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以商业化手段做开发性金融

2012年02月15日 15:13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如果和国际金融机构对标,现在的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的参照系应该是谁?

  “还是世界银行。”国开行董事长陈元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2010年12月28日,距离国开行正式接受中央汇金投资公司注资、启动商业化改革恰好三年整。

  是日,国开行旗下全资投资公司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宣布成立第一只国家级股权投资复合基金国创母基金,目标规模600亿元。

  但世界银行不会被界定是商业银行性质,旗下也没有超级股权私募基金和投行的架构安排。而这些却正是国开行的新特征。

  事实上,从政策性银行转型跻身于大型商业银行,国开行已成为仅次于工农中建的第五大行,资产规模从1994年成立初的810亿元到目前已超过5万亿元,注册资本从500亿元增至3000亿元,不良贷款率连续六年保持在1%以内,累计本息回收率超过99.5%。2009年末,国开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15.08%,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83%,资本充足率为11.83%。

  这些业绩,不输于任何一家上市商业银行。

  同时,国开行也是一家富有争议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竞争、潜在的中长期风险、不同程度上和地方政府信用绑定的开发性金融内涵,以及和商业化目标的冲突等问题,都是业内尚未达成共识的焦点,也走在了金融改革的前沿。

  对此,陈元都耐心地一一作了解答。虽然依然不苟言笑,但回答务实,亦不回避问题,这位曾担任了十年央行副行长、在国开行主政近12年的正部级官员,正如不止一位了解他的人士指出的那样,自身并无多少官僚习气,习惯于“考虑宏大问题”,这在多少还带着点官僚机构色彩的国家开发银行的整体氛围之下,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

国开金融定位

  财新-《新世纪》:作为国开金融的董事长,你对国创母基金的战略定位是如何考虑的?

  陈元:简而言之,是要秉承市场化运作理念,致力于促进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健康发展,打造国际一流母基金品牌,同时为投资人提供良好回报。

  首先,国创母基金的设立将对解决目前市场上产业基金和创投基金的募资问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带动国内母基金行业的发展。

  其次,可发挥其作为成熟机构投资人的标杆示范作用,规范投资人和管理人市场行为,推动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健康发展。

  再者,能够聚集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国内大型机构投资人、行业龙头企业、一流基金管理团队、优良项目资源以及国内外相关知名机构,打造多方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创造更多新的机会。最后,通过母基金的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金及基金团队支持配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

  财新-《新世纪》:对于国有机构介入基金的具体管理,外界担心激励机制跟不上,会出现代理问题。你认为国创母基金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是什么?

  陈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有很多,最关键的还是人才。一个好的投资业务人员不仅要判断一个项目的好坏,更要能够提供企业发展的增值服务,甚至不同程度参与企业的管理,这对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投资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很多投资机构的薪酬水平和机制安排都很优厚。国开金融也在积极研究如何更好地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

  当然,薪酬只是一方面,不是全部,我们更多地要依靠开行的理念、文化和事业。国开金融目前这支队伍中,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都来自外资和市场化机构,尽管薪酬水平有较大差距,但觉得这个舞台比较大,视野比较好,能够着眼长远和未来,看重为国家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整个队伍的士气和精神状态非常好,这令我感到欣慰和鼓舞。

  财新-《新世纪》: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改革方案要求,国开行已建立了“一拖二”(即国开金融、国开证券)的组织架构,你认为转型成功的标志何在,未来的方向又是怎样的?

  陈元:国开行的转型已经基本完成。展望国开行未来的改革发展,我认为,需要深刻认识中国国情。中国是发展中大国,长期处在建设阶段,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加快推进,开发性领域和业务广泛存在,中长期投融资需求巨大。

  未来国开行将以国开金融、国开证券等子公司为新的支点,综合运用投、贷、债、租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发挥中长期信贷和投资的专业优势,促进短期、零散的居民储蓄和社会资金向长期、大额资金转化,继续保持在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上的引领地位,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调整振兴、“走出去”等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实施,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支持。

风险之辩

  财新-《新世纪》:国开行已经踏上商业化之路,但开发性金融领域涉及一些利润低、风险大但是对于国家长期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业务,如新农村建设和医疗、教育等社会薄弱环节,这和商业化转型的目标是否矛盾?

