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向导 当前模版:商道专题正文模板 在公益的路上 幸福地奔跑着_商务频道_财新网
财新账号:

在公益的路上 幸福地奔跑着

——访EMBA17班袁丽同学

 

文:彭明洁  供图:孙亮

编者按】在当今中国社会,EMBA堪称一个汇聚精英的闪亮平台,它吸引了一批批有卓越智慧,在与市场环境等博弈中取得成功的时代“宠儿”。在外界看来,这些人有获得幸福的资格,更有获得幸福的能力。但他们中的多数却并不满足于物质给生活带来的享乐,在责任感、使命感、人文关怀和精神诉求的驱动下,他们越来越多地思考并追寻着社会价值的实现。

近年来,有不少学员开始走近甚至投身公益事业。本期采访对象——对外EMBA17班副班长,北京惠泽人咨询服务中心理事袁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袁丽从一家商业企业的领导者,接触公益逐渐深入,到成为一名公益事业践行者,她努力探索公益新模式,甚至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希望能运用管理学的知识,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袁丽

视窗4

 

学历:199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2009年进入对外经贸大学EMBA17班学习。

商业工作经历:1997年-2009年在西安民营IT企业工作,先后在西安远征科技公司任销售部副经理,陕西汉文科技公司任市场部经理,西安三元企业集团任总裁助理,副总经理。2009年到北京创业,任北京融锦创业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

公益工作经历:2005年任西安三元企业集团公益事业部经理,2009年任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项目主管,2011年投资北京惠泽人咨询服务中心任理事。

 

“换张皮儿,学点词儿,交点人儿,养养神儿”,曾经有人如此概括EMBA学习的目的。不过,在对外经贸大学第十七期EMBA班的副班长袁丽看来, EMBA可以教给你结构化的思维,让你由简单的直觉判断到学会建立框架性的思维方式;EMBA的学习让你学会看得更高更远,能洞察未来、预见商机;上EMBA还能丰富我们的生活,获得人生真正的幸福。我们不仅能更好帮助自己成功,同时还学会了回馈社会,帮助更多人成功,找到生命的意义”。

公益是一种幸福袁丽说,从小到大,在她眼中,幸福就是生活的目的,而对于什么是幸福,如何实现幸福,则是她不断思考的问题。EMBA学习的过程,让她对幸福有了更深的体会。在EMBA的学习,除了在课堂上向老师学习,更多是同学间互相的学习和分享。袁丽说:“同学们都非常的优秀,他们每个人都有非凡的才能,并且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的同学中有很多人在事业成功的同时,将生活也打理得平衡有序,事业工作上能力非同一般,对生活也是精心布置,很多人生态度和思想理念指导出的生活方式,分享出来使人眼前一亮:原来人生可以如此度过。真是有能力获得财富也有能力驾驭财富。也有人虽然同样不用再整日为生存奔波,但却仍然还在辛苦地忙碌,压力、焦虑、困惑,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人生状态。那么同样是拥有了物资支持的行动自由,如何能让人生更充实一些,获得幸福呢?”与同学聊得多了,记不得从哪一天起,袁丽开始思考,幸福背后是否有一定的方法、体系甚至框架,一个人可否用方法论指导自己的行为,通过提升自己让生活更有质量,让人生更幸福?当对一个问题发生兴趣并开始研究,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袁丽发现,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是幸福课。阅读本·沙哈尔写的《幸福的方法》一书,则让她了解到关于幸福的简单、富于逻辑、易操作的框架方法。而通过和UClub女生们的探讨,袁丽进一步与同学们达成了一些关于幸福的共识: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以牺牲幸福来换取金钱无异于牺牲目标来换取手段。金钱上的保障可以让我们向不喜欢的工作说不,或是让我们不为账单烦恼,但是,金钱本身并无价值,有价值的是它所带来的丰富经历,物质本身并不等同于生命意义或精神财富。

