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平衡木
亚洲经济体2012年的政策抉择将更加艰难。过去一年中,欧债危机引发的债务风波令全球经济增长疲软,这使得对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亚洲各经济体也受到了影响。
然而,由于区域内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比较强劲,投资需求主要来自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消费需求得益于日趋下降的失业率和工资水平的不断提升。亚洲经济体继续面临经济过热的压力,信贷增长持续而强劲。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韩国、越南的通货膨胀压力居高不下,这主要归因于国际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高企所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结构中,能源和食品占比要高于发达经济体。因此,当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时,新兴经济体受到的冲击就更加明显。去年四季度以来,受地缘性政治冲突影响,国际油价飙升,至今攀升超过20%。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为应对欧债危机,普遍施以量化宽松政策,这助长了能源价格的高企。
随着亚洲各经济体政府治理通货膨胀力度的加大,市场流动性逐渐减小,企业融资成本不断提高。印度连续加息,中国亦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韩国、越南和印尼等其他亚洲经济体也都采取了类似措施。然而,紧缩货币治理通胀,势必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报告预测,2012年上半年,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幅度较大,下半年可能会相对稳定。“金砖国家”中,中国经济全年增速预计为8.8%左右,巴西为4.0%,印度为7.5%,俄罗斯大致维持在3.8%。
年初以来,在经济放缓、通胀回落的宏观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已经从货币紧缩转向货币宽松周期。如何在“控通胀”和“保增长”之间寻求平衡,已经成为当前亚洲诸国执政者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博鳌亚洲论坛执行总监姚望告诉财新记者,通胀压力和经济下滑并存,是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风险。“最关键的还是要努力推动经济转型,调结构、提内需、促进经济内在的活力,才能妥善应对这一风险。”
该报告同时指出,新兴经济体实施的紧缩政策,使区域内投资风险上升,欧美经济体面临流动性紧缺的状况则加剧了资本外流的压力。这些因素使得资本大量外流,引发亚洲区域内企业融资成本的攀升。而这对于亚洲企业来说,则意味着竞争力的进一步弱化。报告称,融资难、融资成本上升、原材料和用工成本增加、订单减少等因素,正在成为制约亚洲企业发展的最重要障碍。
在姚望看来,当前亚洲企业面临的诸多困境是产业升级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总是要面临成本提高的现实,新兴经济体不能永远依靠低成本去获得竞争力。”这也是推动企业实现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良好时机。借机去改善管理和成本控制,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并开拓新的市场,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获得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