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刘熙晨:将中国节目模式卖往全世界

    2013年03月22日 20:24 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尽管未来中国的节目模式价格有所上涨,但上升空间不会太大;单独一个中国市场是做不大必须做国际生意

      《中国好声音》引进节目模式大获成功,《中国梦想秀》有望向全球输出,大大小小的电视台开抢好的节目模式……2012年似乎是节目模式市场的井喷年。不过,看上去红红火火的中国节目模式市场不仅价格低、盈利模式单一,而且版权意识、创新能力均处于启蒙期,近日央视的大型舞蹈真人秀节目《舞出我人生》尚未出街就被版权方指责侵权即成为典型注脚。

      如此市场环境下,中国的节目模式市场何去何从?作为中国节目模式市场的一名探路者、世熙传媒CEO刘熙晨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电视台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地方卫视,节目模式的购买方有限。尽管未来中国的节目模式价格有所上涨,但上升空间不会太大,“单独一个中国市场是做不大的,一个节目模式一定要往全世界卖,做国际生意才能挣钱”。

      财新记者:你如何定义节目模式?

      刘熙晨:节目模式既包含固有的统一不变的元素,又包含每期节目中的特定元素,是一个可以在异地、多次“再实现”的配方。一般而言,节目模式有两个组成基本元素,即“制作宝典”(Production Bible)和“模式咨询服务”(Consultancy Service),这使得节目模式交易以及授权制作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坦白讲,在我看来,好的节目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先进的创意和制作方法。

      财新记者:中国的节目模式市场从何时兴起?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刘熙晨:真正的模式市场交易是从2006年5月开始的。以前,大概2000年前后,央视也买过《幸运52》,但不是授权的模式,对于版权的要求并不严格。

      2006年开始,湖南卫视正式引进《舞动奇迹》,逐步开启了中国的节目模式引进大门。2006年到2010年之间,湖南卫视花了上千万的版权费默默地引进模式,包括《名声大震》、《挑战麦克风》、《以一敌百》,甚至还有一个《丑女无敌》模式剧。

      2010年成为节目模式市场的分水岭。《中国达人秀》的成功让各大电视台意识到好的节目模式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随后,各大电视台纷纷开始向外寻求好的节目模式,“节目模式”一度成为广电行业热词。

      财新记者:在节目模式引进的过程中,有些电视台抢到了国外最优秀的节目模式,但是却没有获得成功,这如何理解?

      刘熙晨:买节目模式实际上买的是制作秘诀,它会告诉你节目的细节包括环节设置、人物对话、舞台布景、灯光等,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但是,有了好的创意,还需要强大的制作团队。中国多数电视台的制作能力不足,业内常说,只有湖南卫视做节目眼睛朝内,其他电视台都需要向外找人手,所以很多引进的模式都做不好,实际上是制作能力的问题。

      财新记者:目前,中国的节目模式市场处于什么阶段?

      刘熙晨:截至2012年5月底,国内卫视已播出及已确定播出的引进模式节目共有19季,购买主力不仅是一线卫视,二三线卫视也加入了节目模式版权购买的大军。但是,中国的节目模式市场尚处于启蒙阶段,才刚刚起步,无论是市场机制还是版权意识都还有很多不足,真正成熟需要时间。

      财新记者:与国际市场相较,中国的节目模式市场存在哪些问题?

      刘熙晨:相较于国际市场,我觉得中国的节目模式市场,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创意的尊重不够充分。首先,国外优秀的节目模式引进价格非常低,约在100-200万元一季,而在国际节目模式市场,版权方因单一节目模式带来的收入约占节目总收入的20%。其次,中国的模式市场不够规范,尽管版权意识逐步提高,但在中国的节目模式市场,还是会出现模仿、抄袭,有时候模式公司刚刚向电视台介绍了一个好的节目模式,随后这档模式未经购买就出现在电视台的节目研发表中。实际上,中国真正的问题是缺乏模式创新的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才是创新节目模式的最大力量。最后,我们不能只做模式代理,一个没有自己节目模式版权、仅靠代理的模式公司,就像一个掮客,在国际节目模式市场上几乎没有话语权。

      财新记者:那么,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模式公司的出路在哪里?

      刘熙晨:在目前中国的节目模式市场,模式公司应该进入规模化运营、深度化运营的阶段,既要有模式,还要有本土化方案,而且还能够制作。

      世熙传媒现在的业务,第一是模式的引进和优化;第二是制作,制作带来的收入今年有望超过六千万元,而模式带来的收入不过六七百万元;第三是广告运营;第四是衍生品的运营、品牌授权等。只有将模式、制作、广告,衍生品这四块连在一起,这样的商业模式才能做大。

      财新记者:在你看来,真正的模式公司应该是怎样的?

      刘熙晨:第一要具有自己的节目模式,第二要会制作。

      财新记者:尽管《中国梦想秀》有望成为中国第一档向全球输出的节目模式,但中国自己的节目模式并不多。像《快乐大本营》、《饭没了秀》等取得不错收视率的节目都没有形成节目模式。为什么?

      刘熙晨:要形成节目模式需要具备两个特质,一是独特性,一是可复制性。中国具备独特性的电视节目少,节目环节相对简单,可复制性低,譬如《快乐大本营》,很难在国外找到类似的五个定位不同的主持人。

      财新记者:那你所说的“自己的节目模式”从何而来?

      刘熙晨:现阶段,主要还是依靠模式公司自主研发,培育新的创意。世熙传媒做了六年的模式代理,向国外学习到很多先进的节目模式生产理念,已经具备研发新节目模式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和高校合作搭建“节目创意孵化平台”,11月份即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电视及多媒体创新研究中心”,广泛征集好的节目创意。

      此外,中国多数的模式公司现在都不是从国外制作方拿节目模式,拿的几乎都是二手货,因为我们没有国际渠道。下一步,世熙传媒将建立面向国际市场的营销渠道。目前,世熙传媒已启动首轮融资,预计募集资金5000万元,其中一部分资金将用来建国际渠道。

      财新记者:在当下的节目模式市场,一档节目模式价格低的只有几十万元,多的不过一两百万元,远远小于一档节目的广告收入。收益如此之低,制作方生产节目模式的动力是什么?

      刘熙晨:中国的节目模式市场盘子就那么大,所以要将我们的节目模式推向国际市场。当按照国际市场规则运作时,节目模式的价值就不再是中国市场的一两百万元,而是衍生的一条价值链,一个好的节目模式甚至带来几千万美元的收益。

      一旦在国际市场做得好,版权方和我们模式公司之间会按照比例分成。按照国际惯例,五五分成、四六分成都有。

      财新记者:未来,中国的节目模式市场将会呈现怎样的趋势?价格会上涨么?

      刘熙晨:中国电视台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地方卫视,节目模式的购买方有限。尽管未来中国的节目模式价格有所上涨,但上升空间不会太大。

      至少三到五年,中国还将处于不断引进国外节目模式的状态,然后是不断的吸收、消化,形成自己的制作能力、创意能力,最后才是向国外输出自己的节目模式。

      财新记者:预计,未来三五年内,中国的节目模式市场会达到怎样的市场规模?

      刘熙晨:去年,仅算节目模式带来的收入,世熙传媒不过五六百万元。坦白说,这个市场的规模很难预计,仅从世熙传媒自身来讲,未来三年,我们希望模式市场收入能够达到三到五亿元。

      我们有自己的战略规划,希望打造中国的节目模式品牌。明年,我们将会生产8-10档节目,其中会有一两档产生很大影响的节目,营收预期超过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