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特别呈现|世界黄金协会CEO泰达维:黄金市场需建立一个更可靠的生态系统
2024.02.28

近年来,随着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增加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影响,国际黄金价格经历了一段高位震荡时期,全球不同领域投资者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升温。这凸显了黄金作为储备资产兼具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三大优势——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年度统计报告,2023年全年,黄金总需求量达到创纪录的4899吨,同比增加3%;平均金价为1940.54美元/盎司,同样创下历史新高,比2022年上涨了8%。

各国央行强劲的购金需求是市场中重要的结构性变动。全球央行在2022年购入了创纪录的1081吨黄金,这一势头在2023年得以持续——全年净购入为1037吨,仅比2022年的高值减少了45吨。通胀、地缘政治和制裁风险以及全球储备货币体系的多极化是驱动央行购金的主要因素。

在金价走高的背景下,2023年全球金饰消费仍稳定在2093吨的水平并有小幅增长,显示了强力的需求韧性。中国是金饰市场最重要的增长引擎:疫后经济复苏令中国全年的金饰需求同比增长了10%。

预计持续不断的地缘政治风险因素仍将对2024年的黄金市场产生显著影响,并促使更多的投资者转向黄金——因为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在不确定性时期历来表现良好。尽管如此,仍有相当多的投资者和普通消费者对黄金投资保持谨慎态度,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和信息不对称陷阱,仍有广泛分散且不透明的场外交易占据着一大部分存量实物黄金市场。

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风口浪尖上,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深受数字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巨大影响,黄金行业同样急需转型。在此大背景下,由世界黄金协会发起的“黄金247”转型举措,力图破解长期困扰黄金市场的痛点,依托黄金数字化发展和黄金市场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旨在从诚信、易获得性和可交易性提升黄金作为投资产品的信任度,从而释放更多、更可靠的交易需求。


“黄金247”计划的缘起和想要传达的理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说这项计划可以扩大投资市场对于黄金产品的需求?

泰达维:“黄金247”计划希望让透明、便捷、全天候的黄金零售和批发交易成为现实,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金条或金块完整性数据库。即,黄金持有者、政府机构和认证的成员将他们持有的黄金录入数据库中,使其能够在国际市场中作识别。这样,任何人都可以核查某一个金条或金币的历史来源、生产者和完整性。

这个计划正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创建一个不可更改、完整性记录完好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之外的黄金交易将会逐步萎缩——特别是那些为了逃税等不法行为存在的黄金交易。因为如果广大的投资者知道这个数据库的存在、并用于实物核验,不被记录的不良黄金交易需求将会下降。

这就是数据库背后的理念:合规的市场不断扩大,不合规的市场逐步出清。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但这将很大程度上改变许多人看待黄金的方式。

刚加入世界黄金协会时,一项统计数据引起了我的注意:全球范围内有50%的投资者和个人不信任黄金,有60%的人不理解它。“黄金247”计划的一大目标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阶段就是建立这个数据库。

第二个要解决的是不同大小和尺寸黄金的计量标准问题,让交易变得简单。我曾经被世界各地不同形态、大小和品质的黄金弄得一头雾水,我与同事开玩笑说,“为什么不把它们放在一个炉子里全部融化呢?让他们变成一样的黄金,那么每个人都会理解了。”

录入数据库之后的下一阶段,就是将其以统一转换比例进行数字化。譬如,1公斤的金条对应的是1000个标准数字黄金单位,400盎司的金条亦按照相同的比例转换。这样,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黄金都以同一个标准和代码被记录到数据库中。这个代码好比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基于这一层面,就能够创造不同类型的黄金代币或资产,一一对应并追溯到数据库中的实物黄金,由此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

这个数字化的资产可以是结算代币,也可以是抵押代币,改变了过去实物黄金过于沉重而不被用于担保资产的情况;过去各类被用于利率和汇率交易的复杂金融资产,也可用标准化之后的黄金代替。更重要的是,这个机制还将创造一类新的、以黄金作为支撑的资产,甚至是一种货币形态——它可以互换、可以被广泛理解,而且是全球性的资产。

将黄金标准化之后,令投资者退却的诸多原因——高资本占用、实物过于沉重、难以理解、交易不透明——都将消失。资产管理者将开始像看待利率和外汇一样看待黄金,交易成本更加轻便。另外,由于这个机制对应的是实物黄金,市场对黄金的需求也会增加。

破解黄金市场的交易障碍和信任壁垒

无论是各国央行储备、ETF交易、还是个人投资者购买消费级产品,都反映了市场情绪对于黄金这一古老的投资品种的兴趣增加,投资多元化、避险属性尤为凸显。

世界黄金协会于2023年12月发布的《中国高净值人群黄金投资需求洞察》报告(下称《洞察报告》)指出,投资者对增强投资组合的防御性的必要性明显提高,“升值空间”“避险”和“流动性高”等选项成为高净值人群投资或考虑投资黄金的主要驱动因素;财富保值(56%)和财富安全(53%)成为首要目标。

