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视角:一个均衡发展的世界,对你我意味着什么?

“巨额财富削弱了我们共同体的凝聚力。当需求强烈时,找出解决办法的愿望也会迫切起来。我们可以,也应当做些事情来恢复平衡。”——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为什么要构筑一个均衡发展的世界?

一个普遍的规律横亘在人类社会的现实中:每一次人类大危机的出现,往往都是一次资源分配差距加剧的加速剂。

2020年以来,伴随新冠疫情在全球的不断反复和持续拉锯,主要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在提振经济的同时,也推高了资产价格,富有的人从中获益——在多数国家,收入差距在扩大,日益面临一个失衡发展的世界。

今年9月,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发布的第五份年度《目标守卫者报告》亦显示,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和2019年相比,2020年全球又有31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其中,受到疫情打击最大的人群恢复起来也将最慢。

要产生持久的正面影响,经济增长必须具有包容性,使每个人都在增长机会中参与,但最重要的是,它需要在环境上具有可持续性。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这位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瑞银诺贝尔视角》专栏中解释道:“在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场竞赛。”

新冠疫情以一种突如其来且横扫一切的态势,让人们清楚地意识到,由自利目标和短期利益驱动的“传统智慧”以及经济体制是不可持续的。所谓“传统智慧”,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的驳斥,它认为(以往的经济及成功)往往只是强大精英们的智慧。克鲁格曼表示:“巨额财富削弱了我们共同体的凝聚力。当需求强烈时,找出解决办法的愿望也会迫切起来。我们可以,也应当做些事情来恢复平衡。”

来到中国。中国高度关注最富裕与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差距问题。尽管有疫情的不利影响,中国在去年已经在摆脱极端贫困方面取得了全面胜利,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进入2021年,新时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耀眼转变更加明晰:要从增长优先转向高质量发展,旨在着眼于平衡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以构筑一个更为均衡发展的社会。

诺贝尔视角:探路全球经济新格局 专注新发展

均衡发展,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可能深远影响?

如何才能实现在均衡发展中,缩小资源分配差距,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中国的举措认为,实现包容性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迈进:一方面,要积极优化居民收入“三次分配”机制;另一方面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均衡发展,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可能深远影响?以中国内地为例,可以体现在浙江省的示范区试点建设从美好愿景到“施工图”,包括搭建一套“1+6+N”重大改革体系架构。其中核心的“1”就是以“扩中”“提低”推进社会结构变革,率先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社会结构。据此,围绕此目标,浙江开始实施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计划,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先行示范。

“施工图”还特别强调了教育的公平价值——强调要“争创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实现全覆盖,并着力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让所有人都享有机会平等的权利。

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Sir Christopher Pissarides)也认为,(要消除失衡和差距扩大)平衡它的唯一方法是通过教育。“在当今经济中,终身学习是绝对必要的,因为我们所需要的知识类型变化如此之快。”

要实现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经济的增长,不限于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其外延还可扩展到“多年之后”和“代际”之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日益加,几十年之后的“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如何更好的享有均衡发展的机会?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举例的一个算术题:因为人们活得更久,40年的工作原本支持50年的消费,现在却要支持60年。“如果你想和父母一样的工作年数,你最好过低水准一点的生活。如果你有长寿的好处,你就会工作更长时间。”

面对这一未来必然出现,甚至目前已经出现的情况,政府部门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和其他社会福利的覆盖面,并通过税收改革和监管调整来优化收入分配,鼓励企业在推进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积极建议:“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做,有些事情我们认为应该做,”他说,“那我们应该全都做。重新分配、税收和转移,以某种形式, 通过对最富有的人征税来支付基层群众的基本收入。我们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但我们知道,能做多少是每个国家都有程度之分的,而且没有证据显示做得更多的国家付出了什么样的实际代价。”而对个人来说,更积极的筹划未来养老生活,将财富逐渐转向长期金融资产,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中国的实践和投资未来

长期来看,实现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可能会对经济和未来投资产生重大影响。

对中国的经济和产业端升级来说,实现均衡发展意味着增长要从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近年来,在一些具有长期战略价值的行业,包括半导体、绿色/可再生能源、硬科技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企业的科技、人力和资金等投入不断加大,带动了科技产出的量质齐升,成为近年来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领域。

“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思考经济发展。 机构建设,企业建设,就业扩大,机会扩大。 在这方面,国际和国内企业都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他们不是在解决明天的贫困问题,对吧。 他们从事推动增长的业务,使社会能够做到这一点。” 恰如斯宾塞对企业在其中角色的认可,政府监管机构也继续给予大力支持,支持和鼓励所有行业、所有公司和机构共同贡献的结果。这些领域蕴藏了巨大的可持续投资机遇。

