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特别呈现|解读长沙银行年报:中小银行应轻重均衡量质并举
2022.05.13

2021年,中国银行业的增长模式继续展现积极变化。据德勤中国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多项政策引导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复苏,贷款投放和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推动了整体利息收入的增加,境内银行2021年营收增长平稳。此外,各类资产管理需求上升,境内银行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理财、托管、投行等非传统中间业务的发展共同推动中间业务收入增加。”

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加速,各家银行加速转型发展,对现有的盈利模式进行调整,在重点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拓展服务类和轻资本型中间业务,成为“必由之路”。

轻型化固然是转型方向,但对银行的战略管理、业务模式、科技实力都是严峻考验。对于轻型化的理解,长沙银行董事长赵小中在该行2021年报中明确指出:“如果一味求轻,则可能成为中小银行难以承受之轻。”对此,赵小中认为,长沙银行要轻重均衡、量质并举,推动从利差依赖、规模扩张走向创新驱动和价值创造,实现高质量发展。

息差的长期“攻坚战”

4月29日,长沙银行发布2021年年报并召开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重点回答了机构投资者关心的信贷投向、资产质量、发展战略等热点话题。


年报显示,长沙银行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08.68亿元,同比增长15.79%。拨备计提保持不弱力度,净利润同比实现18.09%的双位数增长。净息差为2.40%,净利差为2.48%,在积极响应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和减费让利政策下,保持了平稳态势。

通过主动的资产负债管理,长沙银行净息差水平仍然保持上市城商行中较优水平,盈利能力强劲。分析得出,维持较高息差利差水平,主要来自资负两端的共同贡献。

在资产端,通过结构优化稳住息差大盘,存贷比提升3.06个百分点。长沙银行依托零售转型的纵深推进,继续向回报高的零售领域倾斜,加大对于相对高收益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布局,构建本地生态圈推动个人贷款增长;对公方面抓住湖南“三高四新”机遇,持续加大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绿色科技等产业的信贷投放,实现稳步增长。

在负债端,长沙银行的存款结构及存款成本均保持可比同业较优水平,存款来源稳定,活期率居同业可比前列。2021年,该行主动进行了结构化的优化和调整,进一步强化定价管控,压降了高成本的协议存款。长沙银行公司客户存款利率为1.86%,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个人客户存款利率为2.43%,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下沉服务重心的战略效果显著,县域金融在量、价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进一步助推长沙银行在沉淀低成本存款方面具备优势。2016年,长沙银行将县域金融列为该行的四大特色金融品牌之一,过去几年铺排了一系列的工作,目前已铺设了199家县域网点、5700家农金站,县域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2%。2021年,长沙银行县域存、贷款增速分别为20%和27%,增速均高于全行平均水平。

对于2022年的资产负债计划,长沙银行业务总监、大数据部总经理罗岚在4月29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将坚持零售优先的策略,在个金、个消、按揭协同发力,新增零售贷款占比预计提高到64%左右;对公方面,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信贷、科技金融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主动调整客群的结构,预计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以及制造业的贷款增长25%左右。负债端方面,通过深耕县域挖掘新的存款增长点,强化科技金融和生态获客,巩固活期存款,推动存款业务结构的优化。

备战未来的轻型化竞争

年报显示,利息净收入依然是长沙银行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非利息收入的增长呈现跃进态势。

2021年,长沙银行非利息净收入47.56亿元,同比增长55.37%,远高于利息净收入的增速;非利息净收入占比22.79%,同比提升5.81个百分点。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6.03亿元,同比增长26.92%,这与该行近年来将轻资本业务作为发展重点,大力发展以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为代表的中间业务有着直接的关系。

抓紧居民资产规模上升、财富结构调整、消费升级带来的新机遇,长沙银行启动了财富管理攻坚战,理财、基金、保险等代理财富产品销量呈现快速增长,成为2021年度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截至2021年末,长沙银行管理客户资产余额2773.86亿元,增长25.10%,财富客户数达78.28万户,增长20.99%。通过完善财富管理架构、增强专业投顾能力、提升精准营销能力、完善财富产品体系,长沙银行的各类财富产品销售保持强劲增长,其中理财规模增量较上年大幅增长190%,基金代销近40亿元,大幅增长190%,晋级“全国销售百强机构”并位列城商行第十名;2021年5月才开展的保险代销业务,一经进入即实现4.7亿元保费。

除了财富管理的持续发力,在过去一年,长沙银行在对公业务转型方面也颇有亮点。其中投资银行业务取得了稳健发展。长沙银行综合运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结构化融资、并购和银团贷款等多种产品形式,为客户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带动了投行业务手续费的增长。如,2021年该行主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35单,发行规模253.80亿元,同比增长46.30%。

在4月29日的业绩说明会上,长沙银行还首次公布了客户融资总量(FPA)这一指标。这也意味着,长沙银行在对公业务方面已经从单一产品视角延伸到了更高的客户视角。长沙银行副行长李兴双说:“将塑造以FPA为导向的综合客户服务,实现投商行一体的对公业务综合化经营。”

据了解,FPA拓宽融资方式,有利于弥补传统授信的不足,增强公司客户的粘性。而FPA沉淀的大量资金,也可降低银行在负债端压力,成为稳住息差的重要支点。

围绕FPA指标重塑公司业务结构,长沙银行推出“交易银行+产业投行+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赋能”的融合模式。2021年,长沙银行客户融资总量发生额达到2255亿元,同比增长24.91%。截至2021年末,交易银行服务客户数5.76万户,同比大幅增长112.7%,打造集收款、现金管理、支付一体化的现金管理产品体系,为企业客户提供全方面的资金管理服务,全年现金管理系统交易量1.2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5.8%。基于对企业资金管理一手数据的掌握,积极挖掘企业资金需求并实现了精准有效投放,截至2021年末,长沙银行供应链金融投放544亿元,国际贸易融资投放86.69亿元。

对于未来发展,长沙银行董事长赵小中展示出了很高的期盼与信心,表示目标聚焦、路径清晰:“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持续优化经营指标,提升盈利能力,转变发展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内在的价值,全面提升投资者对我行的认可度,让经营成果充分展现价值增长上,充分体现在价值目标的实现上。”持续夯实包括本土化、轻型化、数字化、场景化在内的四化路径,长沙银行围绕从规模银行到价值银行再到生态银行的战略演进。

种种迹象表明,在动态的业务转型和结构调整中,长沙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日趋合理,形成了包括财富管理、县域金融、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在内的丰富多元、相对合理的盈利结构。业务结构优化既是业务转型的结果,同时也为进一步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因素的聚合一定程度上构成了长沙银行在区域市场业务的可持续竞争力,构筑了长期发展的“护城河”。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