然而《洞察报告》的调研同时显示,在29%已投资黄金的受访者之外,有占比61%的受访者处于有意向投资、但尚未行动的阶段。此外,还有10%的受访者对黄金投资持拒绝态度。究其原因,对于市场信息的不熟悉和对黄金的不了解是阻碍黄金投资的主要因素。

与市场对黄金资产不断增加的兴趣相比,黄金投资在各类金融交易当中仅有非常小的占比。另外,目前市场上已有大量的黄金ETF交易,但相较于其巨大的交易量,对应的底层资产只有很少量的实物黄金,实物黄金的交易仍然很少,主要由什么原因导致?

泰达维:的确,全球范围内黄金ETF所持有的黄金资产只占保有量中的2%,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ETF应该是难以理解的,甚至“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这个术语就会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但如果说黄金代币,更容易让人明白。

至于建立新的生态系统的过程是否会削弱或降低ETF市场的需求,答案是可能的。但是人们不投资ETF的主要原因是其高昂的交易费用,而它们并不是便宜的交易物品。

我认为,世界上的很多投资者和资产管理机构没有选择黄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高资本风险,而且他们不理解黄金。大多数投资组合倾向于股票和债券,不会轻易转向另类投资,更不用说黄金了。全球ETF交易的底层资产只占全球实物黄金中的2%,因为以前没有多少人想要交易。全世界的资产管理总额达到200万亿美元,其中只有1%的资金投资于另类投资。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在投资银行工作了35年,我交易过几乎所有的金融产品,但从未尝试过黄金和黄金ETF。如果我都不曾做过,更不用说普通个人投资者了。所以我的尝试是让这一切变得极其透明化、数字化,且更受资本欢迎。如果投资和交易门槛降低,投资经理会蜂拥而至。

在我和市场交流的过程中,有很多投资者并不知道ETF也是由实物黄金支撑的,认为它类似于一个期货合约。你并不会真的把它当成一种交易收据或存托凭证,因为实际上投资者并不能随便走进一家门店,提交ETF合约并拿到实物黄金。

但如果是数字化的黄金,就可以实现兑换——以任何你想要的形状或方式,这是我们的目标。尽管不能实际按照每一克黄金作拆分,亦可通过算法将计量单位确定在最基本的“克”上,这使得数字化黄金具备类似货币的基础。

目前市场上还有大量零散、非标准的珠宝黄金,这些黄金的标准化要面临怎样的挑战?机构投资者或利益相关者如何对其进行认证?

泰达维:这无疑是黄金市场中关键的问题。刚加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首先提出的问题就是这个。政府和金融机构生态系统以及采矿商和精炼商的认证工作都是很健全的,它们受到严密的规则保护。

但是当一块金条离开受到监管的生态系统、被制成消费市场中的珠宝、后续又以某种方式回流,就很难控制了。黄金精炼商将是其中的关键角色,除了合格的金矿厂商的渠道,他们还会从有认证的珠宝商那里收集黄金,这两类渠道通常已经建立信任,所接收的黄金已经在被认可的闭环内部。然而,还有大量来自非洲、南美洲等地的黄金想要进入到这个封闭的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会越来越不接受没有认证的黄金。

现在,这就是“黄金247”计划建立数据库、并让外界知道它的存在的重要原因。我们正在努力阻止“不良”黄金再次进入附带认证的生态系统。当你去购买黄金首饰的时候,他们应该要能够追溯到生态系统中的一块金条或金币,证明它是“干净”的。

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全世界的消费者和投资者都在有信用背书的数据库查询和交易,它就像支付宝或Amazon一样无所不在。如果你不在其中,生意就会不可持续。下一步,我们将尝试将千克级别的金条纳入这个生态系统,并需要精炼厂确保回收的黄金是符合标准的。

与此相关的一项计划也关乎这个背景。世界黄金协会近期召集了南美、非洲和亚洲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代表,他们有一项“中央银行黄金购买计划”,以即期、可观的价格购买他们国家的手工和小规模开采黄金,放入外汇储备或出售,或交给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的精炼商。为了符合采取负责任的采矿实践,只有符合标准——包括不使用汞、不使用童工等,才可以按照价格交易,进入合规的生态系统。这对各国政府都会形成动力,长此以往,不规范的市场就会缩小。

