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特别呈现 | 邮储银行2019年中报凸显五大看点,新零售转型加速
2019.08.21

8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邮储银行”,股票代码:1658.HK)公布2019年中期业绩,拉开了国有大行中期报告披露序幕。中报显示,邮储银行资产规模达到10.0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79%;负债总额9.5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9%;存款余额达到9.1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9%;拨备前利润与净利润继续双双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速,同比增长18.81%和14.98%;ROE和ROA分别为16.38%和0.77%,同比双双提升;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4.85个百分点,降至50.95%;存贷比首次突破50%,达到51.66%。

今年是中国邮政开办储金业务100周年,也是邮储银行纳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序列监管的第一年,新一届董事会正加速推进邮储银行新零售转型,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资产质量领先同业、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转型发展加速推进……这家资产超10万亿元、中国网点最多的银行实现了“大象起舞”,再次带来了新的惊喜。

看点一: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拨备前利润与净利润两位数增长

作为最年轻的国有大行,邮储银行良好的成长性始终被外界看好,近年来保持了较强的盈利增长势头。中报显示,上半年,邮储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17.04亿元,同比增长7.02%;拨备前利润684.82亿元,同比增长18.81%,净利润374.22亿元,同比增长14.98%;拨备前利润与净利润继续双双保持两位数的增速;ROE和ROA分别为16.38%和0.77%,同比双双提升;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4.85个百分点,降至50.95%。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银行业负债端尤其是存款竞争白热化,资产端收益率不断承压,而邮储银行上半年2.55%的净息差水平仍然保持行业领先。

今年上半年,邮储银行多次传来好消息:入选“港股100强”,位列综合实力主榜第20位;在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邮储银行一级资本位列第22位,较上年度提升1位;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穆迪分别给予邮储银行与中国主权一致的A+、A1评级;标准普尔给予邮储银行A评级,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最优水平。

看点二:零售特色更加凸显 个人银行业务收入占营收比重达61.30%

银行业转型的方向之一就是零售,所谓“得零售者得天下”。邮储银行天然具有零售基因,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差异化的零售银行战略,定位于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国泰君安在不久前给予邮储银行这样的评价:“拥有扎实且独特的零售业务基础,尚是一块未被充分挖掘的璞玉。”

邮储银行的零售优势从此次中报可见一斑。上半年,从零售客户、零售存贷款、重点产品、零售板块增长来看,邮储银行零售立行战略落地取得了扎实效果。

截至6月末,邮储银行个人客户较上年末增加1,109.43万户,达到5.89亿户,覆盖超过中国人口总量的40%;电子银行客户规模达2.97亿户,其中手机银行客户数达2.39亿户,居行业前列。最新数据显示,7月,邮储银行电子银行客户突破3亿户。

从资产负债结构看,邮储银行的零售业务有着非常扎实的基础。负债端,存款余额9.10万亿元,存款占总负债比重95.07%,个人存款余额7.92万亿元,个人存款占存款比重87.02%。资产端,个人贷款余额2.55万亿元,占贷款比重54.24%。

此外,邮储银行以信用卡、电子支付等业务为抓手着力发展中间业务。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3.39亿元,同比增长21.57%。其中,信用卡新增发卡519.78万张,结存卡量达到2,752.88万张,同比增长35.59%;不断优化网络金融渠道体系,大力推广条码支付、快捷支付绑卡、生态圈建设等网络金融业务,电子支付业务快速增长。中间业务的发展为邮储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场景支撑,持续为5.89亿零售客户提供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

上半年,邮储银行个人银行业务收入868.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9%,高于全行整体营业收入增速,占营收比重达到61.30%。

特别是邮储银行存贷比首次突破50%,达到51.66%,且仍有很大的向上空间,这为其持续发挥零售优势、优化资产结构、确保稳健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看点三:不良贷款率不到行业平均水平一半 拨备覆盖率接近400%

