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英国智库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引起了中国人的关注。报告称,“工业革命”后的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和“二战”后的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分别由英美主导,而当下还处于初始阶段的第三次全球化革命浪潮可能将由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型经济体领衔,“北大西洋节目”时间正悄然谢幕。
从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到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震荡低迷似乎成为新常态,而中国经济表现出强劲的抗风险能力,并且令许多海外观察家认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引擎 。然而,已经出海且历经风雨的中国企业冷暖自知。千千万万企业是构成经济的细胞。一个真正强大的经济体,应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凝聚而成。审时度势,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从关注规模到关注质量转变,中国企业也必须努力获得一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更加理性、科学、自信地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商业文明的推进力量。这是时代赋予中国企业的新使命。
出海关键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十八大的主要议题之一,是趋势必然,但企业在海外扩张和并购的过程中缺乏具有操作性的规定动作。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海外市场成功者寥寥,但遇阻铩羽而归或前途堪忧的案例却比比皆是。也许并没有一种具有普适性的良方,“出海”计划可能因为实施主体的不同而面临不同挑战,从而也应当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纵观世界各国企业的全球化历程,相比外界环境的变迁,企业全球化的关键因素恐怕更在于“出海者”自身。过去百年间,成功的跨国公司或全球公司多是先进商业文明的输出者,往往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调整和完善自身战略、文化以及全球管理架构;而很多失败或没能将成功持续下去的企业,则往往缺乏成熟的管理以及包容的文化去灵活高效地适时复杂多变的全球环境,从而在全球化中获益。
“走出去”大潮中,联想的路径颇为值得关注。它连出大手笔,陆续将美国IBM与日本NEC两大国际名企的PC业务及巴西PC巨头CCE公司纳入麾下,跃升为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厂商。另外,德国的电子公司Medion、美国软件公司Stoneware等,也成为联想家族的一员。联想在其全球化领导力及运营架构方面也一直都以开放的心态进行着积极的探索。
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渐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尤其是最近十几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内地经济通缩,国家鼓励加工企业“出海”建厂,掀起第一波“走出去”浪潮。后来,“走出去”被置于“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高度,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蔚然成风。走出去,是全球化趋势的不选之选,是在企业成长中资源与市场的优势互补,同时也是对企业战略、运营和管理的考验。
中国有相当部分的“出海者”的通病在于贪大、图快和盲目跟风。遗憾的是,少有企业能够平心静气地花时间审视自身的战略需要、上足海外并购的“必修课”、小试牛刀积累经验后再图在海外长久的发展与壮大。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了中国企业的“出海”高潮。当时,出于“贪便宜”、“跟风”心态的“出海者”以低价去抄底境外目标企业或资产,但却因为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难以协调,缺乏整合和营运能力,或者对东道国政治、法律、环保、劳工等各方面风险预计不足,从而深陷投资陷阱。一桩桩貌似“便宜”的交易导致了无穷的后患和代价。
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是中钢对于澳洲铁矿项目的收购,自2008年至2011年短短的三年间,这场当初被比喻为“与象共舞谋双赢”的跨国并购就因难逃“收购容易开采难”的魔咒而沦为鸡肋。最终,中钢只能放弃原来的开采计划,使其投入的13亿澳元与西澳地区地下的近10亿吨铁矿石一同沉睡。
在11月17日“2012财新峰会:中国与世界”上,一位知名咨询公司合伙人曾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总结与反思。他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上还存在五大问题,包括:缺乏国际战略规划能力,缺乏人才,品牌建设能力不足,并购经验不足以及体制性障碍。放眼看,这些挑战,与其视作中国企业实现全球化的拦路虎,还不如当做必修课。
成功之钥
问题在于如何正视面临的挑战,如何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的经验和成功走出去企业的经验,按照企业自身发展战略需要创新对外投资战略、建立科学的投资和评估、建立灵活的运营模式,形成基业常青的全球化战略实践。
今年8月,在香港召开的“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建议,中国企业走出去,应与当地政府、议会、非政府组织、媒体建立良好关系,规避政治风险,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共同发展,赢得当地民众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形象。这是对中国企业在投资东道国获得更高接纳度,乃至成为当地企业公民的诚恳建言。
埃森哲咨询公司在一项研究报告中也指出,中国企业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国际化应由企业价值驱动,应该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走向世界的成功关键在于,使国际化成为企业自身的增长和转型战略广阔平台;企业需要建立真正以企业价值为核心的运营模式,以支撑全球化的协同需求以及响应效率需求。具有远见的国际化战略,才能指引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拨去迷雾,去伪存真。
经历过销售市场国际化、产业链国际化以及上市融资和管理人才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下一站征程将是企业运营和企业管理文化的国际化——这是迈向真正成功的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