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火车头之一——上海发展的动力何在?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中国的出口剧减,上海的经济增长受冲击颇大。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虽然全年的GDP总量仍排名全国第八位,但2009年上半年上海的GDP增长在全国各省市排名倒数第一,从全年看,上海的GDP增速也仅好于受累于煤炭价格暴跌的山西省。
2010年8月10日,上海市政府下发了共计四十二条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促进本市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下称“四十二条”),从改善银行信贷服务、提高直接融资、深化保险功能、鼓励跨行业的金融服务合作等各个层面,明确了上海金融服务促转型调结构的具体目标。
8月底,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在上海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屠光绍强调,上海金融业服务于经济结构转型,必须率先有所创新。“四十二条”每一项都有深刻的内涵,是上海金融业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指向。
现年51岁的屠光绍,籍贯湖北,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屠光绍早年在北京市委、中国人民银行工作;1995年进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历任交易部主任、秘书长等职,并于1997年至2000年出任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2007年12月,屠光绍由证监会副主席调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主管金融。
屠光绍提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标并非拉多少机构落户上海,而是“定位于市场体系”,他亦透露了上海筹建国际板、信贷转让市场、信托登记市场、股权转让市场等诸多新的金融市场的进展。
特殊的转型
上海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市场环境、发育程度在国内无疑首屈一指。作为高度依赖出口的外向型经济,上海尽管出口在今年上半年有一定的恢复,但从目前欧美的形势来看,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遭受挑战。
在投资方面,上海的集中投资规模已经开始下降,虽然不乏新上马的大项目,但从总量上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投资时代已经过去了。
2010年,上海市已经把GDP的增长目标设定为8%,比2009年实际达成的8.2%还略低。这实际上也表明了上海下一步目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不是仅仅关注GDP的增长。
对此,屠光绍表示,上海在继续稳定出口的同时,关键是需要完成外贸方式的转变——从一般的货物出口转变成服务贸易等的出口;以外贸方式转变带动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贸易出口,进一步促进海外投资,带动人民币海外投资,带动人民币海外信贷。
消费方面,需要强调城乡均衡发展,同时增加非物质消费,包括文化消费等方面来改变消费结构。
投资方面,除了一方面要改善投资总量,还要优化投资结构,一是从过去侧重基础设施、重工业项目,转向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二是从过去国企比重较大,到促进民间投资。
上海长久以来的一个问题是民营经济较弱,相形之下,上海的经济传统上更加依赖国企和外资企业。“我们希望未来上海能够形成国企、外资、民营三足鼎立的局面,这就需要调整企业结构。”屠光绍表示。目前,上海一方面是国企加快了改革布局,另一方面是打开更多的领域吸引民营经济。
从下一轮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上海在经济高速增长进程中所遭遇的土地、生态等资源约束也日趋增强,要素集聚、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等成为上海突破资源约束、转变经济结构的突破口。“上海以前主要靠制造业、基础设施和出口,如果未来还靠这些,银行的贷款不容易放出去,金融的增长会很有限。金融服务的对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得有新思路。”屠光绍说。
金融“四十二条”
8月10日,上海市政府下发了金融“四十二条”。这是继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构想后,上海市落实这一战略目标的主要举措之一。
根据屠光绍的介绍,“四十二条”核心意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把金融服务与促转型调结构结合起来,体现金融服务的目的性。结构调整必须有金融服务支持,而金融也不能离开实体经济的需要。“上海在金融支持结构调整方面一定要率先创新,找到路径,既支持上海的结构调整,同时也促进上海金融资源的释放。”屠光绍说。
二是把国家层面的原则要求与上海实际结合起来,体现金融服务的针对性。近年来,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对加强金融服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要求,出台了重要举措,也取得了好的效果。不过上海有其自身特点,结构调整在目标和内容上与其他地区有一定差异,需要根据上海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上海经济结构的主要调整方向就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屠光绍说。
三是结构调整过程中,随着服务对象等的变化,服务方式也需要有新的变化,把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和鼓励金融创新结合起来,提高金融服务的有效性。
四是金融服务的调整和创新光靠金融业自身是不够的,需要政府创造条件和环境,才能体现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比如,按照传统经营模式,银行贷款一般均要求抵押品,对民营中小企业,如服务业、高科技、创新型、轻资产的企业而言,获得银行贷款的路径一直不通畅。
屠光绍介绍,从2009年起上海市政府即开始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建立了上海市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联席会议,完善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形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多方分担机制,实施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
2009年,上海市有64家企业共获得84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共计1.15亿元。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还首次实现了无担保、无实物抵押、风险共担的贷款方式。
在“四十二条”中,上海市还特别强调了金融机构的协同作战,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投资理财、保险等方面加强业务合作。“比如,投资和贷款可以联动。”屠光绍表示。
2010年3月23日,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投贷联盟宣布成立,主要服务对象为杨浦区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中早期科技型和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权威性风险投资咨询公司,为联盟企业提出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报告,并制定完成银行、担保、再担保和政府政策性贴补,建立融资风险分担体系。
定位在市场
对于上海来说,“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机构及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部都设在北京,北京的金融监管中心地位难以取代;深圳也因为其相对完备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而放眼境外,香港、新加坡、日本东京都已经是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那么正在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市,到底如何确定自己的定位,如何与其他城市错位?
