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在“淬炼”中成长 新IT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2021年03月17日 09:37 来源于 财新网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京闭幕,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次成为两会热议话题。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尤其在当下中国从注重“量”和“速”的增长转变为强调“升维发展”的背景下,其更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和国家强盛的支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预计下阶段货币供应量和社融增速将逐渐回归至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会加大对制造业、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尤其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本身也在疫情的“淬炼”下实现自我突破。过去一年,在这场全球抗疫斗争中,“中国制造”经受住了速度和质量的多重考验:一架架满载着中国抗疫物资的飞机飞抵全球,这是中国实体经济驰援世界的一个缩影。

展望2021年,在中国经济探索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着力点进一步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节点上,实体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疫情“淬炼”下的实体经济

不久前,受金融、房地产行业“暴利”增长、“脱实向虚”以及制造业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美英日德等国相比,呈现过早过快下降特征。加上疫后发达国家引导产业回流,可能对中国产业链造成冲击,应对不当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

对比国际的经验和教训,从产业角度看,数字经济、产业协作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而在金融危机之后,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反思“脱实向虚”的模式,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尤其集中发力高端制造领域,而新兴经济体也在以低成本优势承接全球产业链的转移。中国的实体经济尤其制造业面临着一个双向挤压的局面。

lx文章配图

如何遏制脱实向虚趋势、振兴实体经济,促进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升级,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命题。

好在近年来,中央持续推动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脱虚入实”。尤其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国制造业生产线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和全球数十亿人口供应着口罩、呼吸机等抗疫物资,都说明了坚持发展制造业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尤其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景气持续攀升,制造业生产已成为拉动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的主要动力,并有望成为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

但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全球化秩序重塑等因素影响下,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要想持续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必须增加更多“智能和创新因子”: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创新固本。无论是回顾“十三五”还是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科技实力始终与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相并列,科技创新对于实体经济,乃至中国未来中长期发展的引领性作用可见一斑。

据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而接下来,如何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让智能科技赋能实体经济,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

新IT,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些实体经济领域的领导企业已经将上述议题从“关注”变成“实操”。

在联想全球最大的PC研发和制造基地——联宝工厂,从原料分拣到质量检测、从需求预测到智能排产......整个流程都由智能装备和技术“主导”,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而且使产品交付效率提高了20%以上。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过去“中国制造”已经形成出色的成本和效率优势。进入“十四五”时期,中国制造业还需要用智能化手段,实现提质增效,加快迈向中高端。

同时,杨元庆还认为,加快数字经济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实现产业升级,离不开“新IT”基础设施的支撑和赋能作用。“这里的IT不再是传统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而是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是基于‘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赋能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变革所需要的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他强调。

联想两会专题焦点图1

而将“新IT”为代表的智能科技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能进一步推动产线、工厂、企业的结构性根本变革,实现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变革,不仅能够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而且能让各行各业以更高质量的供给,以打造创新业态和新场景,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新动能。

比如通过“新IT”全要素与传统印刷行业的结合:联想助力高斯(中国)这家印刷机械设备制造商从运维低效、设备损耗大等痛点中解放,满足了一站式服务,解决从数据采集,到传输,再到可视化管控的全流程需求,大大节约了运维损耗,平均废张减少了80%,让古老的印刷行业焕发了“智能科技的光辉”。这些鲜活的行业案例与此次两会强调“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不谋而合,并已走在产业实践的大道上。

lx文章配图

疫情的冲击,进一步激发了各行各业智能化变革的需求——全球范围的线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一种必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投资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及技术创新,打造新产品、新内容、新应用,满足消费升级和基础设施升级的新需求,甚至创造出新需求,推动内循环需求和供给的双升级,”杨元庆表示。

除此之外,制造业的其他代表也从不同角度表达类似建议,如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体系,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

可以说,无论是科技公司,还是产业巨头,都在加紧围绕以“新IT”为代表的智能化能力建设以赋能实体经济,这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