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视角: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财新智库联手瑞银集团推出【诺贝尔视角:探路全球经济新格局 专注新发展】重磅专题,立足全球视野和中国实践,展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的真知灼见,以及对当下全球经济新格局、新发展路径的启示。
诺贝尔视角:探路全球经济新格局 专注新发展

当前,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和推进世界经济复苏正处于关键时期。

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中国也不例外。2020年一季度,中国GDP曾重挫 6.8%,但此后迅速反弹,其中2021年前三季度增幅达到9.8%,远高于年初制定的“6%以上”的年度增长目标,也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和主要经济体增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经济强劲的复苏能力及韧性。

中国的积极应对

这主要得益于疫情期间的政府政策。这些举措统筹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很多经济刺激计划,改善受疫情冲击严重的小微企业体营商环境改善和减税降费,以及“六稳”“六保”各类保就业、促民生方面的公共服务等。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政府的作用应该是重新分配资源,以便让流动性受限、现金储备或储蓄较低的人和企业能够抵御冲击,” 正如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这位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瑞银诺贝尔视角》专栏中所说的,“政府还有责任确保,因供应冲击导致的出产下降——这可以被视为衰退——不会演变成全面萧条。 最后,当然,政府在协调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方面(也应)发挥着巨大作用。”

尽管受疫情反复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的不平衡态势影响,“随着中国的政策转向支持增长,我们预计中国2021年GDP平均增长率为7.6%,和亚洲的全年GDP 增速将保持强劲。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疫情形势。”瑞银报告认为。

中国经济的韧性增长对全球经济复苏有积极意义,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从注重量和速的增长到强调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并从过去几十年讲求效率为主流转变为兼顾公平、可持续和安全的准则,这一转变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结构乃至全球经济新格局产生影响。

疫情加速了“新常态”

今年全国两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审查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简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十四五规划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事项,包括加强对科技的投入、“双循环”战略的部署、突出并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数智化和绿色发展等成为关键词。简言之,按照瑞银报告的总结,“决策者如何在社会平等、自主创新、国家安全与经济增长之间达成平衡,越来越受到关注。”

疫情加速了上述变局的进程,也推动了疫情防控"大考"变成社会治理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大治"。

疫情孕育着新的行业机会。首先突出的一点是疫情加速了线上化和数字化进程。在中国,疫情使得制造业、服务业等工作场景与人工智能、互联网、数字化等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数字化加速,那些可以远程完成的知识和信息的工作更具弹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在《瑞银诺贝尔视角》专栏中表示。

但与此同时,正如斯宾塞所言,“这场疫情对收入分配造成了重大冲击。许多低收入或者位于收入分配较低端的工人面临更大的失业风险,这不仅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挫折,也是显著的收入不平等。”这也进一步加速了社会思潮从效率转向兼顾公平,在此背景下,中国政策层提出了“共同富裕”这一长期发展目标,更加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与人们的幸福感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领域是自然和生活环境。“在疫情封锁的不同阶段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尽管是短期的)好处,例如更清澈的海水和无雾天际线。”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同样的专栏中表示。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当今中国的全民共识。疫情也让人们更加珍视健康、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去年9月,中国承诺将努力争取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可以看到,未来几年,中国将继续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促进绿色低碳能源的发展。

“一旦病毒得到控制,可再生能源、绿色增长承诺和相关投资将成为新常态,这可能会为许多国家带来积极成果。”迈克尔·斯宾塞在专栏中表达了这一判断。

对未来的启示

经此一役,疫情不可逆地改变全球大众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经济运转模式。这些变化如果能在疫情后持续常态化,将给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新的动力。

许多人认为,在疫情之后,会存在一种新常态,以及创造一个更平等、更可持续和更有韧性的经济的机会。事实上,以疫情为契机,中国正在开启一场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升级”工程。坚持战略定力,从长期大势把握当前形势统筹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长短期兼顾,以新发展理念,做更为长远经济的持续转型升级考虑,这是疫后中国的积极应对给予人们的启示。

正如本特·霍姆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öm),这位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瑞银诺贝尔视角》中的展望:智者向前,并看到未来前行的方向,而不是向后看。人生如此,全球经济发展大格局的演进亦是如此。

批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1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2110/t20211018_1823003.html

内容来源:新冠肺炎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https://www.ubs.com/microsites/nobel-perspectives/en/latest-economic-questions/economics-society/articles/economic-impact.html

