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为产业数字金融纵深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数据基础,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引领产业链金融发展新方向。产业链金融作为数据、数字技术、场景和产业生态的集合体,不仅是打通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有力抓手,还是践行数字金融的优秀应用场景,更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路径。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武汉众邦银行(以下简称“众邦银行”)以产业链金融为切入点,深耕产业数字金融,在推动产业发展及赋能中小微企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旨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发展产业链金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发展产业链金融是践行产业数字金融的必然要求。银行推动数据资源资产转化和价值创造,成为引领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数据、数字技术和场景是决定产业数字金融的根本要素,而产业链金融则是数据、数字技术和场景应用更广、更深的领域,不仅可以促进普惠金融、绿色产业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协调发展,还可以创新数字普惠金融、数字绿色金融、数字化养老产品等金融服务。随着从交易场景到交易数据、再到“数字资产+”的闭环加快形成,产业链金融实现了运营的数智化、风控的可视化和生态的协同化,必将催生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更上一层楼。众邦银行自建行初期便紧跟政策导向,在数字化领域深耕布局,一直走在国家产业数字金融政策的前沿,以适应数字时代的商业模式转变。
(二)发展产业链金融是迎合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据统计,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超过5300万户,贡献了6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中小微企业在发展阶段举步维艰,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世纪难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产业链金融突破了传统金融的诸多限制,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模式,在促进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金配置效率和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为众邦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发展产业链金融是增强自身本领的内在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链金融的发展从局部突破到全面渗透阶段,众邦银行作为数字化的“原住民”,产业链金融是生存之本,数字技术应用不仅提高了业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而且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有效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提升了应对产业链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作为深耕强场景供应链和泛场景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的互联网交易银行,加快推进产业链金融赋能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既是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厚植武汉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的现实需要,也是树牢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
众邦银行发展产业链金融赋能中小微企业的实践与成效
自2017年成立以来,众邦银行便在产业链金融领域探索实践,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依托产业互联网及同舟供应链金融管理平台,围绕产业生态圈打造线上化、数字化、批量化、智能化的新型信用融资模式,为产业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产业链金融整体解决方案,凭借超前的战略布局和专业的产品服务,产业链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效能不断提升,为湖北金融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立足数字原生,夯实战略支撑底座。作为专注于服务小微大众的互联网交易银行,众邦银行从成立之初便精准定位,即打通交易与场景的互联网交易银行、致力于产融深度融合的产业链金融银行、数字化驱动科技赋能的开放型数字银行。依托深厚的产业背景,秉承“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以金融科技为手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线上化产品服务为媒介,集结多方重构服务链条,搭建一个数字化的产业链金融生态,实现展业、运营、风控等全流程的线上化以及各方资源的高效流动。因此,众邦银行从最开始的顶层设计就遵循了数字化原生,搭建了数字化战略、数字化经营、数字化支撑三位一体的数字战略布局,为后续产业链金融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深化金融服务,助力产业稳链保链。产业链金融是产业融合的优秀结合点,也是推进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促进“稳链、强链、保链”的重要抓手。在成立初期,众邦银行就把产业链金融作为发力小微金融服务的主要着力点,探索打造特色服务模式。在产品创新方面以“小而精,简而美”为目标,创新推出强场景产业链金融核心产品众链贷,改变了传统以抵押、担保为核心的产品设计理念,由主体信用向交易信用转型,构建全新的“N+1+N”信用模式,以核心企业信用价值向产业链上下游多级传递为基本逻辑,深度融入不同场景,助力重点产业、薄弱环节稳链保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沉浸式”金融服务。