在缩小资源分配差距的背景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将增加,在消费总量扩大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将继续升级,这对消费行业中长期推动效应显而易见。不仅如此,伴随居民收入的提升,更多的群体将广泛地拥有包括公募基金、保险、私人银行、股权等在内的金融资产。“随着养老体系的改善,鼓励养老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趋势将日益明显,从而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形成支持。这也符合资本市场长期改革的方向。”瑞银报告研判。

中国经济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可以说,经济结构的提质增效、居民财富的增加跃升,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社会发展的重点。而这些既是实现均衡发展目标的应有之义,也将对未来提供更加稳定的保障。因为只有在一个均衡发展的经济体里,社会的资源分配差距相对公平且平衡,人们的财富和美好生活才能有更有力的保证。

批注

内容来源:瑞银诺贝尔视角:
Are there solutions to income inequality?

内容来源:瑞银诺贝尔视角: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对可持续增长的看法。
https://www.ubs.com/microsites/nobel-perspectives/sc/latest-economic-questions/economics-society/articles/unsustainable-economic-growth.html

内容来源:瑞银诺贝尔视角:
Are there solutions to income inequality?

浙江省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发布
https://www.hzzx.gov.cn/cshz/content/2021-07/20/content_8011948_0.htm

内容来源:瑞银诺贝尔视角:
Is automation taking jobs away?

内容来源:瑞银诺贝尔视角:
Why the old rules for retirement savings don’t work anymore?

内容来源:瑞银诺贝尔视角: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对不平等的看法。
https://www.ubs.com/microsites/nobel-perspectives/en/laureates/paul-krugman.html

内容来源:瑞银诺贝尔视角:
What is COVID-19's economic impact?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关于瑞银

瑞银集团致力于打造全球投资生态系统,建立人与人、及思想的联结,为投资机遇赋予活力;为遍布全球的富裕人士、机构和公司客户以及瑞士的私人客户提供金融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瑞银为客户提供投资解决方案、产品以及影响深远的思想领导力,是领先的全球性财富管理机构,并拥有规模庞大、多元化的全球资产管理业务,专注的投资银行业务以及位于瑞士的个人及企业银行业务。瑞银专注的业务均在其目标市场拥有强有力的竞争地位,具有资本效率及提供有吸引力的长期结构性增长和盈利前景。

瑞银的业务遍及全球所有主要的金融中心,在50多个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所雇员工在美洲约占30%,瑞士占29%,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其他国家占20%,亚太区占21%。瑞银集团在全球拥有逾 72,000 名员工,股票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瑞银集团在中国市场展业超过三十年,至今已建立起一个拥有多个业务实体的国内平台,为企业、机构和高净值客户及中高收入客户提供市场领先的金融产品、专家咨询、创新解决方案以及卓越的执行力,并拥有全面连接全球资本市场的业务能力。集团在中国拥有约1,400名员工,主要在八大业务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瑞银集团持股67%的全牌照证券公司;瑞银期货有限责任公司;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瑞银基金销售(深圳)有限公司;瑞银环球资产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及瑞银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进入瑞银微信公众号,浏览更多瑞银资讯。

  • 瑞银财富管理

  • 瑞银证券

  • 瑞银资产管理

  • 瑞银招聘

免责条款
本网页不涉及任何特定读者的具体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特别投资需求,而仅作资讯之用。关于本网页中所含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瑞银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陈述或保证,且本网页无意对其中述及的任何走向趋势作完整的描述或概括。本网页不构成买卖任何证券或投资产品、达成任何交易或完成任何法律行为的要约或要约邀请。本网页中的任何内容均不对任何特定发行活动的具体条款设置限制。如任何司法管辖区域不允许某项产品权益的发行要约、要约邀请或销售,或法律不允许该等活动面向任何特定人士,则该等活动不得在上述司法管辖区内或向上述人士进行。并非所有国家的所有国民和居民都可获得本网页中提及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本网页中表达的任何意见无须通知即可更改,并且有可能与瑞士银行或其关联公司(统称“UBS / 瑞银”)其他业务领域或部门表达的意见不同甚至相反,原因是使用了不同的假设前提和标准。瑞银没有义务更新本网页中包含的信息或提供最新信息。文中图表及情况分析仅用作说明。历史业绩并不保证、亦不预示未来业绩状况。因使用本网页中全部或部分内容而产生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瑞士银行或其任何关联公司、董事、员工或代理均不承担任何责任。瑞银明确禁止未经瑞银事先书面允许而转发或复制本网页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瑞银对任何第三方的该等行为概不负责。本网页中所有图片或形象(以下简称“图像”)仅为支持文中分析研究而作说明、资讯或记录之用。该等图像中可能含有受第三方版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或要素。除有明确说明外,瑞银与该等第三方之间并无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关联、联系、赞助或许可关系。© UBS 2023。钥匙符号, UBS和瑞银属于UBS的注册或未注册商标。其他图标可能第三方拥有的商标。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