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iTutorGroup沈沛鸿:AI赋能未来教育

2018年05月30日 10:23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在“数字融合·领航中国新经济”论坛上,iTutorGroup首席数据官沈沛鸿指出,培养AI应用的人才,是未来教育非常重要的使命。

近日,由人民网(贵州)、财新智库、BBD联合主办的“数字融合·领航中国新经济”论坛在贵阳举行,论坛紧扣“数字融合”主题,邀请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的产业专家、经济学家及商业领袖齐聚一堂,深入聚焦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论坛现场,与会嘉宾不仅从宏观层面探讨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的发展前景,而且还从更深入的技术实践层面,对传统产业如何利用数字经济浪潮实现结构化转型进行深入探讨,共话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领航中国新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Q:如何来看待AI变革?

沈沛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几个字,我们喊得最久但却一直没有实现。“有教无类”代表规模化,“因材施教”代表个性化。孔子穷一生之力对72个人做到了因材施教,后来我们用四书五经打通“任督二脉”,规模化是有了,但是又放弃了“因材施教”的理念。我们发现,2000年来未解的问题,在近20年来靠互联网找到了一条出路。我们的使命是让所有人的受教权公平,因为教育这个领域不该有高下之分,不该有常态分布,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平等独立存在的个体,没有人是主流族群。你要让他得到所有的教学资源,不管是教材,还是老师。

第二个必须要讲效果,不是只讲内容,必须要了解他是否学习得到位,并且要有方法去补偿、回馈和修正。所有他需要的东西,包括教材、教学方式等等,这些资源准备好后,随时都可以取用。更重要的一件事,是要把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把质量、规模和成本三个一起考量,这三件事情要同时实现,大数据和AI为这种结合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

我们的算法应用主要是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在宏观层面,我们为每一个单独的学习个体打造专属于他的学习方法。我们有一个算法,叫DCGS动态课程生成系统,十几年前就获得专利,至今为止累计了1.8亿人次的数据量,用这样一个算法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一套适合他的学习方法。我们的在线课堂大概一个老师教三到六个学生,比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和一个班只有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要好,因为同学之间会互相感染、互相激励。但是要让一个老师一次教三四个学生,而且都要有量身打造的感觉和效果,你必须将这三个学生的学习水平、需求和背景等等统统考虑进去,还要考虑他们是否具有普遍性才能放在一起,这个算法非常复杂。

在微观的部分,真正地进入到某一个在线教学的情景里,不只是老师跟学生在视频软件上交流,我们现在加入很多新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帮助老师收集学生上课的表情、声音、互动的效果和情绪等等。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的面前有一块面板,可以看到哪些学生是属于专注和理解的,这块做到极致也是一个完美的教学服务。现在已经存在的人工智能可以做得这么的细腻,包含了人和人交流的情绪和温度,也就是一个宏观架构加上一个优质的老师。我觉得在未来还有很多挑战,因为AI这条路还有很多的地方可以想象。

Q:最后一句话总结一下。

沈沛鸿:AI赋能,打造未来教育,未来教育培养未来的人才,不管人类未来面对AI是什么角色,是主人、伙伴还是对手,我们一定要具备AI的知识,善用AI,将可能的危机转变为契机。培养AI应用的人才,是未来教育非常重要的使命。

责任编辑:沈艺超 | 版面编辑:沈艺超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视听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