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研报集纳|解码农行绿色金融创新方法论:系统创新驱动转型突围
2025.03.03

当前,绿色金融不仅是建设金融强国“五篇大文章”之一,也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创新绿色金融加快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正不断凸显。

作为一家以绿色为底色的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将绿色金融作为其“三大战略”之一,在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保障绿色金融风险管控、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重点领域,不断夯实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根基,探索出一套系统多元且实效显著的创新方法论。

构建推动绿色转型体制机制

实现绿色金融推动全面绿色转型,从体制机制的构建来看,一是要以市场激励引导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二是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投向绿色领域,三是要完善多层次风控体系,创新风险管理工具,实现转型期的有效风险管控。

这并不轻松。绿色产业与转型产业仍面临资金缺口,金融机构也面临有效识别企业“漂绿”“洗绿”等挑战。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切实有效加快推动绿色金融赋能绿色转型,简单、局部的绿色金融创新不足以应对市场需求,围绕公司治理架构、战略决策机制、产品服务体系等关键领域系统性、全方位打造绿色金融系统,是关键。

农行通过自上而下地建立更有效的治理机制,实施更强有力的战略指引,围绕绿色低碳产业等重点领域,不断加快产品服务创新与治理体系升级,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能级,在助力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健全顶层治理,构建系统性绿色金融决策机制,确保绿色金融战略的有效实施。在同业中率先设立“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立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明确委员会成员部门,强化总分协同,共同推动全行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战略引领,搭建系统性绿色金融发展框架。将绿色金融纳入全行“十四五”三大战略,将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绿色金融的重点领域,明确绿色金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

三是通过制定绿色信贷政策,强化风险管控。对清洁能源等领域项目实施优先审批机制,制定专项信贷政策,降低绿色项目融资成本,在信贷业务全流程加强ESG风险管理。

通过强有力的公司治理架构、战略引导规划与风险管控机制,农行助力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明显实效。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农行绿色信贷余额4.9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957亿元,增长22.12%。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多年来,通过构建丰富多元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农行绿色金融供给能力和市场适应性不断提升。

一方面,绿色信贷产品多样性满足了多元绿色产业市场需求。凭借遍布城乡的网点布局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农行创新推出一系列绿色信贷产品,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快了绿色项目的实施进度。例如,在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方面,农行创新性将企业电耗指标作为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SPT),引入双向激励机制,只有当企业达到预先设定的减排目标时,才能获得相应贷款优惠。以此为代表,农行通过创新信贷产品以系统性减排约束与激励推动企业低碳转型,在降低生产能耗、提升清洁能源占比方面形成示范效应,为产业可持续转型提供金融赋能实践范例。

另一方面,碳金融和绿色债券创新为绿色项目提供了长期稳定支撑。农行推出一系列碳金融和绿色债券产品,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市场投资选择。例如,农行作为主承销商,先后成功承销“碳中和+专项乡村振兴+科创”三标债、牵头主承销“绿色+专项乡村振兴+革命老区”三标永续债等创新项目,对于支持农村人口就业、带动当地群众稳定增收、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农行还积极开展绿色消费金融、绿色基金和绿色租赁等创新型业务,依托网捷贷等产品,为购买节能环保家电和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提供便捷融资渠道,进一步延伸绿色金融产品服务边界,引导居民消费模式向低碳可持续转型。

助力绿色转型实现重点突破

早在2021年,农行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绿色金融列为全行三大战略之一,加快打造绿色金融优势品牌。紧随时代和行业发展趋势,农行适时调整金融助力绿色转型的发力点,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推动区域绿色协同治理、绿色项目落地及高碳产业转型等方面,实现了重点突破。

农行紧跟国家战略指引方向,出台了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专项政策,助力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服务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方面,农行以浙江湖州、丽水为试点,设立绿色专营支行并创新产品:湖州分行推出绿色普惠贷拓宽小微融资渠道,丽水分行创新“气候投融资+三农”服务新模式,形成差异化实践样本……通过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与地方特色,农行持续强化绿色金融对全面转型的支撑效能。

农业银行支持如东H10(4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建设


农行通过支持清洁能源产业加速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出台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等领域信贷政策,强化资金供给,为重大绿色能源项目提供精准金融支持。

除此之外,农行还基于自身的禀赋优势打造了“三农+绿色”的特色模式。在对外赋能方面,农行以精准服务乡村振兴与低碳发展为目标,依托70多年服务“三农”的实践经验,将农业产业链、农机购置、乡村旅游等领域产品创新权限,下放至下一级分行鼓励其因地制宜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同时为构建气候风险管理体系,农行强化ESG风险“一票否决制”管理,运用大数据、情景分析等技术与工具提升气候风险管理水平,并挖掘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业务机遇;在自身转型方面,农行也对内通过“碳盘查”、网点绿色转型、推进绿色办公等低碳行动,从对外绿色赋能到自身绿色转型实现内外兼修,全方面擦亮绿色底色。

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的履责践行之路既要系统平衡也要重点突破。在这一进程中,农行通过推动产业与生态双向转化、区域治理及绿色项目落地等实践实现重点突破并带动经济社会的整体绿色发展,充分诠释了绿色金融在实现资源配置,构建绿色经济生态等方面的价值。

深化绿色治理全球协作

绿色转型的系统工程还体现在国内与国际的全球绿色治理上。全面绿色转型是全球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合作等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力度。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农行秉承大行担当,在全面推动绿色转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绿色银行”基础,并积极参与全球绿色转型进程,连续多年参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投资者联盟、国际金融协会等相关会议,积极发出农行倡议,分享农行实践,提供农行方案。

在打造“绿色银行”方面,农行贯彻绿色运营理念,完善绿色网点建设标准,推动绿色网点建设;推行绿色办公,推广远程检查和线上会议,建设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平台,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采购、文化等全链条。

农行积极践行全球绿色转型标准,落实《巴黎协定》减排目标,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2家境外机构与1家合资银行,形成跨境绿色服务网络。农行还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投资者联盟(GISD),先后签署《“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负责任银行原则》,为构建全球合作共赢、协同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绿色征途,永不止步。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到西北荒漠绿洲重生,从光伏蓝海资本赋能到钢铁铝业集群低碳转身,从绿色银行的全面践行到全球绿色治理的积极参与,农行正以绿色实践书写绿色金融的中国方案。

展望未来,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求下,农行以其深耕十余载的绿色金融创新实践为行业和社会提供了经验和范例。在“双碳”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同频共振的新发展阶段,农行“绿色金融创新”也将更有广阔天地。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