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特别呈现|锚定双碳目标 擦亮绿色底色——农业银行绿色金融实践
2022.09.28

中国一直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向国际社会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


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极端天气变化也在反复预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紧迫性。2022年,全球遭遇罕见高温天气,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应对生态和气候变化挑战逐渐成为国际性焦点议题,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事关地球和人类的未来。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以金融之力践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全球气候治理,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已成为金融业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金融支持“双碳”目标方兴未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承载着经济和社会价值多重属性,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一方面金融是活水,可以直接灌溉绿色领域;另一方面金融是“风向标”,通过金融的枢纽和政策导向,可以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绿色发展,进而加速社会和环境的绿色溢出效应。

早在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就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明确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此后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国内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双碳”目标提出后,政策落地速度更是进一步加快。2021年6月,央行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力度;同年7月,国务院推动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央行也出台相关配套措施。2022年6月,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更好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目前,我国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碳金融等产品蓬勃发展。随着政府大力支持及各类机构的积极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已颇具规模,绿色贷款、绿色债券存续规模居全球前列水平。

在此背景下,作为金融业核心组成部分——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头雁”国有大行的绿色金融在机制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也步入快车道。其中,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自创建起即以绿色发展为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农行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在更高架构、更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更稳健可持续的基底支撑等多个维度全面发力,开启了金融助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未来的“加速度”。

“近年来,我们深刻感受到“双碳”目标在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绿色低碳科技研发应用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传统高碳行业加快绿色转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质量、动力和效率的深度变革。”农行董事长谷澍表示。

农行山东分行支持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

截至2022年6月末,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2.37万亿元,贷款规模和增速位居同业前列;自营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得益于良好的相关经营业绩表现,2020年和2021年,农业银行先后荣获《亚洲货币》“年度最佳绿色债券银行”和“年度最佳绿色金融银行”奖项。

更高架构:从战略高度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加快布局,为社会整体的绿色金融按下了“加速键”,但从政策监管倡导到具体行业落地,需要每家商业银行微观主体的“战略架构支撑”——唯有从战略高度形成对绿色金融的统一部署,才能够更好地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对此,农行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给出了坚决且积极的回应。作为国内较早践行绿色金融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一,2021年,农行聚焦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将发展绿色金融上升为“十四五”时期三大战略之一,全面推进经营管理绿色低碳转型。组织架构方面,农行在董事会下设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高管层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实现对绿色金融业务的统筹规划。农行还将可持续发展写入公司章程,为董事会做好ESG履职提供制度基础。


同年,农行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明确全行“十四五”时期绿色金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绿色金融战略实施提供方向指引。在规划中,农行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营管理全过程,健全绿色金融工作机制,推动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努力建立覆盖绿色信贷、绿色直接融资、绿色消费金融、碳金融的多层次立体化业务体系,使农行绿色金融品牌成为市场广泛认可的鲜明品牌。

绿色金融鼓励金融对绿色低碳产业的差异化支持以加快经济转型迈向可持续的未来。但落实支持需要一个智慧的大脑从顶层建构起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以确保落实各种体制机制。在政策支撑和资源保障方面,农行持续推动绿色发展理念与信贷政策体系深度融合,在每年度信贷政策指引中明确绿色金融总体要求、政策导向和管理措施,将绿色信贷指标要求纳入重点产业、行业信贷政策。同时聚焦绿色基础设施、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重点领域,加大信贷规模、经济资本、财务费用等资源倾斜力度,引导加大绿色资金投放。农行将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纳入全行绩效考核评价和合规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分支行业务开展积极性。成立绿色专营机构,并配备专营团队,员工招聘和人才引进中的绿色金融专业人才比例明显提高,积极为促进绿色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储备人力和提供智力资源保障。

绿色金融发展离不开专业研究的支撑。农行挂牌成立了绿色金融研究院,以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对外交流合作为主要职能,聚焦绿色金融政策、市场机制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积极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落地。

从国际上对现代企业治理的经验来看,只有从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对绿色金融价值统一认识,在内部形成共识,建构起顶层设计、配套机制和全员绿色文化,才能让绿色金融更深入金融机构发展的血液中。对此,显著体现在银行的绿色运营中,因为这事关全行每一个人的身体力行。作为负责任的大型金融机构,农行把“绿色发展”延伸到自身的绿色运营体系建设。“双碳”目标提出后,农行及时进行了全面碳盘查,通过了自身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稳妥有序推进全行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农行提出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银行为目标,通过建设绿色网点、推行绿色办公、推进绿色用能、倡导绿色出行、提升碳管理能力、科技赋能绿色转型、深化“碳中和”试点、实施绿色采购、塑造绿色文化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排放。


更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绿色金融的活水浇灌绿色大地

绿色金融支持经济和社会绿色发展的宏大叙事,具体落脚点是在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中。尤其“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对银行业来说,利用好绿色金融的工具,引导金融活水导向更低碳、更绿色、更可持续性的产业和领域,具有强大的溢出效应和示范意义。

