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特别呈现|工商银行:领军银行的绿色金融服务样本
2021.12.31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最浓的底色。

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并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也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绿色金融的新内涵。

目前来看,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之路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和产业机遇。这也对金融业,尤其是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业如何从机制、产品、体系等多方面修炼内功,进一步提升服务绿色发展专业能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银行业如何提升自身气候表现有效应对相关风险;银行业如何深化国际和国内交流合作机制,培育更多专业人才,推动绿色金融理念、政策、标准、实践的交流共享,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更多金融方案和金融智慧。

作为国内银行业首屈一指的国有大行,早在2007年,工商银行就将绿色金融上升为全行战略,近年来,更是着力“建设国际领先的绿色银行,成为具有良好国际声誉的绿色银行”,坚持以绿色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经营宗旨。

 

绿色基因:典范者工行

ESG理念的推行让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关注起企业的治理架构,并进阶到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新阶段。

工商银行深刻认识到绿色治理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石和保障,并将绿色金融贯穿公司治理机制和管治架构中。工行在持续加强董事会对绿色金融工作的领导及监督基础上,新设立了绿色金融委员会,成员部门23个,以统一协调推动全集团各业务条线、各机构绿色金融建设工作。目前已形成绿色金融委员会统筹领导、多部门共同推动、全员参与的绿色金融战略推进体系。

据此,在长期战略指引下,每三年制定中期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工行进一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建设的意见》,作为绿色金融领域规划性文件执行,其明确绿色金融发展目标、工作主线及重点措施等,为工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指明方向。

不仅如此,工商银行还以“低碳化”为核心,全面推进绿色金融工作:将“低碳”要素全面纳入标准制定、产品创新、业务流程、业绩考核、前瞻研究等领域。同时,配合信贷投放进一步向低碳领域倾斜,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投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

据统计,截至2021年上半年,工行绿色贷款余额已突破2万亿元,绿色信贷规模高达21544.58亿元,贷款规模位列商业银行首位,有效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

可以说,绿色基因已经融入工行人的血液。工行在进行信贷和风控时,要考虑将绿色和ESG可持续因素纳入业务流程和情景分析中。比如,在尽职调查、审查审批、合同签署、资金拨付、贷投后管理等各环节审慎把控风险,将环境气候和社会风险作为参数予以重点考量和合规标准嵌入投融资全流程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银行业应对环境与气候风险管理能力的课题,工商银行正从过去被动的披露者转变为积极的管理者。工行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持续推进了环境风险压力测试,控制高碳行业的融资政策,促进投融资结构在绿色、低碳、转型、结构上优化投向,同时不断完善环境与气候风险识别与管理制度,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提升环境与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工商银行还将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继续推进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风险压力测试标准制定工作。”正如工行行长廖林在2020年度业绩新闻发布会上披露。

绿色赋能:创新者工行

好的顶层设计,离不开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落地。

历经多年积累和国有大行优势,工行的绿色金融已经形成财务顾问、债券承销、项目贷款、租赁+保理、理财投资、产业基金等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无论是从规模增速,还是创新产品机制,抑或是风险把控,工行都处于业内领先地位。

同时,工行坚守环保底线,将环境与社会风险及气候风险评估要求嵌入投融资审批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全流程执行绿色环保一票否决制。

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末,工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达到2.15万亿元。绿色债券投资、绿色非标代理投资、绿色租赁融资等余额4000多亿元,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近100亿美元。这些都是是业内领先的规模。

在绿色金融的赋能下,世界和全国各地都有工行绿色金融的身影:在迪拜,工行作为主行,牵头安排25亿美元高级贷款支持迪拜光热电站项目,并获得2019年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国际项目融资》杂志(Project Finance International,PFI)“中东和非洲地区年度电力项目”奖项,以及2019年度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RBR)“一带一路”最佳合作项目奖;在浙江湖州,积极开展绿色建筑领域金融服务市场调研,创新绿色建筑贷款模式,为首个零碳建筑项目提供3.48亿元融资支持;在河北雄安新区,工行为支持雄安新区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累计提供3.5亿元绿色贷款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尤其是在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境内的绿色标准有望更快、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在此背景下,工行深耕绿色债券市场,创新发展绿色债券承销发行业务,工行首批开展了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等各类绿色债券的投融资业务。其中,主承销碳中和债券12只,承销规模市场领先。

此外,工行还积极参与国家绿色产业基金,对接全国碳市场建设,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并积极创新资本市场金融产品,旗下子公司工银瑞信推出了市场首只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主题ETF基金,工银理财推出了碳中和资产配置指数以及绿色金融理财产品。

可以说,在“双碳”目标的激励下,绿色金融在中国从无到有,再到如今百万亿级的市场,其产品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交易、ESG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等诸多细分领域和创新产品。作为其中占据主体部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工商银行无疑已领先半个身位;而在新兴的碳交易、ESG基金等领域,工行秉承其综合金融服务的实力,也在确认其行业领导者地位。

绿色理念:传播者工行

独行疾,众行远。

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从政策、产业到金融机构全体的共享共建才能形成良好的正向反馈循环,减少社会交易成本。

具体到银行业的绿色金融实践,不止于一家银行机构的实践,还需要形成行业性共享的知识、洞察、研究和标准。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将国内标准和国际对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据此,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之一,工行较早进行了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压力测试。2016年首次进行了火电、水泥行业环境压力测试。2017年,工行加入联合国环境署气候相关金融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成为中国首家加入TCFD的金融机构。2020年,工行还在人民银行和绿金委指导下,牵头推进中英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压力测试研究。同时,工行还积极推进绿色金融领域的研究工作,发布了国内银行业首个《ESG绿色金融评级及绿色指数研究报告》,为全球经济低碳转型贡献了工行力量,得到全球投资者的认可。

近日,工商银行荣获由国际金融论坛(IFF)颁发的“2021全球绿色金融奖”年度机构奖。凭借在绿色金融领域、气候投融资和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工行从全球金融机构评选中脱颖而出,也从侧面印证了工行的绿色金融实践和行业布道,赢得了专业的认可。

工行董事长陈四清曾表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工商银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优先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努力发挥绿色金融“头雁效应”。在这样的经营指导思想引领下,工行的绿色金融实践和标准理念正在不断落地开花。据悉,下一步,工行将继续深化业务结构的绿色转型,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打造绿色金融发展新优势,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工行智慧、工行力量。

*以上内容所含数据和素材来源于工商银行官网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