该产品改变了传统以抵押、担保为核心的产品设计理念,由主体信用向交易信用转型,构建全新的“N+1+N”信用模式,以核心企业信用价值向产业链上下游多级传递为基本逻辑,将企业采购、仓储、销售等经营过程高度数字化,结合政务数据等第三方数据源,形成“邦信、邦采、邦收”及“邦链、邦票”五大产品系列,提升对产业互联网各参与方的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力度与质效,助力重点产业、薄弱环节稳链保链。
(三)依托数智风控,护航小微行稳致远。众邦银行充分发挥大数据风控优势,以优质金融供给助力中小微企业行稳致远。在建立传统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同时,引进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建成“司南”“倚天”“洞见”“众目”四位一体的大数据风控系统,全面实现线上信贷业务的贷前审核、贷中管理、贷后监控等全流程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同时,持续打造自主数智化营销与服务体系,围绕用户全生命周期,搭建智能营销、公共服务管理、营销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的数字化转型目标,为金融服务提供数智支撑。
针对风险识别难度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建立统一的反欺诈风控体系,利用生物雷达反欺诈、精准画像,有效进行防诈资金保护、风险账户查控和非法开户防范;建立用户多维风险画像、生意社交关联图谱等数据模型,适配授信客户差异化的风控策略和管理方式;通过联邦学习,搭建隐私平台,保护数据安全。
(四)聚焦数智运营,扩大普惠金融供给。众邦银行在成立之初就从系统架构和底层设计入手,夯实数字化发展根基。通过“数智化云展业、数智化大数据风控、数智化自主经营”三大数智化手段,构建一系列标准化的科技治理机制。目前已建成获客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一套完整体系及数智运营平台,大大降低了产业链金融业务的边际成本,同时使产业链金融业务得以线上化、批量化开展,增强小微企业信贷的可得性,扩大了普惠金融服务的渠道和半径。当下正在着力研发AI数字人技术,打造数字员工,并将其创新应用到客户服务、人工营销触达、业务调研、客情收集与处置等场景,提升服务效率。
近年来,众邦银行正在重点布局“AI+银行”,以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金融全场景领域的落地应用。当下正在着力研发AI数字人技术,打造数字员工,并将其创新应用到客户服务、人工营销触达、业务调研、客情收集与处置等场景,提升服务效率。例如,在众商贷贷款发放审核环节采用AI机器人外呼功能,支持“7×24小时”服务,覆盖率高达100%。
(五)根植本地金融,服务实体卓有成效。纺织服装业作为湖北省的特色产业,为助力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原料+面料+成衣”的业务场景,众邦银行创新推出基于“货变仓单”的非标准化云仓单质押融资产品,通过与仓储监管机构实现业务联动,存货人通过华纺链平台将仓储货物改造为实物凭证的云仓单,由仓储监管方控制货权并进行监管,根据质押云仓单对应标的物在平台的报价并综合市场价格波动状况进行大数据计算及盯市,由众邦银行为存货人(华纺链平台卖家)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2024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携20余家省(市)银行举办金融支持华纺链发展推进会,众邦银行紧扣会议精神,针对华纺链平台链上企业资产轻、担保和管理能力偏弱及产品季节性强的特点,创新设计云仓单,充分发挥华纺链平台链上核心企业的信用,通过“货变仓单、控单融资、打款赎单、见单放货”的业务模式,为存货人提供云仓单质押融资,将货品变成“现金流”,确保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解决了企业的流动资金问题,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与成本优势。
产业链金融推动产业发展赋能中小微企业的难点与困惑
众邦银行在产业链金融推动产业发展、赋能中小微企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外部环境及自身因素影响,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难点与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参与意愿不高。伴随着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日渐成熟,第三方科技公司应运而生,通过平台的方式汇集并服务了多家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但在产业链金融发展初期,部分核心或者龙头企业参与意愿低下且较为强势,不愿意在变更付款账户、确认应收账款、提供供应商或者经销商历史交易信息等方面提供必要的配合和支持,究其原因,主要是出于规避潜在风险的考虑,一旦为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提供担保,如果风险真的出现,核心企业必然会出现较大损失,甚至还有可能因为偿还连带债务被拉垮。
(二)产业和金融数字信息互通存在堵点。产业链金融对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对称性和匹配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公共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当下产业数字化和金融数字化互通不够、信息不对称,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数据孤岛现象明显,难以从海量的数据中提炼出可用、可信的数据,无形中增加了银行开展产业链金融相关业务的难度。从众邦的具体实践来看,目前获取产业信息存在诸多堵点并且成本较大,甚至有部分企业因信息来源不畅而不知道或者不熟悉产业链金融的相关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链金融业务的拓展。