对此,为积极应对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与变化,农行有十足的底气和经验,创新已成为其内在基因。早在2012年开始,农行就逐步把绿色信贷纳入全行信贷政策体系,并形式了有农行特色的一套方法论:坚持创新驱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充分发挥集团综合经营优势,构建起以绿色信贷为主体,绿色债券、碳金融等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强劲增长点的层次丰富、品种多样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在绿色信贷方面,农行以年度政策指引为引领,行业信贷政策为支撑,通过加大信贷政策倾斜和资源保障力度,引导资金向绿色产业倾斜,全力做好绿色产业金融服务。面对不同的金融场景,创新推出绿色交通贷、绿色节能建筑贷、生态修复贷等一系列产品,逐步构建农行绿色信贷产品序列。截至2022年6月末,农行绿色交通贷款余额近8000亿元,占全行绿色贷款占比超30%;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近60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生态环境产业贷款余额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超50%。

当下,在双碳目标指引下,银行业还可以将信贷对象的碳表现作为授信流程中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把碳的定价纳入授信、融资、贷款的重要参考。对此,农行积极运用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碳减排效应显著的绿色企业和项目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自2021年11月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出以来,农行合计发放碳减排贷款超600亿元,带动碳减排量超1300万吨。

农行的创新基因进一步锚定了新的产品和服务:其充分发挥集团综合经营优势,在绿色信贷之外,建立起涵盖绿色投行、绿色消费、碳金融、绿色理财、ESG产品等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体系。特别是在绿色债券方面,农行积极支持节能环保、绿色交通、污染防治等领域优质企业发行绿色企业债、公司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打造绿色债券主流承销银行。在银行同业中,农行成为首批开展绿色债券投融资业务的机构。2021年以来,农行主承销银行间市场首批“碳中和债”,首批“可持续发展挂钩债”,首单“可持续发展熊猫债”,首单“碳中和”和“专项乡村振兴”双标债,首单“绿色”、“专项乡村振兴”和“革命老区”三标债等,取得业内前列的突出成绩。

在碳金融方面,积极推进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上线“农银碳服”系统,率先实现与全国碳市场对接;积极对接全国碳交易市场配额管理企业,现已与超100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完成了碳排放权质押贷、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质押贷产品创新储备,全力服务碳市场创新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行坚守主业主责,坚持发展带有农行自身特色的绿色金融实践,努力做大服务“三农”和发展绿色金融的交集。作为因农而生、因农而长的国有大行,农行充分发挥县域机构、惠农服务点等渠道优势,加快林权、农业碳汇等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差异化政策倾斜,以绿色金融推动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重点支持了一批农村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等项目,经济和生态效益明显。2022年6月末,农行县域绿色信贷业务余额超9000亿元,占全行绿色信贷余额的比例超过4成。农行将持续发挥国有大行的资金风向标作用,推动服务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协调并进。

更可持续:提升绿色转型风险防控能力,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气候变化、气候风险,目前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资产所有者因为对于气候变化的关注,进而对于投资的关注也在持续上升,对商业银行来说也是如此。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是绿色金融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对于制约生态破坏、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生态友好领域、促进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对此,近年来,农行将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作为绿色金融支持的核心领域,不断加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确保绿色金融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高碳行业转型风险防控方面,“双碳”转型意味着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结构将从“高碳”转向“低碳”甚至“零碳”,对此,农行加强了对高碳行业转型风险管理能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带来的风险冲击;对煤电、钢铁等重点行业探索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并逐步扩大气候风险压力测试范围至石化、化工和农业相关子行业,评估防范碳排放等因素对资产质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在环境和气候风险防控方面,农行的核心举措是体系化——自上而下传导ESG理念,推动ESG理念在产品开发和业务发展中全流程、全业务、全场景的落地。包括,在制定的信用风险相关制度办法中,强化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全面覆盖、分类管理和全程管控;将与ESG相关的气候风险管理要求落实到客户调查、信贷审查、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对非生态友好型客户和项目执行“一票否决”;对高耗能、高排放重点客群,实施行业限额管理;积极运用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等,提升环境和气候风险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此外,农行还积极运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技术着力提升环境和气候风险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农行安徽分行积极支持长江大保护

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风险还需要上升到全球治理层面。如果不能国际社会通力协作,那么一个国家局部的绿色发展就很实现真正长远可持续。

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农行秉承开放包容原则,一直在主动融入国际主流标准,参与国际气候和环境治理。2019年,农行作为唯一中资银行代表,受邀加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投资者(GISD)联盟。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作为首批签署《“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的金融机构,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2021年,农行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签署《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及《气候友好银行北京倡议》。加入负责任银行原则(PRB),并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支持机构。

农行的绿色金融实践是“双碳”转型下的中国的一个时代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农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坚守初心使命,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创新发展绿色金融,用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道路。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农行将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以助力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打造绿色金融优势品牌,努力成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一面旗帜。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