谋求产业链共识,共建生态系统

从黄金开采、精炼、交易到回收,不同国家的监管尺度和规范标准不尽相同,和其他金融投资产品相比,黄金面对的全球市场环境更复杂,标准化、统一程度更低。比如,黄金实物交割有国际标准,同时部分国家对境内流通的黄金又有不同于国际标准的单独标准。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国际、国内间黄金交易的客户来说,可能就会遇到需要二次处理才能符合特定国家标准的情况。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各个国家对黄金需求的上涨,黄金交易需要通过数字化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提升交易效率。数字化时代,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兴起,让黄金的交易潜力有机会得到释放。区块链技术多节点互信的技术特质对于促进黄金行业建立全球统一标准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差异造成的互信沟壑有望被数字化技术填平,从而带来一个全球化、标准化的黄金交易市场。

一个安全,透明的数字化黄金可以极大促进黄金市场的繁荣,对于全球金融市场、各国监管机构和终端用户都能从中获益。当黄金市场通过数字化变得更加透明、诚信以及交易更便捷后,黄金在投资市场上的竞争力将得到很大提升。过去存在于封闭生态中的可信黄金交易,通过数字化能够拓展到更广泛、更大众化的交易场景中。

“黄金247”计划目前在向协会的成员单位,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投资机构、政府部门等相关方推动合作的进展如何?

泰达维:摩根大通和汇丰银行已经将我们发行的两个黄金ETF产品的数据录入这个数据库。世界黄金协会中的所有金矿厂商已经同意将他们新开采生产的黄金放入数据库中,此外,还有精炼厂、铸币厂以及物流公司。我希望数据库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到整个黄金产业链中,这样人们都知道通过各个环节产出的黄金是可信的,看到加入这个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另外,世界黄金协会还发起了一个全球主要黄金市场参与者的论坛,在2023年已经会面了两次,我称之为“黄金G20”,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中国黄金协会也是其中成员。我们可以开始作为行业团体与监管机构和各国政府对话,更加团结一致。

今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将尝试向全球生态系统推广标准金单位(Standard Gold Unit,SGU)的概念,并让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到数据库的建设中。达成共识至关重要,尽管短期内可能看不到直接的收益,但未来当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黄金都录入数据库时,将极大地减少黄金流向不法违法活动,或者资助战争的可能。

将上游矿商和精炼厂新生产的黄金纳入新的体系,相对而言是更容易达成的,但是在范围更广的下游市场,实物黄金交易通常是分散且不透明的,下一步如何将这些标准化和成熟度更低的市场涵盖其中?

泰达维:的确,相对容易开始的步骤就是纳入金矿生产的数据库。尽管也有挑战,但相对来说还算容易。黄金产业链的主干环节——金矿开采、精炼厂、银行和物流,必须是率先纳入的。上游矿商都需遵循严格的 “负责任黄金开采原则”经营,否则会被世界黄金协会除名。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监管的精炼行业也有自己的一套关于负责任黄金指导原则。最近,我们成功地让这两套原则达成互认和共识。

从矿商到精炼厂,整个过程都受到严格地监管。精炼厂需要对金矿的来源负责,因此他们比谁都更赞同建立一个全球可见的数据库,以及一个关于来源或诚信的数据库,尽管它仍没有解决回收黄金的溯源问题。

黄金市场大致划分为“机构”和“零售”两个大的循环体系。投资型金条和金币属于机构体系,相比之下,珠宝零售体系更为复杂且真假难辨。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将使我们最终能够在分子层面上标记和追溯实物黄金,这样当黄金离开严格的生态系统变成珠宝,在回收的过程中也可以被检查——那会是至高无上的成就。

展望今年和未来的工作目标,“黄金247”倡议希望在哪些方面获得进展?

泰达维:汇丰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现在已经推出自己的黄金代币(tokenised gold),很多银行都有一套中间生态系统的代币提供给客户。“黄金247”在尝试的,就是将所有这些系统联接起来,让它们从数字化层面,成为一个全球普遍适用的生态系统。投资者可以从不同的银行的系统中购买实物黄金产品,而这些系统应用的是同一套记录规则和计量标准。到这个时候,黄金市场将会变得像人民币、美元和英镑一样简单易懂。

希望未来黄金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相关方都逐步参与进来。我已经和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就在数据库中登记黄金储备进行了沟通。这将是一种“既定事实”的做法,必须要从一个时点开始,成为标准化的开端。印度国际金市(IIBX)已经同意接入这个数据库,他们希望成为黄金进入该国的唯一通道。此外,我们还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上海黄金交易所(SGE)、新加坡金银市场协会(SBMA)以及土耳其和迪拜的官方机构积极对话,达成了初步的共识。

我希望今年能增进与中国的相关协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交流。如果中国能与新加坡、印度和阿联酋等国家一道,加入共同建设这个数据库,并在国际市场上通过新的生态系统作实物黄金交易,这将会极大地增加“黄金247”计划的国际影响,并使得后续在更广阔的市场领域中应用变得更容易。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