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发展新资源经济 走出“大城市病”怪圈

2013年10月11日 20:14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新资源经济助力城市发展

  这种现象的发生,并非个案,究其原因正在于没有触及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当一座城市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经济支柱时,带来也必然是一定区域内的人口高度集中。因而,要从根本上改变“大城市病”,还需从深层结构入手。
  例如伦敦,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曾历经工业化进程的各个阶段,也曾深受旧经济模式所带来的一系列困扰,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但是,其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经济模式变革,为这座城市向宜居之城转变,找到了真正的解决方案。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伦敦开始实施以银行业等服务业替代传统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金融中心。进入21世纪,伦敦积极发展创意产业,位于伦敦东区的霍克斯顿临近剑桥大学,聚集了500多家创意企业和大量优秀的创意人才,是世界著名的创意产业园区。城市曾经面对的众多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问题,随着经济结构转型的完成得到了相应的解决。
  尽管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都经历过转型的阵痛,但是相比而言,中国的问题更为严重也更为复杂,而改变才刚刚开始。
  埃森哲首席全球区域战略及运营官唐大卫认为,要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失衡问题,需要“革新性的宏观政策引导,包括实现跨部门和跨区域合作;确保资源高效配置和利用的市场机制,包括建立多元融资渠道;以市场价值为导向的科技进步,帮助大幅提高生产力;创新的人才战略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帮助城市产业升级;优化资源管理,实现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但是,城市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每个城市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都不同,这些决定了城市转型道路的选择必然是独特的,同时是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
  在城市转型中的关键是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 “新资源经济”概念的提出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理念。“新资源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低资源消耗、低环境负荷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目标是促使经济增长、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恶化三者脱钩,提高生产效率和增长质量,以更少的资源消费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一项埃森哲最新研究显示,中国城市在三者脱钩的问题上,还是有很多空间可以提高,从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到信息技术水平,都是可以探寻背后的规律、设定量化指标、寻求战略解决路径的。
  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研究员易鹏认为,人们都有积极建设生态城市的意愿,但如何建设依然需要进一步思考。生态城市必须要可复制、可推广,因此更需要市场来推动,而不是政府主导。他说,建设生态城市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二是技术。在节能低碳和生态文明时代,中国必须要有一些原创技术的贡献,也要借鉴欧洲国家的技术和经验。但最关键的仍是要有一个宽松的土壤和氛围,让市场力量发挥更多作用。
  当前,正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重中之重莫过于选对方向,唯如此,我们才能期待20年后的蓝天白云与美好家园。

评论

认识埃森哲

  • 认识埃森哲
  • 塑造中国商业前景的五种力量
  • 数据分析
  • 埃森哲互动营销服务
  • 认识埃森哲
  • 塑造中国商业前景的五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