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并网难倒新能源发电

并网难倒新能源发电

2012年07月20日 12:13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弃风限电严重,智能电网设计待细化

  国内力图早日建成完善的中国智能电网,然而目前在发电方面存在弃风问题严重的局面,如何建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电网,新能源并网将如何实现?

  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近年来迅猛增长,但电网“弃风”现象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国家能源局日前公布的《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中称,2011年度,全国风电弃风限电总量超过了100亿千瓦时,风力资源发达的西北地区,风电利用小时数甚至落后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大量的弃风限电严重影响了风电场运行。

  目前全国弃风限电的比例已经接近20%,除了风电建设扩张过快的因素之外,风电天然的不稳定性也让电网难以消化。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卢强:因为风力是人所不能控制的,忽而大忽而小。那么这样风电输出去的功率就忽大忽小。风电如果超过了整个系统装机容量的 10%到15%的话,这个电力系统就没有能力接受随机波动的风电。所以就必须让一部分风机停在那儿,不让它转动。因此风电的利用率和利用小时数就很低。

  发电功率不稳定导致并网困难,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都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在专家和分析师们看来,眼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很明白:要有更好的电力储存能力。

  德勤中国全国能源与资源行业领导人杨文忠:我们装置的容量是比较大了,在风能这一块,太阳能,都已经比较多了,现在一直都没有办法好好地利用起来,但是投资已经进入了,所以我们如果真正能有一个系统出来,把那些已经投资进入的那些钱把那些能量转化出来的话,我想应该那个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卢强:我们现在新研制了一种,是跟华夏联合研制的一种,叫做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站。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它的寿命可以跟普通发电厂的寿命相等,大约四十年,是普通蓄电池寿命的十倍以上。它用完了以后的废品是什么呢,就是钢铁,它可以回炉,没有污染,重新使用。

  智能电网技术是现在能源领域的热点,如果这项技术能够真正应用,新能源发电的消化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不过现在智能电网在中国的实际推进还处在初期阶段。

  卢强:我的观点,要建设智能电网,首先要建设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立有三大好处。第一,能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第二,可以改善电能品质,就是频率和电压的品质;第三,可以降低网络损耗,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网规划和建设有大规模集中的特点,而智能电网中同时还有另一项重要设计:“分布式多电源”,也就是建设本地化的小型发电设施来接入电网。这两者之间是否会存在冲突呢?

  卢强:这个不仅不冲突,而且是未来电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未来的电网一定是集中式发电,远距离输电和分散的维网相结合的一个系统。比如说西南的水电,大的水电几千公里,不可能把水电厂搬家,必须要用远距离输电,输到负荷中心,比如说上海、北京、广东这些大的城市。同时,我们各地自己有很多的风电,有太阳能,还有农民的秸秆发电,这些叫分布式能源。还有小水电也很重要。都需要充分地利用。所以必然会形成集中远距离输电和分散发电系统相结合的一个智能系统。

  要想解决弃风限电问题,不能靠一日之功,对电网这种经济命脉的技术改造更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对企业来说,这其中的商机自然也会不断涌现。

评论
编者按

  当今,我们在输配电领域面临艰巨的挑战。电力是我们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发电正备受推崇;同时我们也需要应对气候变化。电网需要做好准备迎接这些挑战,这是必然趋势但并非易事。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单一的解决方案将不再可行。如今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整合所有方法的全套解决方案,智能电网整体大于各种电网解决方案的总和,它具有灵活、主动操作和独具生命力的特点。
  

西门子聚焦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解决方案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地铁建设也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西门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上海市建造了现代化城市地铁供电系统。
未来之窗
研究与创新在西门子
博客
管清友
从“云计算”到“云能源”:云时代的能源变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和能源问题的研究。

以分布式开发和本地化利用为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将取代以集中生产和被动消费为特征的传统能源系统。

NRDC
中国可持续能源政策分析
当今美国最具成效的非营利环境保护组织之一。

国际油气市场的变化提供了新的机遇,除了采取各种能源供应安全的防范措施和政策外,2020年前中国对外油气的依存度仍然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