(三)多方信息数据的非标转标难度较大。从行业层面看,产业链涉及的行业广泛,各环节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从企业层面看,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导致数据采集、整合和分析的难度加大;从银行层面看,产业链金融涉及的交易环节多,数据的实时性和动态性要求高,增加了数据标准化的复杂性。如何将产业链各环节的数据从非标准化(非标)转化为标准化(标)数据,以适应金融产品的设计和风险控制需求,对银行做好产业链金融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安全风险管理和成本管控备受考验。核心企业通过产业链金融将其良好的信用延伸至链上下游企业,这是一大创新,但当产业链中的某一企业出现道德或者信用风险时,会造成风险在产业链中迅速扩散,而产业链中的企业均属于同一行业,行业的周期性风险管理也是个难题。同时产业链金融中融资品种复杂,货押项下存在盯市、补仓等操作要求较高的行为,且存在存货质押、应收账款回款和第三方监管等关键环节,易引发操作风险。此外,产业链上的小微金融投入高、回报慢、周期长,对银行成本和风险管理能力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完善产业链金融推动产业发展赋能中小微企业的对策建议
在全面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大背景下,做好产业链金融推动产业发展、赋能中小微企业,要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提升专业性,把服务产业转型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使命,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争取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探索“脱核”模式,助力核心企业“解绑”。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基于“交易信用”模型围绕核心企业做风控、授信,势必会受到授信额度、成本、中间费用等因素的制约,若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脱核”。作为中小银行,要找准自身定位,面向小微客群,依托数据信用,突破单一场景限制,基于经授权的税务、发票等基础数据,结合三方外部数据,打造“去核心、纯信用”的泛场景产业链金融产品,做到流程极简、操作极简,同时通过细分场景和行业,精准分层分级打标客户,为具有产业链特征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二)搭建服务平台,打通数据信息堵点。中小企业融资难、产业链金融发展滞后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路径就是政府搭建公共金融服务链信息平台,建议借鉴台湾经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然后将税务、海关、工商、物流、银行、公安等数据信息统一纳入平台,供信保基金征信使用,同时通过信息整合及时准确发布风险预警,把好第一道关口。具体到银行而言,可以依托平台获取资信较好的企业以及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项目等信息,从而向链上中小微企业推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链金融产品,助力产业链金融良性发展。
(三)制定行业标准,实现信息标准管理。数据标准化是产业链信息化进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平台中各方系统的对接,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交互和共享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实现商品编码的统一,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海关、物流以及银行等信息主体对相同商品的识别表达和编码依据互不相同,建议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推动制定行业化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商品编码以及不同系统和平台之间数据交互的接口、数据类型、传输协议等,并在推广过程中发挥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此外,在行业内部及行业之间无法做到数据统一的情况下,应鼓励孵化并培育从事不同标准间数据传输和交互的中间型平台公司。
(四)重塑智慧风控,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运用大数据智能风控技术,引入风险量化评估方法,开发风险评估模型,搭建智慧风控中台,形成风险管理控制的“云平台+本地化”双引擎模式,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监测、评估,实现效益和风险管理的多维统一。具体实践上,尝试探索自主研发模型实验平台、数据管理平台、风险预测平台以及反欺诈管理平台,形成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风控管理系统“矩阵”,持续提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精准识别、风险防控、资产管理和投融资等多领域的一体化应用水平,全力保障金融运行安全和业务稳健发展。
本文作者:程峰,武汉众邦银行董事长
主要参考文献:
①吴洁,郝颖.产业链金融的演进逻辑、协同机制与优化路径[J].财会月刊.2023(13).
②郑莉.基于产业链金融视角的银行数字化与实体经济融资约束研究[J].中国商论,2023(22).
③姜思同.产业链金融视角下的金融风险研究[J].财政与金融.2022(11).
④顾方方.H银行产业链金融助力烟草产业发展案例研究[D].郑州大学,2021.
⑤陈通明.长三角产业链金融研究——基于经济转型升级视角[D].浙江工业大学,2015.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