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研报集纳|数字化转型,如何“用好云”成为一道必答题
2022.11.08

天津港,中国北方枢纽港与知名的“国际大港”,一年的装箱吞吐量超过2000万标准箱。以往,在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港口,传统人工模式对港口的人、港机、车、船、货进行一次全局调度计划至少需要24小时,且难以灵活应对突然的天气骤变、设备故障、加急作业等情况。如果统筹不到位,大型船舶每多作业1小时、班轮压港每增加1天,都意味着巨额的成本。但现在,这里引入了一套涵盖泊位计划、岸桥计划、堆场计划、配载计划的港口智能计划,不但把人工计划的24小时耗时缩短到了10分钟,使港口运转效率和码头装卸等作业效率大幅提升,还具备了应对天气、故障等临时变化的能力。

在如何“用好云”这道示范题上,天津港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也映射着云市场进入了深耕阶段。正如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所说,云已经发展出了新能力,对正在进入数字化转型深水区的企业来说,“用好云”是上云后更为关键的一步,即除了计算能力建立在云上,更可以在云上获得业界前沿的技术,沉淀和复制经验,把企业数字化底座建立在云上,真正释放生产力。

上云的真正价值

自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起,人类相继开拓了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时代,在这两百多年里,技术创新驱动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如今,数字化技术已经向社会经济生活全面渗透,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在这个过程中,各行各业都经历过数字化转型的焦虑,既有过对转型方向的不清晰,也有过对高额成本投入的顾虑。但随着云计算、AI、大数据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在“东数西算”等各类重大工程和非传统型企业中形成的示范性应用,很多企业已开始走出迷茫期,在投资云计算、扩展应用规模上有了更多共识。

当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开始从消费到生产,从流通到制造普及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引入新兴技术,企业上云,已经不再是只关乎IT能力的改变,而是找到企业的研、产、供、销、服的新路径。只有这样,上云的真正价值才可以体现出来——它要改变的是非IT部门的经济效益,而这此前却被很多企业所忽视。

上云的真正价值,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聚焦企业变化,有了一个又一个的现实案例来佐证。

从经济角度看,仅以云平台为底座的“东数西算”工程每年就会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4000亿元,通过带动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投资,还将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

在绿色双碳目标上,上云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例如,华为云在贵州、乌兰察布等地建设了CloudOcean云核心枢纽,通过科技与自然条件相结合,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每年就可节省电力10亿度,减少碳排放81万吨。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上,天津港的案例亦可挖掘出更多价值:基于具备人工智能理解能力的华为云天筹AI求解器,天津港在全链路协同能力上可以更大程度地调动所有资源,设备利用率提高15%,堆场翻倒率降低20%。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港口,大幅缩短船舶在港时间,也就意味着效益的必然增长。

不久前在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提到,实体经济的数字化重心要逐步转向人工智能。天津港的案例似乎用现实改变呼应了这一观点: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的应用,既可以表现为对生产能力配置的优化,也可以体现在对宏观经济行业和具体产品市场运行上的预测决策,从而显著改进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在11月7日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也提到:“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数据需要汇聚,经验也需要沉淀,应用更要持续创新,离不开云。”这些不仅取决于企业是否上云,更关乎是否用好了云,从而才能在数字时代释放生产力。

给“不确定”一个确定答案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比以往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数字化转型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有效举措。”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8月16日举行的数字经济背景下江西电子信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通过数字化方式来获得和分析数据就能极大地消除各种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应对产业链和供应链急剧变化的敏捷性,增强在面临不确定性时的弹性。”

例如在数字政务领域,许多地方政府先行先试做出了示范,纷纷以实际行动拥抱“数字化”,通过数据驱动重塑政务信息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和组织架构,形成“数字政府”的现代化治理模式。

