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特别呈现|“一个都不能少”农业银行探索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2022.08.22

“十四五”规划明确“增强金融普惠性”,把普惠作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金融发展的基本导向之一。我国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坚守“金融为民、金融惠企”的初心和使命,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广大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可及性和满意度,为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注入“金融活水”。尤其是今年以来受疫情多点反弹和国际局势动荡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部分居民经济生活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困难,这也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

普惠金融的拼图,一块都不能少

有别于传统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强调构建一个包容性金融体系,旨在提升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在金融服务方面的获得感,是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内涵。其服务对象涵盖以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流动商贩、中低收入工薪阶层及包括广大农户为代表的经济体。这集中体现在“三农”领域——只有触达广大县域和农村地区数以亿计的农村金融群体才能提升金融服务的普适性、直达性和获得感,只有数以万计的农业企业和经济体能够获得便利的企业融资和完善的金融服务,才能真正达成全面、全民的普惠金融。


在我国,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普惠金融的成绩有目共睹: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切实达到“量增、面扩、价优”。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9.91万亿,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1.96万亿;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35%,较2021年全年下降0.35个百分点,减费让利力度进一步加大。

与此同时,政策监管、金融机构和全社会从政策、机制等配套服务上对普惠金融的全方位的支持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普惠金融的确“不好做”、甚至“吃力不讨好”。一个直接的对比是——对银行而言,如果给企业贷十个亿和贷十万所付出的劳动力和成本几乎没有区别,自然没有动力推动给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同样,相比基础设施发达便捷、人口集中密集的城市,商业银行亦缺乏足够的动力去花费巨大人力、资金、资源等成本为偏远乡村边陲提供金融服务。

但即使如此,面对中小微企业融资以及向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这些世界性难题、难事,总要有机构有人去做。尤其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小企业融资难已不再是单纯的普惠金融问题,而是上升到宏观经济约束的高度;而向弱势群体提升金融服务的普适性、直达性和获得感,更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普惠金融的拼图,每一块都不能少。对此,作为普惠金融领域的主力军,农业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农业银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打造三农/普惠金融领域最佳数字生态银行”战略,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便利企业融资,以“金融活水”浇灌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普惠金融的“农行实践”

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作为长期扎根“三农”县域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矢志践行服务“三农”的职责使命,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国有大行的先行者作用,在普惠金融领域不断向基层和网点倾斜资源,深化“能贷、会贷、愿贷、敢贷”机制,对传统金融业务和机制进行了全面转型创新,并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农行江苏分行客户经理上门为客户提供信贷支持

首先,延伸服务渠道,提升金融服务可及性。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在我国,县域、农村和城市之间的金融供给不平衡一直存在,尤其在偏远乡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更是如此。大量小微经济体和弱势群体渴望获得更加全面和便利金融服务,只有触达他们,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普惠金融获得感。

为此,农业银行不断扩大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大力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点并向县域乡镇倾斜网点资源——2018年以来,根据不同地区、行业和领域小微企业客户特点,农业银行在全行范围内逐步建设了1000家普惠金融特色网点;2021年全行迁址和新建网点中的65%布局到县域、城乡结合部和乡镇地区。目前,农业银行县域网点1.26万个,是全国唯一一家在全部县域都有网点的金融机构。农行还大力实施了“金穗惠农通”工程,在农村商店、农资店等设立服务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查询、转账、消费、取现等基础金融服务。在偏远地区,推广汽车银行、背包银行,有效填补金融服务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巩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老区实体经济发展、助力民族地区振兴发展、支持边疆地区建设等方面,农业银行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水平,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注入“金融活水”,倾情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务。

农行甘肃甘南玛曲县支行利用流动服务车为采日玛镇兴昌村村民开展金融服务

在福建,农业银行为服务老区苏区发展,全力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老区农业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6月末,在老区苏区县发放贷款3450.29亿元,比年初增加304.25亿元;在江西,农业银行根据革命老区特色,构建起“人工网点+自助网点+惠农通服务点+互联网线上渠道+流动服务”的“五位一体”服务渠道网络;在新疆,农业银行全面开展金融服务升温,设立惠农通工程服务点6988个、电子机具6950台,并向全疆派出员工进行驻村帮扶,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围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等重点工作,大力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同时,为深入推进金融服务惠及更多地域和特定人群,提升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便利化程度,农业银行把深度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重要抓手。一方面,面向农村特定区域,农业银行通过“惠农通”POS、“惠农通”服务点、农行掌上银行等多元服务场景的整合优化,为农村客户提供“足不出村”、方便快捷的基础金融服务,打通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搭建全场景覆盖、多生态融合服务触达体系;另一方面,针对老年人等特定人群的金融需求帮助跨越“数字鸿沟”,农业银行开展了网点特殊群体及适老化服务改造、掌银大字版等一系列的“适老化服务”。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农业银行已为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23万余次,已在网点投放超级柜台、自助现金终端、自助服务终端少数民族语言设备10230台。[ 农行《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P94。]

