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王莉)3月17日下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中国和世界:宏观经济与结构调整”经济峰会举行分组会(III),会场三的主题为:“新技术发展与绿色增长”。
全国人大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主持会议讨论。演讲嘉宾包括:杜邦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柯爱伦,深圳光启高等管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博凯慈,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日中经济协会理事长冈本严。
会议对全球绿色产业发展现状、前景,以及相应需要的对策等进行了讨论。
建立绿色产业统一标准
杜邦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柯爱伦认为,中国多个行业绿色增长潜力巨大。中国政府可考虑制定具有广泛效益的政策和措施,加快绿色产业和相关支持技术的发展。
他提出三点建议:首先,为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建立统一标准。为某一技术或行业制定标准的不同机构间进行协调和讨论,以避免指导意见出现分歧或冲突。
其次,确定跨国公司在可持续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让其参与发展进程。中国各行业考虑跨国公司在本地的研发活动视为中国整体创新战略的一部分,使其成为中国自身研发努力的补充。
最后,对绿色产业设立严格的环境影响标准。中国相关法规必须确保绿色产业在农村地区所使用的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经得起考验。
源头创新与产业化相衔接
深圳光启高等管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认为,中国整体创新产业链各自不同,机构协调方面,大的体系和环节还没有完全建设起来。在此环境下,其研究院在源头创新,并且构建新兴产业的实践上,作了一些尝试。把民营研究院、创新型企业以及社会风险投资结合在一起,创建既有基础研究,同时又直接面向产业、自负盈亏的新兴机构。
相应建立产业联盟,在这种全新的领域做了大规模知识产权覆盖,去年一年覆盖了1179项知识产权专利。
巴斯夫的创新实例
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博凯慈表示,据估计,如果2050年世界人口增长90亿人,将需要三个星球才能满足未来需求,所以需要改变现状,需要新的技术,需要创新。
巴斯夫曾开创了新的方法HPPO(过氧化氢产环氧丙烷),由此降低能耗和废水,减少了投资资本。此外,巴斯夫还发明了生物可降解塑料,把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进行分离,目前已经投放包括德国、泰国等市场。
绿色创新主体和市场相分离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认为,绿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带来巨大商机。而实现绿色增长的创新主体,目前集中在相对较少数的经合组织国家企业中。这给国际关系带来一个难题,即引领绿色创新的企业主要来自经合组织国家,而主要的增长市场则在非经合组织国家中。
经合组织国家企业拥有当今绿色技术核心,非经合组织国家企业正努力增强其创新能力,以求从其本国巨大且正在快速增长的绿色技术市场中获益。
诺兰指出,经合组织国家企业与非经合组织国家企业之间的关系,在未来几十年将是全世界的一个中心议题。
如何兼顾节能与经济增长
日中经济协会理事长冈本严提出,在节能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他指出,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电价定价机制,有效整合电力资源,大量使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纳入到电力行业发展建设中。
在天然气使用方面,也要加强技术研发工作。在北美地区,天然气价格在大幅上涨。中国传统天然气储量丰富,完全有潜力运用新技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他认为,有必要建立远距离输配电系统。比如说风电和太阳能的能源集中地离需求地非常远,用传统方式很难及时进行电力调配,成本非常高,损耗也很大,必须有新的技术来远距离传输风电等。
经济高速增长下,环境污染造成的问题已经进入集中爆发期。这一方面对民众健康产生了实际的或潜在的危害,另一方面也让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面临严峻的考验。
“里约+20”峰会开幕在即,这次峰会将集中关注两个领域:绿色经济在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方面作用;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框架。
如何尽可能减少环境风险?答案并不清晰,但毫无疑问,仅仅依靠行政力量,恐怕无法化解环境风险。如何在政府指导下、运用市场手段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面对环境风险,我们需要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个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落实行动来实现甚至超额完成中国的气候和能源的“十二五”计划目标。
詹姆斯·康纳利指出,美国华丽高楼所消耗的能源远比中国建筑高得多。但随着的现代化脚步的加快,如何避免重蹈美国的覆辙则是中国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