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机构动态|金融机构须拥抱ESG投资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2.04.14

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作为社会资本血脉的金融机构也需随之深化服务,通过将ESG理念嵌入融资与投资的全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行路径。

 章嘉玉,诺亚控股创始投资人、执行董事

近年来,全球不确定性事件频发、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局部战争等时代挑战,叠加我国碳中和、共同富裕等宏伟目标,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前进方向。这既是创造财富的动力源泉,也是财富保值的有效工具。只有让创新的资金动能与已创造的财富有效地保值、增值,让公共与私人的资本一起驱动经济与社会更长期、健康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加速绿色转型进程,保障社会的共同富裕。

金融作为现代社会的核心枢纽,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在政策指引下,金融机构帮助企业从市场上融资,为企业实现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可持续投资入场机会,增强企业向前与社会向上的活力与动力。由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将ESG纳入考量流程。

与仅关注财务绩效的传统金融模型不同,ESG投资从企业环境、社会、治理表现着眼,不仅看重企业自身运营潜力,更强调企业因应气候变化发展中应有的风险管理及面对新世代环境挑战下成长的机遇与创造的价值。在疫情与气候风险冲击下,该投资理念在近年来获得了来自政策制定者与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其中就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会,今年2月它同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鼓励金融机构将ESG因素纳入管理流程,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

在中国资本市场,顺应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近年来,逐步加大对新能源、清洁技术、科技创新等ESG行业的投资。投中信息数据显示,2021年1至11月,中国VC/PE投资市场新能源汽车领域融资55亿美元,电池领域获投62亿美元,A股“含新能源量”非常高。

二级市场也积极作出回应,诸多基金公司积极开发和销售ESG产品,将ESG的投资理念和方法融入公司整体投资框架中。根据秩鼎统计,截至2021年底,国内ESG主题基金有181只,规模超3828亿;泛ESG基金1002只,规模超17732亿。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上,ESG基金与往年相比均呈井喷式增长。国内头部三方金融服务平台诺亚控股也主动在公司旗下的海内外公募基金平台——微笑基金和iNoah 上,推出ESG精选产品,为更多个人投资者提供ESG入场机会。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ESG市场尚未形成统一的ESG评级标准, 且不同评级标准差异性较大,这导致投资者很难弄清被投标的“本色”;同时,ESG评级体系的模糊性,也限制了投资者及企业对ESG的参与度。如今,随着ESG持续得到从监管到、业界、投资者的关注,其潜在风险也正在得到重新评估,各方均在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在此诺亚财富也建议各参与方:

首先,企业需更主动地进行ESG信息披露。目前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不足30%,且披露质量不一,严重阻碍了中国ESG投资发展进程。从监管到市场各方加大力度敦促企业积极披露,为金融机构实践ESG投资提供数据支撑,促进ESG市场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其次,政府需加速制定本土化ESG信披标准,提升ESG信披与产品质量。全球ESG信披框架多元且不统一,让许多企业无从下手。外加部分海外常用的指标无法适应国内环境,为更好推动ESG投资,金融机构需要依赖政府引导ESG标准本土化制定,建立“国内统一、国际接轨”的整体架构,便于市场操作运用。

此外,数据、评级等各参与方亦需建立ESG共享知识平台,让ESG生态圈内的企业、金融机构等上下游机构都有更便捷的方式通道相关知识,加速自身成长,为市场培养亟需的相应人才。

总而言之,ESG投资通常需要经历四个阶段:Raising Awareness(意识提升)、Integration(纳入考量)、Engagement(伙伴参与)、Creating Impact(创造影响力)。目前中国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在推动ESG圈层前进的过程中,金融机构除了在自身实践上靠拢ESG,更重要的是通过积极投身投资者教育,推动生态圈交流,来引导更多群体参与到其中。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