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特别呈现|必和必拓:绿色低碳矿产资源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2022.11.18

2022年11月16日,在必和必拓的鼎力支持下,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中汽数据)在海口召开的中国汽车节能低碳国际论坛上正式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2》。来自行业机构、高校、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记者等共计2000余人通过线上及线下方式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2021年3月,必和必拓与中国汽车行业智库中汽数据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助力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电气化发展前景的相关研究。中汽数据是全球知名的汽车技术研究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ATARC)旗下子公司。近两年来,中汽数据和必和必拓的研究团队通力合作,聚焦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围绕上游原材料供应、能源效率、产品开发、电池化学与技术性能、消费者态度、政策环境以及电气化远景展望等主题开展深入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和前沿洞见在过去两年中陆续与行业各界分享。

本年度的发展报告面向汽车产业碳减排重要发展机遇做出全新改版,包含六大篇章十五个专题,系统梳理总结了“双碳”战略目标下国际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环境、能源消耗、产品属性和技术应用趋势等年度发展情况。报告充分结合了当前产业发展形势,融入了动力电池原材料、商用车电动化转型、零碳技术路径等研究成果,旨在更好地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节能低碳发展与电动化转型。

必和必拓市场与经济分析副总裁马凯博士(Huw McKay)以视频形式出席发布会并发表致辞,他表示:“两年来,必和必拓团队一直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旗下的中汽数据密切合作,全面研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我们的研究涵盖了产业链上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车型性能、安全性、技术路线、电池原材料,以及零排放汽车和换电技术的发展前景等。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直以来都以其杰出的研究和技术能力享誉世界,我们亦十分荣幸能够与之携手开展合作。”

“必和必拓在绿色发展和去碳化进程中的切实行动也将极大地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自身脱碳目标,并对世界未来的绿色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减少运营资产的碳排放使我们能够在电动汽车价值链中以可持续的方式为客户提供铜和镍等关键原材料。希望本研究对大家有所帮助,并能够共同推动行业在未来实现安全、快速地发展。” 马凯博士进一步说到。

必和必拓市场与经济分析副总裁马凯博士发表视频致辞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博士在发布会上表示:“碳中和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社会节能低碳转型,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行为模式。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还与能源变革、节能减排有着密切的关系。《报告》以权威详实的数据披露为特色,通过跟踪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环境、能源消耗、产品属性和技术应用趋势变化,客观剖析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果和面临挑战,旨在为主管部门行业管理工作提供支撑,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如今,中国正在引领交通运输电气化的大浪潮。世界向低碳经济转型离不开资源产品,新能源和电气化发展需要优质的铜矿,动力和储能电池需要高品质的镍电力脱碳和其他“新基建”也需要大量的钢铁原材料。必和必拓的资源产品是助力世界和中国新能源转型的关键基石。在今年的报告中,必和必拓分析了全球铜资源供需形势并介绍了铜行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最新进展。铜不仅是现代社会的必需品,也是交通运输电气化的关键原料。全球对脱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既增加了对铜的需求,也提高了对铜供应的可持续性的要求。必和必拓将铜归类为“面向未来” 的大宗商品,旗下三个业务已被授予 “铜标识”:埃斯康迪达、斯宾赛和奥林匹克大坝。作为世界排名前列的铜供应商之一,必和必拓将努力支持电动汽车发展的大趋势和供应链的脱碳需求。

必和必拓金属与矿业市场分析总经理包文骏

中国的持续增长将伴随更低的环境足迹,并继续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进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必和必拓将继续秉持“双赢”的合作理念,全面赋能汽车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携手产业伙伴推进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电气化进程,为中国加速实现“双碳”发展目标持续助力。

*铜标识是一个全球性的非营利组织,其成立宗旨为证明铜行业负责任的生产实践和该行业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

点击了解更多关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2》的亮点与观点解读。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