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特别呈现|被忽视的力量:百融云创隐私计算率先探索应用实践
2022.06.01

上周,在发布了一份逆势增长的财报后,市场对金融行业垂直SaaS企业百融云创的讨论热度不减,特别是,其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收入保持41%的高速增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市场热烈讨论公司如何构建起服务业务场景能力之时,一项隐藏的潜力被投资者所忽视,那就是隐私计算。

作为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纷纷抢占的“下一个技术高地”,隐私计算正在成为一个新风口,也是金融行业垂直SaaS企业角逐的下一个战场。谁能率先攻下这个新战场,谁就有望在新一轮智能分析与运营能力比拼中占据竞争优势,拿下更多的市场份额。

金融机构加速布局隐私计算

隐私计算究竟是在解决什么问题?一个经典的场景,是图灵奖首位华人获奖者姚期智教授40年前在其论文中提到的“百万富翁问题”——有两个百万富翁在街头邂逅,想比比谁更有钱,但双方又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到底拥有多少财富。那么,如何在不借助第三方的情况下,让他们知道到底谁更有钱?解决这个问题用到的技术就是隐私计算。换言之,既要保护数据持有方的数据隐私安全又要知道其数据的运算结果、发挥数据价值,这就是隐私计算技术发挥其效力的地方。

隐私计算进入中国较晚,目前处于商业化落地的初期阶段。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因为其数字化程度较高,对引入多元化数据有一定的需求,且行业本身对安全、合规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行业整体对隐私计算业务需求较高,且更积极地参与技术实践和应用场景的探索。当前,在精准营销、存量客户促活、借贷风险识别等场景里,都能看到隐私计算的身影。

从行业角度看,在数据融合应用和客户隐私保护的双重需求下,大银行已纷纷布局,走在行业前列。去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是隐私计算平台建设的“主力军”,业务上主要以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且部分机构有引入多元数据需求,为后续应用层场景实践提前做准备。艾瑞年初发布的《中国隐私计算行业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40%~50%的城市商业银行均将完成隐私计算的平台建设。

其他金融机构也紧随其后。艾瑞的调研称,预计今年展开隐私计算投入的金融机构数量约是去年的2倍或2倍以上(增量部分包括了在2021年处于POC进而在2022年正式投入应用的金融机构)。

可以看到,在安全合规的状态下,引入隐私计算,更大限度地激发数据要素的潜力,已经成为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普遍共识。特别是,随着银行业整体步入存量竞争时代,银行对引入多维数据对目标客户的需求展开精准判断,以此来加深金融服务质量与深度以及构建全域化数字化底层能力有迫切的需求,更好地利用隐私技术无疑能充分挖掘数据要素的价值,帮助银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金融行业垂直SaaS企业率先探索应用实践

在这一趋势下,深耕金融行业的SaaS企业,在服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过程中,已率先开始探索隐私计算的商业化落地,构建起全新的、赋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智能分析与运营能力。

比如,百融云创搭建起隐私保护计算平台Indra,在金融营销、智能分析与运营、跨平台信息共享等场景上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在实际应用案例中,百融云创为某头部金融机构客户升级数字化转型方案包括完善信评模型、预先计算其用户的权益调整方案及优化触达策略。该金融机构在国内拥有非常可观的存量客群,在分类重建用户结构、完善信评模型的项目中,通常依托庞大用户的初始样本即“孤岛”数据来优化AI运算,该方法无法克服数据维度单一、场景狭窄等问题。百融云创应用联邦学习专利技术为该机构升级信评模型,在保证数据隐私安全及合规的基础上,实现融合多方数据信息“孤岛”局限,拔高客户的模型评价指标KS,直接提升AI赋能转化、促进资产业务效率,推进与财富管理条线的交叉运营。

需要看到的是,对数据安全能力的构建逐渐成为制约金融行业垂直SaaS企业智能运营与分析能力的关键。百融云创在隐私计算领域布局较早,且有一定的技术储备。目前,百融云创已取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且商业化实践也走在行业前列。百融云创一直深耕金融行业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技术实践深度和效能的提升,百融云创有望在商业化探索的过程中,积累先发优势,为进一步占领市场打下基础。

当前,市场对隐私计算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础产品、服务。此前,艾瑞发布报告称,截至2021年中国隐私计算市场规模为4.9亿元,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145.1亿元。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