在江苏,财政业务涉及超万亿财政资金的运转,直接和间接服务于全省8000万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江苏财政基于华为云Stack建设全省大集中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同时实现了数据底座的统一贯通,汇聚135个财政区划、1000+系统底层数据。自系统全面上线以来,已有超过四万家单位、十多万个用户接入一体化系统,日均在线用户近两万人。与原先分散建设的模式相比,用了不到十分之一的建设资金,却取得了突破性成效。除了大大节约建设成本外,还实现了对财政资金和项目的实时跟踪、全程追溯、动态预警。在这里,云不仅“能用”,而且做到了“好用”。

当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消费市场时,电商企业也开始改变自己。基于华为云的AI技术,社区电商兴盛优选预测生鲜销量的过程大大改善,预测精度超过92%,减少了供应商多送导致的仓储成本及多次送货的物流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彻底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连接线路,让越来越多城市和农村消费者享受“今天下单,明天到货”的网购便利。

在金融行业,银行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把小额贷款的审批时间从一周缩短到“秒批”,不仅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也让中小企业贷款不再困难。在煤矿,基于5G、云、AI等的远程程操控让井下的“黑领”煤矿工人变为井上的“蓝领”,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实现远程采煤作业,大幅改善了工作环境,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华为云CEO 张平安

各行各业都在以数字化应对不确定性的方向上做着积极的尝试,但很多企业缺乏既懂行业生产实践,又懂前沿技术的人才。对于千行百业的数字化需求,华为云则提出了“一切皆服务”的理念并已践行一年有余,正如华为云CEO张平安所说:“华为云将继续与客户、伙伴一起,通过基础设施即服务,技术即服务、经验即服务,构筑行业云底座,实现‘一切皆服务’,释放数字生产力。”

在“基础设施即服务”这一环,基于华为云构建的全球存算网KooVerse,以覆盖全球、统一架构的分布式云基础设施,为客户提供全球一致体验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大到“东数西算”小到千行百业,企业无需再新建数据中心,一键即可获取云服务;“技术即服务”,即企业无需再大量投入通用技术研发,即可通过DevCloud开发云、Astro低代码平台等创新云服务,加速实现应用现代化,不必重复“造轮子”。而“经验即服务”,则将华为自身30多年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及全球伙伴的合作经验沉淀在云端,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给行业用户,例如,华为云针对工业、电力、交通等行业推出系列行业aPaaS能力,精准满足不同行业的数字化需求。

在11月7日华为全联接大会现场,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

云底座,托起“行业之变”

云、5G、AI等数字化技术,无一不在行业应用中经历着真正的锤炼。

工业,是数字化技术集中发挥行业价值的领域。作为实体经济数字化的关键一环,共建新一代工业软件云,也是包括华为云在内的云厂商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基于 AI、并行调度、GPU 加速等核心技术,在云上构建几何模型建模、图形渲染、数据模型驱动等10大工业软件内核引擎,同时在云上构建工业基础资源库,可以让工业软件伙伴能基于这些根技术,快速地构建起不同工业领域的专业软件。

面向电力行业的aPaaS API沉淀了一百多种电力应用,实现了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到用电的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作业。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基于电力aPaaS已开展了全网近60座换流站的数字化改造工作。

浙江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过去仅靠人工上报事故,处理时长往往超过30分钟,拥堵严重,应用了公路aPaaS系统后,今年国庆期间有300多起交通事故在8秒内就迅速发现,20分钟内处置完毕,平均拥堵时长缩短了30%,综合通行效率提升了10%。

在云这个生态之上,越来越多的行业场景正在加快转型改变。港口更加高效有序,制造业更加智能,电力服务全流程数字化,交通管理效率突飞猛进……一个又一个行业正在云上构建着自己的数字底座,开始加快释放数字生产力。

从“上好云”到“用好云”,数字化转型叩响“第二道大门”后,企业的数字化发展仍将面对各种各样的考题挑战。而需要做好的,就是如何选对伙伴和生态,实现“云上创新”这道必答题。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