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ESG概念在全球提出的二十周年。回首来路,ESG已经从前瞻性的理念,成为落地的监管框架和广为采纳的企业实践,代表了人类在探索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巨大进步。展望进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与之相伴的地缘政治、经济转轨、气候风险、人工智能等多重挑战,我们亟需进一步发挥ESG作用,使之成为重要的价值锚点和方法论,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引领经济新范式的演化和塑造。
本次年会将深入时代命题,探讨ESG在解决这些时代挑战方面扮演的角色,同时深入挖掘ESG在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企业出海、科技向善、新质生产力培育等当下关键经济场景中创造价值的路径。变革时代,远方亦是脚下。锚定价值,夯实步履,方能行稳致远。
高尔基,财新传媒副总裁,财新智库执行总裁
对话嘉宾:
帕斯卡尔·拉米(Pascal Lamy),世贸组织前总干事(视频)
主持人:
王力为,财新传媒高级记者、财新峰会助理总编辑
胡晓炼,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凌 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
伴随着全球绿色转型走向深水区、海外市场的变化以及国内外监管的持续推进,ESG投资已经进入2.0时代。经过市场和监管的“洗礼”之后,ESG投资如何定位自身?如何构建起经得起考验的实质性(Materiality)逻辑和方法论?科技如何助力ESG投资?中国市场应该如何进一步加强激励约束机制、尽责管理制度、信息披露、产品分类标准、公司治理、中小投资者保护等生态建设,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长期价值创造?
发言嘉宾:
叶燕斐,原银保监会一级巡视员
王 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
夏维淳,兴业银行董监事会办公室总经理
韦志远,惠誉评级亚太区ESG及可持续金融董事
程 杰,易方达基金ESG研究主管
主持人:
汪 苏,财新ESG频道、中国ESG30人论坛主编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轨的关键时期。面对绿色转型挑战,如何保持定力并选择合适的政策工具,进一步推动绿色生产力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建立公正转型机制?如何应对新能源产业“内卷”?面对人口、自然资本等约束的变化,如何探索共建、共赢、共享的新型生产关系和商业模式,进一步释放要素价值?面对新全球化引发的全球供应链重组,如何协调海外利益相关者关系,开启“新出海”,建立与全球的新链接?
发言嘉宾:
王 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张轶鹏,伊利集团副总裁
臧珞琦,平安健康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闫 萌,蚂蚁集团ESG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全球负责人
王立新,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
主持人:
杨哲宇,财新传媒副主编,《中国改革》总编辑
凌 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
吴健锋,亚朵集团联席CFO、执行副总裁,大住宿事业群HBG联席总裁
当前AI治理与发展已走到关键的“十字路口”,尤其是生成式AI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发展与治理的平衡问题首当其冲——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超监管制度的制定速度,这使得人工智能监管变得空前复杂。随着人工智能的能力持续增强,应该如何定位人类在与人工智能合作中的角色?如何管控和治理人工智能?随着国际格局变化,如何加强国与国之间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沟通与合作?
报告发布:《人本智能:人机共生时代的科技发展观》
发布人:卢常乐,财新智库高级研究员
倡议发布:《人本智能——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倡议》
发言嘉宾:
刘 擎,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
杨小康,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会文,联想集团副总裁、全球电脑与智能设备首席质量官
陈 妍,腾讯设计杰出专家,腾讯混元产品负责人
主持人:
王 喆,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研究主管
碳定价和碳交易在推动减排和绿色创新方面扮演关键角色。2024
年,中国迎来了自愿碳市场的重启和全国碳市场的扩容。目前中国市场的碳定价机制和交易机制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企业、金融机构如何适应碳管理时代的来临?如何推动碳金融?如何在多边框架下协同全球碳定价机制并发展国际碳市场?
