合资工厂,公司已经不可能只依靠工厂来完成产品改型、技术改进。而研发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其功能就是专门负责收集市场上对于产品的意见,并持续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这正是施耐德电气中国研究开发中心的由来。

    这个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从一开始就兼顾了服务内部与服务外部两种思路。它实质上由两个小组构成:一个小组由设计工程师组成,负责收集市场上对各类产品的需求,再对它们一一处理;而另一个小组则是一组产品工程师,他们专门常驻工厂,以便为销售、生产和质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跟踪整个元件材料本地化的流程。研发中心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实验室,来负责现有产品的质量测试分析、新产品测试,以及元件材料本地化的认证试验工作,免去了送交法国实验室的冗繁程序。

    为了挑选这个部门的领导者,夏力威可谓煞费苦心。这个人显然要懂得技术,不然就很难领导一群技术人员;他要懂生产,知道技术怎样才能转化成产品;他还要懂点财务,有控制成本的思维;最重要的,他要懂得销售,知道市场趋势在哪里,也知道客户的需求是怎么回事。而它的最终人选,是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何才夫。科研所所长出身、又一手将天梅带上正轨的何才夫,无疑是夏力威心目中可以独当一面的那个选择。而从全局的范围来看,何才夫的威望与才能,都是这个位置的不二人选。

    努力扩大服务范围,这是1999年3月成立之后,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在研发中心成立之后,研发部门作为一个主体,在施耐德电气的整个体系里成为产品革新的核心。在不断增长的市场面前,每改进一种产品,或完成一种产品的改型,都意味着公司将有更多可卖的产品,可以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从而带来经济上的提升。因此提供服务与支持,不仅是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们的工作,也是所有员工对于研发部门的期望。

    仔细说起来,研发部门所做的事并不惊天动地但却十分注重实效,例如提高C65微型断路器的适用性。这种断路器的接线端子,是用螺钉和导线相连的,电工在安装的时候,一个螺钉常常要用螺丝刀转上好几圈。当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们得到这个信息之后,就通过调整接线螺钉的扭矩,让电工只须转动两圈螺丝刀,便可以完成一个螺钉的固定,从而使安装接线变得更加便捷。

    类似这样的改进与改型,如同海滩上的沙子一样不起眼,但叠加起来,却绵连成势,可以为公司的产品线带来一个大的提升。它们保证了销售人员可以在面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时从容应对。在这些能力的配合下,施耐德的产品开始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在这种良性的循环下,施耐德电气已经从追求利润的单纯角色,开始转变为一个行业的领先者了。我们知道,与本土的品牌相比,施耐德电气的优势在于它早早地建立了成熟的工业体系。而与主要的竞争对手——那些同样的跨国企业相比,这种在技术上的改进服务,可以让公司形成它的核心能力。 

    在开拓中国市场过程中,施耐德电气不断改进产品服务,以求更好地服务客户。与此同时,施耐德电气对中国越来越了解,施耐德电气的品牌形象,在政府官员、企业、消费者的心目中成为了优秀品质的代名词,这为施施耐德电气推动中国能效转型做出了铺垫。

    从2001年到2010这十年里,施耐德电气不断完善在中国的服务体系,同时保持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关注。这十年,中国经济崛起成为了让世界瞩目的大事件,但随之而来的高能耗问题和环境问题也第一次引起了国人的普遍关注。中国政府也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力图推动可持续发展。施耐德电气也将公司重新定位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努力为中国的能效变革做出贡献。

    到2007年前后,施耐德电气中国在节能方面的服务,已经形成了上百套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还同时拥有了300多种节能增效可用产品,尽管它们的销售额并不是很大。在施耐德电气拥有的众多产品线中,节能产品占比并不是很高。

    但在管理层看来,节能和绿色是中国的未来,在这一阶段,加大对此方面的投入,不仅是一种有利的商业行为,更是施耐德电气对中国人的一种承诺:施耐德电气将与中国人一起,通过不懈的努力,迎接绿色中国的到来。

 

Alternative content

Get Adobe Flash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