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特别呈现|OPPO角逐AI手机
2024.02.19

“2024年是AI手机元年。未来五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完全可以比肩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2月18日,龙年开工第一天,OPPO CEO陈明永在对全员内部的一封信中判断,“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AI手机也将成为继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阶段。”

从推出搭载通话摘要、影像智能擦除功能的Find X7,到成立AI中心,再到CEO从战略上廓清AI定位,资源向AI集中,显示出OPPO在这一轮AI驱动的创新浪潮中身手敏捷,率先锁定了AI手机概念。

“通过AI,我们可以把手机重新再做一遍。”陈明永说。这代表着国产手机厂商对AI的一个态度。国产手机各大厂商都无法忽视AI对用户吸引力,也无法小觑Rabbit R1、AI Pin等新型终端借AI之力对手机形成的部分替代。

AI手机上,许多功能可能会改变。手指轻点一下,AI对话功能跳出来,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语音操控手机完成你的指令,或者输入一段文字让手机去执行,不需要切换于不同的APP之间。AI手机整个手机行业在功能机、智能机之后的第三次革命。

随着OPEN AI公司春节期间推出的Sora,可以根据文字指令生成高度逼真的视频,AI技术进一步拓展了科技与商业想象空间。

新玩法背后的AI力量引发了整个手机行业新一轮行动。据了解,苹果已将AI列入计划,将在手机上今年推出一些AI功能。三星则于1月25日,向中国市场正式推出新一代Galaxy S24系列,将AI优势引入智能手机,寄希望其能帮助三星重回到中国市场巅峰时期。

AI手机时代,角逐已经开始,谁也不想落后。AI持续迭代的能力、杀手级应用的祭出、低层芯片与算法的协调打通,甚至基于优势的战略与策略选择,无不影响着谁能成为AI 手机扛旗手,获得最大一波红利。

一、大模型如何端云协同?

2023年初,OpenAI 发布了ChatGPT 3,算力和算法的加持,AI能力呈现井喷态势,算法软件可以听懂人话,而且可以执行命令,是真切地让人看到人工智能诱人的商业前景。自此,软件背后支撑的大模型,在参数上就一路狂奔,越做越大,越做越智能。

“大了之后,它就出现涌现。”OPPO工程师吕不同表示。涌现就像孩子学语言:小朋友一两岁时可能知道一些词汇,造句时候,用词是乱的。但是他到3岁以后又发现,突然他能说整句话了,这就是涌现。这就是大模型参数在2023年初达到了井喷的原因。现在,基本上就是千亿模型。

1月8日Find X7 系列的发布会上,OPPO 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展示了新手机通电话时生成的智能摘要,里面记录了当次通话的主要内容以及待办事项,还可以一键定位到对应的通话音频。这一功能的实现,就是OPPO在Find X7 系列上首次部署了一个约 7B(70 亿)参数规模的模型,它还带来了智能抠图功能。

计算机的发展史,就是从算力集中于超算等大型设备上到算力一步步转移至个人电脑和手机等终端设备上的过程。大模型与生成式AI要兼顾这一条路同时:还要让大模型端云协同。

吕不同分析,“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谓的大模型,其实还是一个概率模型。”就是比如它在回答一个问题时,回答的内容前后,是根据前面的内容做的概率推演,后面的内容跟前面的内容,没有真正逻辑关系。

大模型通过概率,生成下一个字。这意味着一种可能,要想越智能,需要越强大的算力和越大的模型。

这里出现第一对冲突:软硬件互相对应增长以至于不可承受之重。手机上实现如此多的功能,每一个都需要相应的模型吗?小小的手机,存储能力、电池功耗有限,如何能将如此多的参数模型都装下去运行?又会如何影响到手机体验?或者,未来,OPEN AI是否会有通用智能产品发布?

高通、联发科等芯片派的主张做强做大芯片能力,在手机端尽可能布置大模型,更多地解决需求。

苹果公司则有自己的考虑。据了解,苹果可能倾向在端侧上布置小模型,并进行一些硬件升级,并通过生态的能力,让模型本地运行效果更好,速度快,没有任何迟滞感地被使用。“苹果会卷一个关键指标,用户问手机一个问题或者是让手机做一件事,手机所作的第一回应(行业内叫首字),连同响应时间间隔,非常考验技术。”

OPPO的首款AI手机Find X7,AI Benchmark测试中,以3423K的成绩,登顶AI性能榜首位,其动作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安卓阵营对于人工智能的策略——通过对用户使用场景的洞察,先集中力量解决一些切实的痛点,再逐渐铺开。

1月25日,继发布会上推出的三个AI功能之后,OPPO结合春节合影的场景,推出AI超清合影功能,帮助合影中的每一个人都获得主角般清晰生动的画质。而这也是目前行业率先通过端侧大模型实现合影中人脸优化的AI落地技术。

OPPO智能云(大湾区)数据中心风冷机房

二、争夺“杀手级”应用和基础入口

正如移动互联网+4G通信技术催生了微信、抖音等杀手级应用和超级入口,AI+5G技术,则可能意味着“杀手级”应用争夺战已经打响。这次情况有所不同,因为AI能力构建需要调用的数据类型更多,业内有人指出,手机厂商作为终端设备生产者之一,可能取代移动服务提供者位置的可能。