  陈元:这并不矛盾,反而恰恰是国开行运用开发性金融理念、坚持差异化发展的集中体现。

  国开行在转型后成为了商业银行框架下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仍然立足于从事开发性、中长期的投融资业务,因此国开行服务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价值取向和致力于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宗旨不会变,也不会放弃如新农村建设、医疗、教育等社会瓶颈领域。但我们在商业化转型后,会用商业化的机制、手段和工具去实现这个目标。因为对于中国在现阶段仍存在着大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国家战略政策导向性的社会瓶颈领域业务,往往具有建设周期长、风险控制难、财政力所不及、商业性金融普遍不做或不愿做、资本市场也无法覆盖等特征,需要发挥开发性金融的集中、大额、长期资金的独特作用,一方面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一方面用开发性方法弥补信用和市场的空白缺损,培育健康的金融环境,推动民生改善。

  财新-《新世纪》:外界一直有声音质疑国开行面临中长期风险,你对此如何看待?

  陈元:国开行始终坚持中长期债券银行的特色和定位,中长期风险总体处于可控水平,不良贷款率连续六年低于1%便是很好的证明。

  “两基一支”(即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传统领域是国开行中长期业务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运作,已呈现低风险稳定收益的特征,是国开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以中国发展为中心的国际合作业务和以民生发展为核心的基层金融业务是新兴发展目标,国开行通过市场、机制、法人治理结构和现金流的建设,创造新兴业务的长期综合利益。

  国开行也通过中长期投融资手段和专业风险管控措施,平抑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

  具体而言,国开行运用资本市场发行金融债券,促进社会短期、零散储蓄向长期、大额资金转变;通过融资推动,将政府、市场和金融等力量相结合,构造经济平稳增长的制度基础。在GDP平稳增长时期,国开行大力发展“蓝海领域”,为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创造更有利条件:在GDP增速放缓时期,国开行加大对基础设施等瓶颈领域的支持力度,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注入强大动力。国开行通过一系列面向市场的信贷、评审和风险管理内部改革,形成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通过社会共建聚合政府、市场、企业和社会等各方力量,协调联动,减少信息不对称,形成支持发展、防范风险的系统合力。

  财新-《新世纪》:地方融资平台目前被认为是最大的贷款风险,国开行是最早做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你怎么看其中的风险?

  陈元:我认为,这些是经济增长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在发展中解决。国开行融资平台贷款的资产质量良好,以不良贷款率来衡量,国开行对融资平台贷款的资产质量好于全行贷款的平均水平。

转型焦点

  财新-《新世纪》:如何解决国开行整个集团都面临的发展瓶颈,如资金来源单一、债信等级等问题?

  陈元:债信政策是与国开行债券银行模式相配套的制度安排,目前还有所欠缺。应进一步明确国开行的债信政策,在风险权重、授信集中度、投资集中度等方面,提供与国开行服务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经营宗旨相配套的政策,使债券银行与存款银行处于基本平等的地位。

  同时,从制度上安排一些长期稳定的政策性资金投资开行债券,例如社保资金、住房公积金等,使民生领域的资金通过国开行再次投入到民生领域之中,实现良性循环。

  财新-《新世纪》:国开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之间,应如何协调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陈元:国开行作为中长期投融资主力银行,坚持“两基一支”、基层金融和国际合作“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始终把服务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作为己任,这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定位形成了明显互补,奠定了国开行与其他银行的合作基础。

  近年来,国开行通过直接银团、间接银团等业务加强了与其他银行的合作,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引领作用,基本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

  财新-《新世纪》:国开行过去的很多做法给人一种印象,很像是中国的世界银行,但现在国开行的很多做法甚至超出了世界银行的业务范围。在你心目中,对国开行未来的一个大致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陈元:国开行的经营宗旨,是主要通过开展中长期信贷与投资等金融业务,为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服务。在国际业务领域,国开行跟世界银行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世界银行在政治上选择性很强。而国开行是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开展国际合作,目的是促进中国和合作国优势互补,发展所需要的各个领域。

  国开行作为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目前的外汇贷款已经达到1300亿美元,是业内最高的。这样的努力,是为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创造条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