内容来源:新冠肺炎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https://www.ubs.com/microsites/nobel-perspectives/en/latest-economic-questions/economics-society/articles/economic-impact.html

内容来源:瑞银报告《投资亚太:亚洲四季度展望:多空交错下稳健布局》(2021年10月)以及瑞银汪涛的研究报告。

内容来源:瑞银报告《投资亚太:中国的下一步动向?》(2021年9月)

内容来源:新冠肺炎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https://www.ubs.com/microsites/nobel-perspectives/en/latest-economic-questions/economics-society/articles/economic-impact.html

内容来源:疫情后,世界经济的优先事项应该是什么?
https://www.ubs.com/microsites/nobel-perspectives/en/latest-economic-questions/economics-society/articles/economic-priorities-for-a-post-pandemic-recovery.html

内容来源:诺贝尔对疫情后世界的看法
https://www.ubs.com/global/en/asset-management/insights/asset-class-research/asset-allocation/2020/nobel-perspectives-post-covid-19.html

内容来源:新冠肺炎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https://www.ubs.com/microsites/nobel-perspectives/en/latest-economic-questions/economics-society/articles/economic-impact.html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关于瑞银

瑞银集团致力于打造全球投资生态系统,建立人与人、及思想的联结,为投资机遇赋予活力;为遍布全球的富裕人士、机构和公司客户以及瑞士的私人客户提供金融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瑞银为客户提供投资解决方案、产品以及影响深远的思想领导力,是领先的全球性财富管理机构,并拥有规模庞大、多元化的全球资产管理业务,专注的投资银行业务以及位于瑞士的个人及企业银行业务。瑞银专注的业务均在其目标市场拥有强有力的竞争地位,具有资本效率及提供有吸引力的长期结构性增长和盈利前景。

瑞银的业务遍及全球所有主要的金融中心,在50多个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所雇员工在美洲约占30%,瑞士占29%,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其他国家占20%,亚太区占21%。瑞银集团在全球拥有逾 72,000 名员工,股票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瑞银集团在中国市场展业超过三十年,至今已建立起一个拥有多个业务实体的国内平台,为企业、机构和高净值客户及中高收入客户提供市场领先的金融产品、专家咨询、创新解决方案以及卓越的执行力,并拥有全面连接全球资本市场的业务能力。集团在中国拥有约1,400名员工,主要在八大业务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瑞银集团持股67%的全牌照证券公司;瑞银期货有限责任公司;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瑞银基金销售(深圳)有限公司;瑞银环球资产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及瑞银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进入瑞银微信公众号,浏览更多瑞银资讯。

   
  • 瑞银财富管理

  • 瑞银证券

  • 瑞银资产管理

  • 瑞银招聘

免责条款
本网页不涉及任何特定读者的具体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特别投资需求,而仅作资讯之用。关于本网页中所含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瑞银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陈述或保证,且本网页无意对其中述及的任何走向趋势作完整的描述或概括。本网页不构成买卖任何证券或投资产品、达成任何交易或完成任何法律行为的要约或要约邀请。本网页中的任何内容均不对任何特定发行活动的具体条款设置限制。如任何司法管辖区域不允许某项产品权益的发行要约、要约邀请或销售,或法律不允许该等活动面向任何特定人士,则该等活动不得在上述司法管辖区内或向上述人士进行。并非所有国家的所有国民和居民都可获得本网页中提及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本网页中表达的任何意见无须通知即可更改,并且有可能与瑞士银行或其关联公司(统称“UBS / 瑞银”)其他业务领域或部门表达的意见不同甚至相反,原因是使用了不同的假设前提和标准。瑞银没有义务更新本网页中包含的信息或提供最新信息。文中图表及情况分析仅用作说明。历史业绩并不保证、亦不预示未来业绩状况。因使用本网页中全部或部分内容而产生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瑞士银行或其任何关联公司、董事、员工或代理均不承担任何责任。瑞银明确禁止未经瑞银事先书面允许而转发或复制本网页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瑞银对任何第三方的该等行为概不负责。本网页中所有图片或形象(以下简称“图像”)仅为支持文中分析研究而作说明、资讯或记录之用。该等图像中可能含有受第三方版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或要素。除有明确说明外,瑞银与该等第三方之间并无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关联、联系、赞助或许可关系。© UBS 2023。钥匙符号, UBS和瑞银属于UBS的注册或未注册商标。其他图标可能第三方拥有的商标。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