主旨演讲:
周小川,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
主持人:
王 烁,财新传媒总编辑
发言嘉宾:
梅德文,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
王志轩,教授级高工,中电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黄杰夫,AEX控股公司(香港)创始人
主持人:
范若虹,财新传媒能源新闻部主任
屠光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ESG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和创新的关键因素。ESG30青年学者计划(2024-2025)由财新智库、中国ESG30人论坛(ESG30)发起,东方证券联合发起,旨在为具备专业素养、创新力和领导力的青年学者提供系统化研究支持,推动ESG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探索和塑造新的经济范式。
在前期遴选基础上,项目特举办开题会,邀请项目学术顾问、学术导师、业界导师和专家出席,听取入围青年学者代表的课题汇报,提供宝贵指导意见。我们期待汇聚各方力量,推动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推动ESG关键议题建设,为ESG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及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卓越智慧。
青年学者汇报课题内容和研究设计
导师专家点评和提问
屠光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ESG30青年学者计划学术顾问
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ESG30青年学者计划学术顾问
陈文辉,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ESG30青年学者计划学术顾问
卢 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ESG30青年学者计划学术导师
陈 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ESG30青年学者计划学术导师
王 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ESG30青年学者计划学术导师
张丹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财新智库学术委员
梅德文,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ESG30专家
伍 强,英国阿斯顿大学工学院物流与供应链专家,ESG30专家
杨小康,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谢阳军,丝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心主任,ESG30青年学者计划业界导师
王会文,联想集团副总裁、全球电脑与智能设备首席质量官,ESG30青年学者计划业界导师
臧珞琦,平安健康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ESG30青年学者计划业界导师
吴 薇,CFA Institute中国区代负责人,ESG30青年学者计划业界导师
商 容,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运营及公共事务副总裁,ESG30青年学者计划业界导师
黄 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闫 萌,蚂蚁集团ESG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全球负责人
王 鑫,BP中国企业传播与对外事务副总裁
鲍晓倩,远景科技集团公共关系部总经理
刘 晓,平安健康品牌公关总经理
尹 懿,中信银行董办ESG经理
凌华薇,财新传媒主编
高尔基,财新传媒副总裁,财新智库执行总裁
汪 苏,财新ESG频道、中国ESG30人论坛主编
ESG30青年学者计划申报课题入围代表
魏建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商务部前副部长
郑叶来 华为云BU总裁
赵亮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高级合伙人
汤俊峰 传化智联集团副总裁
郑叶来 华为云BU总裁
赵亮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高级合伙人
汤俊峰 传化智联集团副总裁
郑叶来 华为云BU总裁
赵亮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高级合伙人
汤俊峰 传化智联集团副总裁
主持人
何宝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
发言嘉宾
康克岩 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世锋 中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德胜
英特尔中国战略合作与创新业务部董事总经理
姚辉亚 微众银行创新研究负责人
沈沛鸿 iTutorGroup首席数据官
魏建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商务部前副部长
郑叶来 华为云BU总裁
赵亮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高级合伙人
汤俊峰 传化智联集团副总裁
郑叶来 华为云BU总裁
赵亮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高级合伙人
汤俊峰 传化智联集团副总裁
郑叶来 华为云BU总裁
赵亮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高级合伙人
汤俊峰 传化智联集团副总裁
主持人
何宝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
发言嘉宾
康克岩 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世锋 中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德胜
英特尔中国战略合作与创新业务部董事总经理
姚辉亚 微众银行创新研究负责人
沈沛鸿 iTutorGroup首席数据官
魏建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商务部前副部长
郑叶来 华为云BU总裁
赵亮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高级合伙人
汤俊峰 传化智联集团副总裁
郑叶来 华为云BU总裁
赵亮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高级合伙人
汤俊峰 传化智联集团副总裁
郑叶来 华为云BU总裁
赵亮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高级合伙人
汤俊峰 传化智联集团副总裁
主持人
何宝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
发言嘉宾
康克岩 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世锋 中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德胜
英特尔中国战略合作与创新业务部董事总经理
姚辉亚 微众银行创新研究负责人
沈沛鸿 iTutorGroup首席数据官
提高碳市场活跃度、加强碳市场价格发现作用、引导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资,碳市场建设还有诸多发力方向
拉米称,中国在30年前曾以合资和技术转让为条件允许欧洲汽车在中国销售,今天欧洲在中国电动车问题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同样的方法?
ESG投资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价值观、方法论和持续性。只要人类社会需要可持续发展,ESG形式不重要,其体现的投资实质意义就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发展绿色金融,最主要的任务是要把金融资源配置到绿色经济的领域,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使得资源能够高效节约地利用
做可持续发展,要的是全社会的共识,这种共识不是用数字论证出来的,是一次一次的迭代,让所有人都参与
财政税收方面也有许多工具可以用来调节激励。例如碳减排政策、税收政策、针对绿色技术研发的财政政策等。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政策工具利用得更精准
机器工具正在塑造人,其深度前所未有
需要有真正的、更精妙的ESG投资策略。这对信息披露以及数据的质量要求是很高的
ESG可以切实为企业赋能。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人开始以ESG眼光来评估企业
“信用评级比较趋同,但ESG评级千差万别”,这一现象与ESG投资定义不够清晰有很大关系。应区分财务重要性和双重重要性
如果这个评价不能和自身投研体系融合,投资人自然不会用。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很多“漂绿”的产品和结果
王青认为,欧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税对于出口的影响并没有市场预期的悲观。两三年后,欧美会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政策进行反思
张轶鹏认为,伊利集团能够保持韧性发展,靠的是国际化战略、数字化转型和坚持可持续发展
臧珞琦认为,医疗健康行业在做好创新的同时,也要积极利用新技术进行改革
闫萌认为,企业ESG的内核就是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体创造
世界黄金协会在2019年向全球发布了《负责任黄金开采原则》,目前基本上所有协会会员公司都已逐步落实相关工作
AI技术所依托的神经网络最大的问题是“不可解释性”,人类驾驭AI的难度大大增加
王会文指出,ESG和AI是“人本智能”的两个面,两者相互促进
老人和儿童群体对AI有情感陪伴需求,AI也因此增强了“情商”
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时空一致性或均一性特点,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可能需要逐步建立一个相对统一的国际碳市场
煤电机组为更多消纳新能源,采取更灵活的发电方式,机组并不能在最佳区间运行,但从总体看是有利于降碳的
中国碳市场的国际化是必然选择;构建碳期货市场还要专业化,关注持仓比与交易量,提供碳排放远期合约,并关注机构持仓比例
经评审入选的青年学者,将获得课题经费支持、导师指导、调研支持、交流研讨、成果传播等多维度扶持,助力经济新范式的探索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