博视界5

袁丽总结,真正的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去快乐地努力与奋斗。没有目标和挑战,生活变得毫无意义。把努力和痛苦等同化,只图享乐而不再追求生命的意义,快乐会随之消失。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之时。这样说来,幸福应该是做有意义的事,设定目标,为之努力,并保持过程的快乐。她进一步发现,公益的事业带有天生的幸福特征:公益是利他的、有意义的,在从事公益的过程中,人们是满足的、是快乐的,而中国公益起步晚,到处都需要创新,整个过程都对参与者的能力提出挑战。所以从事公益,可以使人们获得令人满意的幸福。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认知中,袁丽逐渐爱上了原本陌生的领域——公益事业。

 

我不是做慈善,我是个公益从业者

EMBA刚入学,被推选为17班班长的袁丽,就发起了公益讲座、慈善拍卖等系列慈善公益主题的活动,在对外EMBA学员中掀起了一股慈善公益的热潮,更多的学员开始走近慈善、关注公益。大家都记住了袁丽这个名字。有同学校友问袁丽是做什么的,有的同学说袁丽是做慈善的。在新浪微博上袁丽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幸福的传播”。“同学校友经常问我是做什么的,我有点说不清楚,不太敢答,我怕同学们说尊敬,高尚等字眼,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袁丽说。公益是个全新的行业,2008年是中国公益发展的元年,任何事物在发展初期都会遇到种种问题,如人们的误解。 “我也是在困惑中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还拿出自己不太成熟的见解和同学们分享。”袁丽说。“2005年我在西安工作时,很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尝试在公司内部设立了公益事业部。当时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最初并不知道做点什么。我们认为承担了社会责任就是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记得我们曾经策划了与智障儿童康复中心的联谊活动,发起成立过贫困大学生的助学基金,在5.12地震时还发动多家企业及员工上街的募捐善款。 

在这些零散的活动和项目过程中,袁丽学习到一些关于慈善和公益方面的知识,有一种观点我很认同,即慈善与公益是不同的。慈善是出自公民内心真诚的同情与怜悯,帮助身受苦难的人,减轻痛苦;公益是心系着人类共同的利益,自愿的有组织的智慧行为。慈善通常是短线的,一次或几次的行为,以解决当前最需为主要目的。公益是公众利益,是需要一个长线的过程不断的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并且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个组织,需要管理体系的支持。”通过做简单的慈善项目,袁丽感受到了施受双方精神、情感沟通带来的心灵愉悦, 但喜悦过后,总觉得还有些更深层次的追求并未实现。西安的公益环境让她找不到方向,也无法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于是,她来到北京寻找更大的公益空间。“2009年,我来到北京之后,选择做公益行业里一线的具体工作,担任一家企业公益基金会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项目的经理, 以便于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NGO(非营利组织*)行业的各类角色打交道。”袁丽希望通过更加系统的学习,让自己在新的工作实践中,找到做公益的思路。2011年,一个特殊的事件,让袁丽对公益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我一直是一家NGO的志愿者,在一次项目的研讨会中,我了解到这个NGO正在运作一个源于美国的成熟的公益产业化模式:发挥专业志愿者的能量,有效帮助NGO提升组织能力,从而使NGO更有效地创造社会价值和提供公共服务。这个模式的服务对象是草根NGO和企业内的专业志愿者。

“其实NGO运作公益模式和企业运作商业模式的思路是一致的,都是一种组织行为, 都要用

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需要长线的、可持续的战略规划,同样需要客户定位和服务模式。”袁丽总结道。

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始呈现,袁丽借鉴商业领域股权投资的方法,对这家NGO进行非利润分红的投资,并担任理事。她希望由此清晰地了解中国公益发展的生态环境,探索出一条社会企业的创业之路。袁丽说:“我不是商业成功人士,我也不是在做慈善。我的同学才是企业家慈善家,他们有爱心,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愿意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捐献财富,支持慈善与公益事业。作为企业家,他们还有自己的事业,他们是伟大祖国的经济建设者,也许很多因素使他们不能专业从事公益。一个有生命力的社会,需要市场经济激发商业创新,同时也需要有民间的力量为社会公共问题而自发地行动起来,为人类纠正、补充政府和市场的不足。术业有专攻,最近我给自己一个定位,我是一个公益行业的从业者,是为慈善家们提供服务的人。”

 