银行业资产质量一直备受关注,邮储银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高质量发展,持续保持了优异的资产质量。

中报显示,截至6月末,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82%,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较上年末下降了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96.11%,是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不良贷款与逾期90天以上贷款比例达123.60%;关注类贷款占比0.67%,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据了解,邮储银行坚持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加快推进全面、全程、全员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防风险、促合规、保质量,严守风险底线,助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同时,邮储银行加快完善“三道防线”体系,健全违规问责机制,保持案防高压态势,深化整治市场乱象,提升合规经营水平,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管控,落实经营管理责任。

看点四:积极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 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邮储银行定位于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这一定位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高度契合,为邮储银行带来了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上半年,邮储银行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断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截至6月末,贷款总额达4.7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3%。

尤其是“三农” 、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邮储银行积极满足其融资需求。中报显示,截至6月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35.84亿元,增长8.06%;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126.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6.44亿元,增长12.41%,有贷款余额的户数150.97万户;服务消费升级战略,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84万亿元,占个人贷款余额的72.30%;绿色贷款(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贷款)余额2,104.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52%。

与此同时,邮储银行积极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加大对京津冀协同战略支持力度,落实与雄安新区战略合作协议内容,积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上半年,邮储银行在雄安新区、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地区公司贷款发放2,090.05亿元,占新发放公司贷款的比例为59.92%。

看点五:科技赋能转型发展 加速向新零售模式转变

在全行业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邮储银行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速向新零售转型。上半年,邮储银行举措频频,备受市场关注。6月正式获准筹建银行理财子公司,并按照监管要求有序开展筹建工作;开展中高级管理人才选聘、竞聘工作,以开放的心态向全社会广纳贤才;有序推进组织机构改革,激发组织活力;加强邮银合作协同,深挖网点价值,在6个省份试点代理网点辅助小额贷款业务。

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领域,邮储银行正在加速金融科技建设,推动技术、业务深度融合,促进科技赋能转型发展。据了解,邮储银行不断优化信息科技组织体系,在总行新设立金融科技创新部和管理信息部;全面推进“十三五”IT规划实施,启动建设新一代核心系统;进一步加大金融科技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分批次扩充金融科技人才;积极深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例如,在云计算方面,邮储银行渠道管理平台、手机银行、个人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移动展业、POS业务、国际支付等42个系统实现私有云平台部署,日交易量超过1.75亿笔,全行超过64%的交易通过云平台完成;在大数据方面,深入推进“1+N+36”大数据应用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总分联动助力大数据应用推广落地;在人工智能方面,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智能客服业务量占客服中心业务量38%,问答准确率达94%,提升了客户体验;在线上产品方面,利用大数据、云平台、场景获客等新技术与作业手段,加快推进“小微易贷”“极速贷”等线上产品,线上小微企业贷款产品累计放款2,412.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7.43%。

此外,邮储银行A股IPO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证监会官网于6月28日披露了邮储银行A股招股书,国有六大行“A+H”上市收官更近一步。8月20日,邮储银行发布公告显示,该行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永续债发行方案,拟发行不超过800亿元减记型无固定期限资本证券。邮储银行在资本补充方面积极作为,将有利于其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优化资本结构,增强风险抵御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邮储银行中报显示,2019年下半年,该行将坚守零售银行战略定位,坚持转型发展,持续深化改革,提高发展质效。一是加快业务转型发展,推动零售业务向新零售模式转变,加强公司业务能力建设,活化城市业务发展机制,突破银行生态发展模式。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进A股发行上市工作,加快理财子公司筹建工作,稳步推进全行机构改革。三是强化科技赋能,全力推进“十三五”IT规划实施,不断加强信息科技管理,加快推进大数据应用,加强科技创新。四是加强风险防控,深入推进长效机制建设,抓好重点领域管控,保持案防内控高压态势,强化审计监督,提升审计效能。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