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打造企业转型成功的内在动力

2013年04月19日 10:54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1996年,2.5%

    2011年,99%。
   
    短短15年,中国的劳动力单位劳动力成本相较G7国家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上涨了近40倍(综合ISI、CEIC Data、IMF数据)。

    这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只是中国企业面临的诸多难题中的一项。资源成本的上升、海外市场的疲软、环保的挑战、技术的瓶颈以及消费者日益挑剔的需求,都在无声地压迫中国企业原本微薄的利润。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是高瞻远瞩 的国家战略,更是每家企业生死存亡的现实挑战。
   
    多年从事企业竞争力提升研究的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杨葳表示,对中国企业来说,主动的和根本性的转型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须。

    何谓转型?

    教科书将其定义为“企业在面临环境变化与挑战时,发起的根本性调整与改变”。正是由于转型属于根本性的变革,这往往意味着转型一旦失败,必将付出巨大代价。在新世纪的短短十多年,我们看到了像摩托罗拉这样的失败案例,也看到了爱立信这样的成功者,当然还有更多的企业行进在转型的荆棘路上。

    我们不禁要问,转型成功的内在动力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提高转型的成功率?


敏捷性背后的成熟机制

    在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杨葳看来,首先是企业是否具备灵活应对市场的敏捷性。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敏捷性是一种极为有力的竞争优势,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都可以充分利用它来创造巨大价值。

    比如2009年,美国一家领先零售商的经理们注意到:洗发水、肥皂等消费品的旅行装销量在不断上升。通过分析他们发现,这绝非是人们掀起了购买袖珍牙膏的热潮,而是因为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消费者收入下降,只能购买最便宜的小包装产品。这家企业对此迅速作出反应,尝试性地对商品类别进行了大幅调整,同时采取混搭促销等方法来吸引囊中羞涩的购物者。此举最终大获成功。该零售商不但赢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而且提高了商品配售率。

    敏捷性意味着更快地对市场,对需求,对客户做出洞察和反应。但对于复杂的大型企业来说,实现敏捷性绝非易事。

    在2010年埃森哲对全球674位高管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有近一半的受访者都表示:他们对所在企业迅速把握市场机遇或服务于新客户的能力缺乏信心;而半数的受访高管人员则认为自身企业文化的适应性无法有效应对这种变化。此外,44%的受访者不确定其员工是否已做好准备,能够在经济不确定时期适应并管理类似的变化。

    杨葳表示,敏捷性的背后是企业从被动反应,模糊、随意的管理,到建立细致的、标准化的、预见性的高效管理,只有具备成熟的管理机制,企业才可能具有敏捷性。没有成熟的管理支撑的灵活性,往往失之于机会主义。

构建多重地平线

    企业转型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因此拥有可持续不断提供能量和现金流的业务才能保证持续成长的成功。

    埃森哲的《跨越S曲线》一书提到,只有不断开拓新业务的企业才能够实现持续地增长。企业的生命都将经过一个个年轻、老化到停滞的周期,这个企业生命周期和以往任何时候相比都在不断缩短,这就要求企业和组织能够更快速地更主动地在每一个停滞期到来之前自我否定,以创新和转型来实现自我超越,恢复生机,求得可持续的发展。

    杨葳说,这就要求企业首先扩展并保护核心业务,其次,着手建立新增长业务平台,另外,培养更长远的未来业务选择种子。如果缺乏对核心业务的管理,那么布局未来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如果没有为未来培养种子,企业则将丧失活力。因此这些环节是相互作用的。
 
    其实,摩托罗拉早在2003年就开始布局“无缝移动”业务,但是由于主营手机业务的利润不断下滑,无法支撑转型的巨大投入。最终,这个早产的“远见”,未能拯救母体,一损俱损。


以信息技术推动创新

    近些年中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企业的竞争形态也开始改变。仅仅对生产能力的掌控已经不能保证企业获得市场优势。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优”,即必须在打造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获得竞争优势。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再被证明是商业革新的领导性和颠覆性力量,同时也将成为推动中国市场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一方面以信息技术支撑的管理和业务流程的创新,不仅可以创造竞争优势,同时取得更好的财务业绩。

    例如,埃森哲在与中国以及全球领先的钢铁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发现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管理创新,可以在营销、销售和客户关系管理,销售和运营规划,供应链网络管理和运营以及质量管理等四个流程领域产生尤为显著的回报。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可以不断激发企业创新转型。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云+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腾讯已经从一家桌面互联网企业向移动互联网企业转型,并以“微信”产品向通信服务商发出了巨大的挑战。

    信息技术对于传统产业的冲击更大。在“京东”“淘宝”等电商巨大的攻势下,传统电器零售商“苏宁”也不得不运用信息技术将“门店”搬上网络,开始了艰苦的转型之旅。

    杨葳表示,除了那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之外,在大数据时代,几乎每一家企业都要准备迎接信息化无所不在的挑战。在市场战略布局上,通过信息化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同时,在企业战略组织结构转型上,实现社交和数字化变革,建立前倾的组织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


***

    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转型都并非易事。除了上述要素,中国企业要想成功地实施转型,还必须在领导力、组织、人才和文化等方面塑造积极管理转型的能力,做到领导者对转型的承诺与推动、组织与管理的快速跟进、核心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并转变企业文化基因,才能促进转型的成功实施。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从现在开始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主动转型要比被动转型来得更加稳健。

 

评论

认识埃森哲

  • 认识埃森哲
  • 塑造中国商业前景的五种力量
  • 数据分析
  • 埃森哲互动营销服务
  • 认识埃森哲
  • 塑造中国商业前景的五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