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李东生:三十而励 迈向新里程

2012年04月18日 17:57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在过去的30年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贫瘠到相对富裕商业社会建设,也经历了与从认识世界、融入世界,到构造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过程。中国企业在过去30年里,可以说完成了从机会导向到战略导向的过渡。在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期,各种机会层出不穷。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便是抓住这些历史机遇,迅速扩张、成长、壮大。这种演变,可以从中国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清楚地看出来。

  这三个阶段代表三个不同的市场竞争格局,不同阶段对企业能力的不同要求,企业发展壮大与成功的原因也有很大的区别:

  第一阶段始于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10年里,短缺经济使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卖方市场的状态。大多企业每天考虑的都是如何获取资源,抓住更多的机会。这种处于无意识期的企业商业形态,决定着企业存活、发展的偶然性是比较大的,这个阶段可谓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实践证明,只有跟进政策,适应市场变化,引进现代企业管理观念,才能将自身的优势真正积累、沉淀下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还要高效率的运作,一定要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解决问题。在此阶段,企业管理的有序性及产品的功能性优势为企业下一步发展奠定了核心基础。

  第二阶段始于90年代初期。在这个阶段,中国从短缺经济走向了过剩经济。在一些最先开放的行业,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过渡。消费者开始享有了选择权,也就对产品有了差异化的要求。对于企业来说,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通用能力,包括对资源的掌控能力、广告能力以及销售能力等等。然而,当整个市场的竞争逐渐成熟,单靠某一方面能力而获得发展的企业,如果不能迅速把这种能力扩展到其他方面,就很难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也就是为什么90年代有一大批企业迅速崛起,又很快陷入绝境的根本原因。在这个阶段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随着市场机制越来越规范、竞争越来越激烈时,大多企业已考虑如何以差异化的手段确立市场竞争优势,随即产生了对战略的需求。同时,战略的本质要求企业放弃暂时的利益,追求长远的目标。随着政策环境、产权保护等外部机制的逐渐成熟,使得企业家对企业的长期运营产生预期,因此企业具有了长期规划、持续投入的战略思考动力。

  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至今,可以称为“全球化竞争”的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走向一个与世界接轨的、全面竞争的市场经济。在这个阶段,企业想保持领先的地位,必须具体全球化的视野、高层次的战略能力、全面的管理能力和组织架构的搭建能力。在这个阶段,企业家会关心如何建立“以全球应对全球”的战略思考体系。

  自从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包括和国际接轨的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涌现出一批有着清晰战略和商业模式的新一代领军企业。 当市场资源调配的能力越来越强时,战略的优势很容易被释放出来,快速拉大和对手的差距。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而战略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十年将会进一步凸显。

  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已然形成,中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体制下,没有中国公司与美国公司之分,只有成功的公司与失败的公司之分。2009年的金融危机、今年的日本大地震、利比亚的政局动荡让所有人意识到,世界上其他角落发生的故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下一个十年,应该属于战略驱动的十年。正是由于中国经济处在新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产业升级的转折点,未来的十年将是战略制胜的关键时刻。这十年将决定中国未来三、五十年发展的基础,是否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大格局和最终的成就。战略的重要性将被极大地放大,这将是战略主导的时代。

  面向未来10年,TCL集团新近完善了立体战略价值模型和目标,来提升自身“三个能力”的建设。

  一、 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升工业能力和技术创新积累,向产业链高价值环节渗透或转型,同时紧跟新型商业形态,致力4C融合,突出内容及服务优势,全力向国内数字家庭与智能化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方向发展。

  二、 持续提升核心业务的产业地位、构筑业务在国内乃至全球领先优势,并依托业务优势和相关衍生资源,向多元化领域扩张。

  三、 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路线,布局和整合全球资源,建立良好的全球化文化与组织,有条件、多模式、分阶段地进入全球各层次市场。