“我认为,上海金融中心定位在市场体系。”屠光绍说。
屠光绍表示,金融体系分为金融监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三部分,其中金融市场体系是金融体系中的核心部分。监管体系在北京,而金融机构则是全国各地都有,因此上海把金融中心的定位确定在市场体系。这既体现了国家战略上的定位,也体现了上海与北京及全国其他地区的错位发展。
目前上海已经有了黄金交易所、证券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商品期货交易所、金融期货交易所,是全国市场体系最完备的城市。围绕着这些交易所的其他各类法律、会计等中介服务机构和市场资源都聚集在上海,上海的市场体系正在有效带动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
今年5月,在上海市政府主办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屠光绍除了表示把已有的金融市场形态做大做强做优,还提及下一步在上海设立新的金融市场形态的考虑:即建立保险交易所、信贷资产转让市场、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转让市场以及信托资产的登记转让市场。
7月19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式在上海张江挂牌,该交易中心注册资本8000万元,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和张江高科分别按50%、30%和20%的比例出资持股。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将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股权托管、股权登记、股权转让以及相关咨询服务。上海金融办主任方星海表示,“这个市场不仅是上海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同时,也将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提供上市资源。”
屠光绍表示,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将以服务长三角企业为主,目前已经有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很多企业提出挂牌申请。这也是金融“四十二条”中着重提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改革内容之一。“在市场运行初期,我们将以市场转让为主,解决PE等的退出问题,今后根据情况再发展新的业务。”他说。
与此同时,上海已获央行批准建立信贷转让市场,各参与成员之间也已经签订市场化协议,即将正式启动。央行一直希望推动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贷款转让平台。
屠光绍表示,成立信贷转让市场的目的是盘活信贷资产,通过在市场上转让信贷资产来调节信贷总量,信贷规模多了就可以转让出去,少了也可以收购回来,而不单纯依靠监管控制,当然由于每一笔信贷资产的规模不同,一对一的交易较难达成,最终的出路还是信贷资产证券化。
关于保险交易所的设立,屠光绍表示,保险交易所并不会像股票一样交易,而是通过保险交易所的建立,在保险业务方式方面引入新的方式,包括保险的经纪业务、分保和再保等方面都能找到合适的平台。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保险市场效率,也可以提高规范性。
目前这一方案已经获得了保监会的支持,各有关部门也已经在7月进行了调研,屠光绍表示,“争取今年底拿出具体方案,明年正式成立”。
屠光绍还表示,信托资产的登记转让市场目前还没有开始运作,但全国信托登记中心不久将正式落户上海,这为全国信托资产转让市场的建立准备了基础设施。
对于讨论已久的在上海交易所开设国际板、引进海外公司来中国资本市场上市的进展,屠光绍亦表示,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国际板推出的有关问题,如会计准则统一等问题,但“推出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来自境外市场的竞争,屠光绍表示,现在的关键是要与香港互动,香港的作用,上海是取代不了的。“香港有优势、也有条件在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的建设中将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屠光绍也认为,沪港两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而可形成一系列互动和合作,促进沪港两地实现互利双赢。
放手金融国资
2010年4月7日,上海国际金融航运双中心研究中心在上海浦东发布了“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数”排名,上海排在纽约和伦敦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对此排名市场颇感意外,毕竟现时上海的经济地位与上海的金融资产并不匹配,上海也并无强大的金融集团,金融国资的整合更是步履维艰。
屠光绍随后即在一个公开场合坦言,就实力而言,上海排第三确实太高,但如果以全球金融中心的增长力和发展力指数而论,上海可能会取得较好的名次。
据上海市金融办有关人士介绍,2010年上海的金融国资整合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市属骨干金融企业做强做大;二是对于目前竞争力一般的市属金融企业通过适当重组实现转型发展;三是根据证监会“一参一控”的规定,对部分市属券商进行调整。
上海市属金融国资虽然体量较大,但在上市的步伐相对较为缓慢。目前16家市属金融企业只有浦发银行、太保集团、海通证券、爱建股份等四家上市,仅占四分之一。其中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只有太保集团一家,这一比例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水平较低。“上海市将继续推进市属金融企业上市。”屠光绍称。
上海金融机构的干部任免,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从副职开始的市场化招聘。通过市属金融国企的人事改革,加快市场化改革。
“我们是签三年的合同,到时候业绩考核。”屠光绍说,“正职也不排除尝试走市场招聘之路。”目前,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正职的市场化招聘已在进行中。
对于上海市金融控股集团的筹划,上海国际集团一直被寄予厚望,上海国际集团目前管理着上海市属大部分金融资产,旗下金融机构包括上海国际信托、上海证券、浦发银行、上投摩根、国泰君安、华安基金等,并参股中银国际等多家金融机构。
与此同时,上海国际集团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共同发起的上海金浦产业投资基金,也被市场认为是上海金融国资整合的重要参与者。8月初,上海金浦产业投资基金挂牌,首期募集资金达到110亿元,投资者包括华泰证券、沙钢集团、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城投、横店集团、泛海集团等,50%的资金将用于投资金融产业,包括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参与国有企业重组等。
屠光绍表示,上海对于金融国资的整合,目前还有很多方案没有敲定,但方向是“放手”,寻找更灵活的机制,只有放出去才能够做大。“当然总部还是不能迁走。”屠光绍不忘补充。
本刊记者霍侃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