这就出现了在通往AI之路上的第二对矛盾:以往相安无事、各司其职的软件服务提供商与硬件提供商之间清晰的界限变得模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通过语音指令,让手机设置一个闹钟,这事只有拥有底层权限的手机厂商可以做到,服务类APP做不到。

而更加个性化的智能水平,必然需要整个手机能够做到各种数据、信息、算法的全面整合与计算;比如在某个APP内部,可以了解用户喜欢刷什么类视频,喜欢何种新闻,一旦跳出这个APP,个性化算法和推荐就无能为力。这是根本不够的。

AI给了手机在更大场景去争夺资源的一个路径或者手段。原因很简单,手机厂商在AI时代拥有一个天然优势:“因为我们有基础入口”,吕不同说。所谓基础入口,是第一入口,是追求的最贴近用户的入口。

吕不同分析,有两个因素决定了像OPPO这样手机厂商在AI上的话语权。其一,新的AI,更加智能的应用,需要新的芯片、传感器等各方面的硬件迭代。其二,包括手机厂商在内的硬件厂商,在整个行业中兼具开发者和入口能力建设者身份,拥有巨大的参与和创造机会。

“随着那些杀手级应用出现,手机厂商肯定是不会缺席的,手机厂商在这里面一定会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吕不同说。

OPPO会做朝两个方向努力。第一是会把AI能力跟手机做深入结合,除了入口上的更直接之外,“我们现在也会跟三方进行合作,把三方优势纳入进来。”比如购物类、短视频类等合作等。

第二,OPPO将把能做深入的地方持续做深。在第三方优势能力无法覆盖的地方,OPPO选择根据用户需求拓展。“比如说我们对照片的处理会做得非常深入。”吕不同说。另外,还可以借助全面的数据,获得用户授权与许可之后,进行日程上的智能安排,以及效率方面的提升。

AI本质上还是一种能力,它不能代表生态,不能说有AI万事可为。手机厂商也不可能统领天下,接下来互联网厂商仍然大有可为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比以前更加尊重手机厂商基础入口地位和优势。

业内分析人士预计,两年左右,随着生成式视频能力越来越强大,换机需求将越来越强烈,模糊的界限将再次清晰起来。“2023年可以理解为大家都在疯狂搞模型,先有基础能力才能考虑应用;2024年我们认为会有大量开发者基于AIGC生态开发,我们叫做智能体开发,会有智能体这个概念。”

OPPO智能云(大湾区)数据中心液冷机房

三、云端一体化优势

从深圳开车到东莞,经过滨海湾的地方,有一大片灰色建筑群,OPPO 2月份即将全面投入使用的数据和AI中心就在其间。

在AI新科技的刺激之下,产业链上游的存储、计算芯片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成为抢手货。OPPO花大价钱采购来的英伟达芯片也在AI中心里陆续安装。手机以往是技术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因为AI能力烧钱不断,资本密集型属性更加显性。

手机厂商自主训练大模型、自建私有云,形成云端一体化闭环,让数据和算法都安全地存储、调用、流动,保管,成为AI赛道上最优策略。“如果租赁的,相当于就在用第三方云;OPPO滨海湾数据和AI中心是自己的。”吕不同说。

至此,通往AI之路上的第三对矛盾:安全隐私与智能效率之间矛盾有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大模型部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手机端侧,优点是有三,一是放心的隐私保护,用户不用担心云端数据泄露和被窃取;二是网络要求低,避免频繁上传和下载。三是节省成本和功耗。

但是,随着用户AI需求类型增多,另一种是在云上部署的AI强大算力和大模型,再通过信号与手机端沟通。安卓阵营之于苹果公司而言,自建云端一体化可以媲美苹果相对封闭的生态和安全标准,同时保留一种可能性:未来用云上的大模型算力去与苹果端侧小模型算力竞争。

国产手机要善于找到差异点去打赢争得用户的战争。在吕不同看来,如果国产手机上小模型来打苹果手机上的小模型,考虑到以往历史,胜算不大。但是,借助云上算力,以及对于国内市场用户的了解进行产品化,并同时采用大模型打苹果小模型,则有差异化机会点。

归根到底,手机端搭载模型越小越好,Find X7上跑的是70亿参数模型,“我们都觉得大了。”吕不同说,OPPO还在持续努力、优化。

挑战也不小。难点在于更高质量的数据集,训练70亿参数模型,数据相对简单就能获得了,但是要想把它训练成30亿、20亿参数模型,数据集就要更加高质量。这个道理和生产一件衣服,只有粗糙的纱线,比已经有纱线织成的布要难度大。

AI给手机行业既带来了机会,也带来挑战。或许可以预见,因为Sora的助力,手机行业将逐渐迎来用户AI手机换机潮,期限大约是两年。在这两年时间内,考验的则是手机厂商对于用户需求的快速产品化能力,以及基础AI技术的储备。

近几个月,有些手机厂商主攻打车大模型,有些公司做通话翻译新场景,还有些手机厂家表示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AI手机大势所趋已成定局。OPPO则打算在AI上提速,兼做AI手机引领者和普及者。2月上旬,陆续向超千万人推送了全新的AI功能,一键实现AI消除和通话摘要,寄希望于在真实用户效果反馈与修正的过程中,获得指数级增长所带来的先发规模优势。

*文中吕不同为化名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