  新的立体发展战略模型以工业能力、技术能力、全球化运营能力为根基,构筑TCL集团未来发展的战略框架,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工业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技术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全球化运营能力则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为增强立体发展战略的效用体现,TCL集团在“三个能力”的框架下,制定了一套全面提升战斗力的软实力体系建设策略。软实力包括服务、品牌、渠道、人才四个方面。在服务方面,TCL集团将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或全面解决方案,拓展服务产业获得新的盈利模式。在品牌方面,贯彻集团核心品牌策略,提升TCL品牌的行业地位与影响力,坚持建设强大的TCL品牌为根本目的。在渠道方面,加大对优质渠道资源的占领与开拓,并通过一系列渠道创新管理,有效释放渠道生产力,加快集团业务发展。在人才方面,TCL集团将通过人才管理创新,为集团国际化事业提供一支精干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当我们走进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结构性、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样的大变革情况下,谁有战略眼光,谁就能脱颖而出。在我看来,支撑中国企业未来发展有三大动力:第一,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第二,新型支柱产业的形成;第三,消费的爆炸性成长和互联网革命的结合,带来商业模式的突破和服务经济的高速成长。

  首先,塑造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就一定要抓住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的重要机会。众多周知,中国彩电工业饱受缺芯少屏之痛。从2009年开始,TCL着力向产业上游转移,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009年,TCL集团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工厂建成投产,TCL打破平板上游产业链中一道道重要的技术及利润屏障,实现了垂直产业链的全线整合与创新;今年8月,总投资达245亿元的深圳市第8.5代线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是依靠自主创新、独立建设的国内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它的投产将改善我国液晶彩电产业核心部件对外依赖的现状,促进中国液晶彩电产业链的形成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项目的建设和带动效应,可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其次,中国企业通过产业创新,形成新型支柱产业,从而实现整个产业链的生态循环。下一个10年,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全新的大型支柱产业,比如可再生能源、环保回收、基因工程等行业。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在这些领域的矛盾更加突出,对新技术的需求将极为旺盛。今年5月,TCL奥博家电回收拆解处理项目在天津正式投产。作为产业链末端的重要一环,电子垃圾具有鲜明的双重属性,即资源再生性和潜在的环境污染性。TCL奥博环保公司的建立,将助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和环保产业化,为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该产业尚处于发展期,目前进入该产业,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第三,中国企业要提高全球竞争力,要抓住消费的爆炸性成长和互联网革命的结合的重要机遇,带来商业模式的突破和服务经济的高速成长。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互联网革命的不断深入,将给中国企业在零售、服务等领域的模式创新提供持续的动力。前不久,TCL多媒体启动“云生活”战略。我们的云生活战略是以互联网、广电网、通讯网为云通路;以云计算、云存储、超级智能为核心技术;以丰富的云软件、Android+云平台、超级智能云电视为驱动;提供七大超级智能云服务,并无限扩展;将为消费者带来海量、共享、便捷、立体的精彩云生活。

  未来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塑造,一定是要站在上述三大环境考虑:一是产业环境,即产业战略安全;二是技术环境,要迎接技术革命;三是国家环境,即社会责任担当。要迎合这三大环境,吻合国家之需,顺应社会发展之势。

  过去10年中,韩国汽车和电子工业的崛起,特别三星、LG等一批世界级企业的崛起,正是以“社会责任担当的魄力、迎接技术革命的能力、成为国家产业战略屏障的潜力”为前提,才成为韩国主导下的产业支柱。借鉴韩国工业崛起的经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潜力作为家电业的推动力,在迈进规模的前提下,进入国家战略发展的基本框架。

  我们有理由相信,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未来的全球领先企业将是使命驱动,愿景引领,有清晰的战略,强大的文化和扎实的管理的全能型选手。这样的企业将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中国企业的希望,也是百年老店的雏形。

  

评论
编者按

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世界运行的速度与轨迹,改变了普罗大众的生活,更改变了企业的盈利模式。在眼球经济、虚拟经济及泡沫经济盛行的当下,实体经济举步维艰,但他们是社会财富的真实创造者。全球竞争风起云涌,中国制造业是如何苦苦坚守、又如何开拓创新,以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且看TCL的例子。

专栏
李东生
三十而励 迈向新里程
TCL集团董事长兼CEO

中国企业在过去30年里,可以说完成了从机会导向到战略导向的过渡。

王冲
中国就这样影响世界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这些年,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有好,也有不好;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当然,有一些难以在当下看清楚,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王赓武
中国:超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著名华人学者、原香港大学校长

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关注的,基本只是经济的全球化。

陈言
夏普鸿海联合与东亚家电产业的新变化
日本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东亚家电产业已经彻底打破了日系企业独揽天下的格局。

相关报道

曾经促使东亚崛起的国际制造业转移,可能会在非洲再度发生,中国将会在其中发挥不可或缺和日益重要的作用。

索尼爱立信之痛:十年品牌两大失误
苹果公司战略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