公益是创造共享价值

全职投身公益两年多来,袁丽颇有一番心得,也非常乐于向同学们分享。“个人如何做慈善? ‘美美’事件的频发给中国慈善组织带来了信誉危机,公众趋于认为将钱捐给无信誉的机构是无法实现爱的。慈善家们看到了问题,但也应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开创新的慈善方式。我赞同濮存昕所提的微公益的概念,即从身边的具体的事做起,从公民个人的同理心出发,看到激发起同情心的事就去慷慨地伸出援手。另外,将钱捐给有信誉的公益组织,仍然是好的有效的方式。”对哪些是有信誉的慈善或公益组织的问题,袁丽认为可以用评估一个企业收益是否良好的框架去评估。例如,看机构的使命和战略规划,看领导人,看服务模式,看资金来源,以往资金使用情况,以往项目完成情况,资助人对该机构的评估等。不过袁丽最希望和大家分享的,是慈善或公益组织都有哪些类型,了解了这些组织的运作情况,就理解了这些组织的行为,就知道该如何捐助了。

“在我们国家,从机构注册上区分只有四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同学们有兴趣可以查查各类型机构的管理条例,进一步了解他们有什么不同。但为了便于大家对慈善公益组织的选择和资助,我想从运营本质去划分,则分为三种形式:NGO,社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社会责任部门。一个慈善公益组织的存在有三大要素,时间、爱心和金钱,时间、爱心和从业人相关,金钱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和企业是一样的,金钱都是组织的血液。那么运营本质就是,在相同的公益目标下,不同组织的资金是如何来的,又是如何在做慈善公益的同时保障自我发展的。请注意,自我发展是诚信的基础。”表格是最好的框架式的表达方法,袁丽特地为大家做了一个比较表如下。

慈善公益组织的三种形式

 

NGO

社会企业

商业企业的公益部门

基本特征

利他动机

使命驱动

非市场运作

解决社会问题

使命驱动

市场化运作

创造社会共享价值

利益驱动

在商言商

产品及服务的提供方式

受益人零支付

客户按市场价格支付

受益人零支付,或客户按市场价格支付

资本来源

捐款

捐款,投资

企业投资

举例

壹基金

万通基金会

自然之友

打工子弟学校

文化保护中心

智障儿童服务中心

各企业的CSR部门

 

NGO和社会企业都是需要捐款的。NGO主要依靠捐款生存,在做公益工作的同时,其自身也需要发展,因此应捐赠组织自身发展所必要的资金。而社会企业接受部分捐款,同时其提供的公益产品或服务也能转化为市场有价的商品或服务,所获收益继续投入到公益。 因此,大家应该理解和接受社会组织基于自我发展的营利行为。”袁丽进一步解释。作为公益事业的践行者,袁丽还向企业界

EMBA同学们提出了小小的倡议:可以开始思考创建自己的公益部门了,但指导原则是创造共享价值,而不是企业社会责任。“不要再把企业公益看成是成本的付出。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先生在最新的研究成果《创造共享价值》中说,企业应意识到主要业务所处的广阔商业环境有多么重要,找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并加以拓展,一定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公益,我今天的幸福,未来的人人幸福

 

几乎就在我们采访袁丽同学的同时,万通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著名地产商冯仑先生也在对外EMBA论坛中分享自己多年来对公益事业的实践、观察及心得。与袁丽同学不谋而合,他同样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公益,公益组织更需要专业运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无形的爱变为有形,真正创造新的社会价值导向,实现社会价值共享。

博视界6

当我们满目满耳都是关于公益的负面报道的时候,冯仑和袁丽有关公益的分享,向几乎关上的公益之窗射入一丝明亮的阳光。中国公益发展任重而道远,做慈善与公益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更多EMBA同学这样的社会精英们的参与,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为利他,为社会和谐,也为自身幸福。在我们采访的最后,袁丽再三强调,自己只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微不足道,但为了我们共同的社会,为了我们幸福生活的愿望,希望有机会能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公益的体系、模式。 “哪怕只是贡献出失败的经验,但也是为更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愿我们每位EMBA同学都能为实现一个人人幸福的社会贡献出小小的力量!”

 

NGO是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简写。在中国,“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组织NGO”这两种概念并没有明显的区分,主要是指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愿者的组织,是一种新的资源配置体制,在国内包括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  

 

更多新闻请致电:86-10-64494633 彭明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