农行西藏定结陈塘支行员工冒雪开展上门服务

其次,创新产品和服务机制,打造“‘三农’+小微”双轮驱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既要能把钱借出去,还要能把钱收回来,对此,传统做法是根据用户的财务数据和抵押资产进行评估。但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普遍具有“三无”(无抵质押、无担保、无财表)特征,要从中寻找、识别、筛选出“三有”(有信用、有生产经营能力、有现金流)融资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包容性的小微金融服务,考验着金融机构的决心和能力。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农业银行通过1000家总行级和 1000家分行级专营机构,遍布全国的2.2万个网点,以及“普惠e站”小微企业一站式线上服务,打造出“服务机制+产品+综合服务”等综合性“三农+小微”双轮驱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农行《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P60。]对此,农业银行的普惠实践很有示范意义。

小微在哪里,农行的网点就延伸到哪里。为精准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农业银行持续推进普惠金融业务下沉网点,通过下沉网点把普惠金融服务触角深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尤其是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服务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切实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比如,为应对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农业银行专门出台优化小微企业账户服务工作方案,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确保小微企业开户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实现专业、高效和有温度的网点基础服务。

小微在哪里,农行的综合服务就延展到哪里。普惠金融客户除了融资需求,往往还需要技术咨询、生产指导、财务规划、市场营销等方面支持。在信贷支持的基础上,农业银行发挥网点综合服务平台功能,通过日常管家式服务,深入了解小微企业账户、结算、融资、投资、理财等各方面需求,以及小微企业关联人的个人金融业务需求,精准制定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提供一揽子产品服务,全方位服务客户生产生活。

不止于服务,面向小微企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农业银行从市场同质化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求变,紧跟企业的呼声。比如,为确保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政策接续、力度不减,针对部分有贷小微企业在原贷款审批模型下无法达标续贷的问题,积极开展续贷融资产品创新,并推出“牵手e贷”产品,让续贷更快捷更便利,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农行广东分行员工深入田间地头进行信贷政策宣传

春华秋实,数据成果显示农业银行的普惠金融在高基数上持续实现着高质量发展。据2021年农业银行年报显示,从增速看,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3万亿元,贷款比上年末增加3693亿元,增速38.8%,连续三年超过30%;从扩面看,农业银行信贷的客户达到了19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了35万户;从定价看,2021年新发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年化利率4.1%,较上一年稳中有降。同时,农业银行还将各类外部政策优惠全额传导给小微企业,按照“能免则免”的原则,通过系统控制减免贷款收费项目和超过30项综合金融服务费用,全面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再次,以“科技+信用”生态赋能普惠金融,以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撑起普惠情怀。普惠金融的属性在客观上决定了相关金融业务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回报率相对较低。如何在高成本、高风险的基础上实现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金融科技的发展为小微企业带来了新契机,可显著降低小微金融服务成本。同时,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多维度评估企业,更好地识别风险。据此,近年来,商业银行普遍采用大数据风控、场景建设、科技输出以应对普惠金融的持续能力建设。

农业银行对此颇有心得。比如,农业银行为精准服务初创阶段的小微企业创新推出的一款纯信用贷款产品“首户e贷”——对工商注册一年以内的首次申贷客户,基于行为、工商等外部数据,运用农行数字化转型成果,提升对小微企业信用及风险总和评判能力,不需要提供经营流水,也不需要抵押物,即可完成贷款融资。与此同时,农业银行加大与工商、税务、海关、征信、第三方平台等外部数据生态合作方的合作力度,帮助银行机构获得小微企业信用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更好识别资金需求方的融资信用、生产能力、现金流实际状况,让金融活水流向更多从前不可能抵达的地方。

农行厦门分行员工向客户推介“首户e贷”产品

多年耕耘探索结出丰硕果实。据统计,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农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突破1.6万亿元,近三年增长了328%,其中线上贷款占比超3成;有贷户达232万户,较2018年末增加160万户;新发放贷款利率为3.98%,较2018年末下降70个基点;不良贷款率为0.62%,较2018年末下降0.54个百分点;在增量、扩面、降本、提质上不断发力,显著发挥了国有大行的先行者作用。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体制改革和风险防控作出了全方位、前瞻性的部署,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金融的普惠性,以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党的银行、人民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银行政治性、人民性的特征,统筹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将普惠金融工作推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图片提供方:农业银行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