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王石:中国企业家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与世界同步

2021年11月06日 00:09 来源于 财新网
中国企业家有同样的认知:如果今天不做出改变,这个星球将抛弃人类。就算埃隆·马斯克真能做到把一部分人送上火星,绝大多数人还是只能待在这里,无处可逃。

从哥本哈根到格拉斯哥,每年我都会来气候大会现场,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十年来,我们的地球,人类的处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冠疫情背景下,更充满不确定,但有些事情是确定的,在中国企业馆,我一定能见到老朋友。

解振华气候大使,还有戈尔前副总统,对二位再次莅临中国企业馆,我表示由衷的欢迎,老朋友的到来,也勾起我多年前的回忆。

 

2009年,我第一次参加气候大会,是在哥本哈根,印象最深的是,一下火车就看到大幅的海报,把各个国家领导人都画大了很多岁,看上去很苍老,上面还以领导人的口吻写了一段话:

“我很抱歉,我们本可以阻止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但我们没有。”海报传递了悲观的情绪。

这次格拉斯哥气候大会,我没有看到类似的海报,如果有,我希望标语可以修改一下:“我觉得很骄傲,因为当时在格拉斯哥会议上我做出了正确决定,眼看地球没有变成糟糕的样子。”显然,我传递了乐观的情绪。

我们要乐观吗?至少在这里,在中国企业馆,我们有乐观的理由。

中国企业家在气候大会上的群像变化

2009年,我第一次参加气候大会的时候,“中国企业馆”不是现在的样子,而且当时中国民间,出国参加气候大会的人很少,印象中,加上我自己,只有三个人,算上我们背后代表的企业,只有100家左右,当时想发布一个中国企业的气候宣言,都不知道怎么组织,想做一场活动,也没有场地,只能在廊道装了两个气球装置,我们就站在那儿,也没人理我们。

但我们没有放弃,之后每年都来,也因为不放弃,才能见证每一年的变化。

2013年华沙大会,开始有了“中国馆”和“中国企业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组团参会,刚才说到的数字,也从100变成1000,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1000又变成10000,2018年、2019年,中国面孔变得更多,这个数字又变成100万。

2021年,新冠疫情背景下,参加中国企业馆这场边会,现场+线上参与的中国企业,涵盖碳减排领域几乎所有行业,建筑、能源、金融、工业、交通、互联网、零售、时尚、碳管理等等,接下来CBCA(中国企业气候行动)将要发布联合倡议,代表的企业将突破100万。

从100到1000,从10000到100万,表面看只是一组数据,而数字的背后,是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是观念的变化,就发生在人们的头脑中——

中国企业家有同样的认知,即,如果今天不做出改变,这个星球将抛弃人类。我觉得,就算埃隆·马斯克真的能做到,把一部分人送上火星,绝大多数人还是只能待在这里,无处可逃。

中国企业家,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整个世界是同步的。

企业的责任 落实国家战略 加强国际协作

这些年,更重要的变革力量也来自国家政策调整,也就是中国的“3060”战略,这是中国的承诺、国家的责任和人民的担当,承诺、责任、担当,是三个普通的单词,但这对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压力有多大?难度有多大?影响有多大?

我们经常使用两个词来形容:“系统性”和“颠覆性”,“系统性”指的是变革的范围,将覆盖所有人和所有企业,“颠覆性”指的是变革的强度。但不管哪个词,变革已经发生,我们别无选择。我记得一位中国官员讲过下面一段话:

“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企业是主力军。政府制定了目标、法规、政策、标准,创造了外部环境,真正落实这些目标的主力军在产业界,在企业,在社会。企业家们是行动的主力。”

我们只能接受变革,还要在变革中找到机遇!在这里,我想与朋友们分享一段故事,也许会有启发。

2002年我开始登山,在那次登山之前,我翻阅海明威的一部小说,书中写了赤道附近有一座常年积雪的雪山,就是乞力马扎罗雪山,小说与山同名,叫《乞力马扎罗的雪》,我就是被小说吸引登上山顶,但让我诧异的是,我没有看见雪,只看到冰川,为什么?因为气候变化,乞力马扎罗已经变成了季节性雪山。

我有一些失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回去一查资料吓了一跳,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来自森林的消失,而消耗森林的大户,就是房地产行业,更可怕的是,我当年领导的企业,是中国第一大地产公司,也就是说,海明威的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雪的消失,居然跟我和我的公司有关,这还不可怕吗?

但我也看到了希望,如果我做出改变,可能会对气候变化,产生明显的正面作用。

回去之后,我们开始接触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企业,并决定改变和影响我们的供应链,而且发动行业内企业,采取一致行动,大家一起调整供应链,我们对合作伙伴说:如果没有权威机构的绿色认证,我们将不得不放弃你们的产品。

联合的力量非常强大,到2020年,房地产企业中的绿色供应链总销售额占全国房地产企业民用地产销售额的比例,从0增加到40%,在很多行业,“绿链”行动,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选择。

总结下来,企业参与“3060”:

一是有决心,二是有行动,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和国际组织和国际企业间的合作。

寄希望于年轻人

说心里话,我今年70岁了,说到“3060”,按现代医疗条件,2030,我应该能看到,2060就不好说了。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参与环保工作?一直坚定支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只要有机会,就发出一点微弱声音,尽一点绵薄力量?为什么?就是想尽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我还想告诉大家,前几年,我就给自己选好了墓地,我希望多年之后,如果有人路过我的墓地,不要对我指指点点,我就很开心了,如果他们勤奋一点,上网查一查,发现我们这代企业家,为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还是尽了点责任的,那我就瞑目九泉了。

当然,在我进入墓地之前,我要说一点希望,这是中国人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但这绝不是套话。一个月前,我在上海一所大学和同学交流,有个同学拦住我,跟我说,“王先生,我跟您一样。”我当时一愣,我说怎么一样?他说,您喜欢读书、运动、做公益,我也读书、也运动也投入时间做公益,所以跟您一样啊。

我说,你跟我不一样,我们这代人,都是企业做到一定程度,才去想公益的事,而你这么年轻,就开始公益人生了,这一点,你比我强。

所以,我说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这是一句实话。

以上内容为王石11月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中国企业馆”开幕式上的发言。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