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机构动态|广汽资本:通过投资为产业链ESG赋能,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减排
2022.05.31

随着今年四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明确上市公司在投资者沟通内容中增加上市公司的ESG(环境、社会和管治)信息,我国监管部门对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的要求已正式提上日程。

近日,有多家来自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先后披露ESG/社会责任报告报告,其中汽车行业作为国家支柱型产业和“能源消耗大户”,在ESG领域的建设和信息披露上表现较过去更为积极。迄今为止,传统车企如广汽集团、上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造车新势力如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均已发布了2021年度的ESG/社会责任报告。

从大部分车企披露的ESG信息来看,车企的关注焦点已从汽车使用阶段的碳减排成效,扩展至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因此提升能源源头、原材料、供应链、生产制造以及汽车使用等各个阶段的减排效率和ESG表现,成为了车企ESG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成车企ESG关注焦点

目前,包括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等多家车企已先后制定了产品全生命周期减排目标和实施计划。其中,作为相关领域行动较早的国内大型车企,广汽集团在去年广州车展上发布了GLASS“绿净计划”,制定“双碳”战略目标实施的路线图,计划到2050年前(力争2045年)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而上汽集团方面则称,上汽碳减排工作将以产品端为核心,加快向生产端和使用端延伸,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发展,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

业内人士表示,汽车产业价值链包括能源使用、汽车设计和研发、零部件生产制造、整车生产制造、汽车销售、售后服务、金融保险、出行服务等众多环节,要真正降低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关键在于整个汽车产业价值链的合力参与,由传统燃油车转向电动汽车只是开始。

这意味着,车企要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除了要提升产品设计和生产环节的减排效率外,还要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的减排效率,带动整个产业链推进“碳中和”。

今年3月,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表示:“行业因其产业链长、辐射面广、碳排放总量增长快、单车碳强度高的特点,已成为我国碳排放管理的重点行业之一,推动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对实现我国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在去年广州车展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透露:“广汽集团将从研发、生产、供应链管理到消费者购买、回收全链路推进碳排放管理。”

而近日国内多家车企发布的ESG报告在内容上也更强调产品全周期的减排和ESG表现,这似乎显示已有越来越多国内主流车企认识到,要真正实现减排目标,除了不断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的减排效率外,还需要帮助产业链各个环节不断提升,让现有供应商产品和服务符合车企自身的产品服务标准和ESG框架。此外,这些车企还积极通过自己的产业投资机构,深入挖掘产业链上ESG表现好、环保成色足的创新技术和企业进行投资和培育,为加快绿色供应链建设不断补充创新力量。

大型车企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低碳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调研广汽资本被投企业粤芯半导体。

4月25日,广汽集团首度将202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和ESG报告发布,并透露广汽集团及旗下投资企业将积极履行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将绿色、低碳融入经营方略,并在绿色生产、绿色供应链、绿色出行、绿色金融等领域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中国ESG 30人论坛”理事机构广汽资本,是国内较早将ESG理念引入投资决策过程的汽车产业资本。广汽资本是广汽集团的资本运营平台和投融资平台,作为广汽绿色金融的主要参与者,广汽资本近年来密集布局锂电池、快充技术、燃料电池和固态电池等新能源电池领域,当中不少企业的绿色产品和技术先后被导入了广汽供应链,成为支撑其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的基础。

“专精特新”企业注重ESG、寻求产业CVC投资

分布于汽车产业上下游的创新企业,也逐步意识到加强绿色减排等ESG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原因除了大型车企正在不断提升对供应商的ESG相关要求外,更现实的情况是,随着全球资本市场对ESG监管日趋严格,如果创新企业希望通过继续融资,甚至通过IPO上市谋求进一步发展的话,ESG体系建设已成为不可规避的环节。

我国正在不断加强对上市企业和IPO申请者的ESG监管。今年1月上交所和深交所各自修订了《上市规则》,分别新增了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同时上交所还要求科创50指数成份公司应当与本次年报同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紧接着,北交所管理部总监张华也表示:“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北交所将充分发挥市场功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中小企业践行ESG发展理念,推动上市公司技术革新,实现双碳目标。”

港交所也于2021年12月修订《企业管治守则》及相关《上市规则》,要求上市企业ESG报告需要与年报同时刊发。类似地,近年美国、新加坡等多地都已先后出台政策收紧对上市企业或IPO申请者的ESG监管政策。

这意味着,全球各地的“上市”渠道对企业ESG的要求正日趋严格。有业内人士认为,同等条件的企业,其ESG表现更好,将可能更顺利、更快地达到上市标准。

过去两年很多创新企业,尤其是手握关键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已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相关能力建设,在融资时,它们正对掌握丰富产业资源的产业投资机构表现出明显倾向性。

对专精特新企业而言,资金固然重要,但通过产业投资机构有机会与大型企业进行业务对接获取订单更为重要。除了获取收入,专精特新企业还将通过接入应用场景缩短技术产品的市场适应期,同时由于接入大型企业的质量和标准体系,它们也可快速建立自身的规范标准及ESG体系,实现全面成长。

事实上,为顺利拿下大型产业龙头的更多订单,很多专精特新企业早已将大型上市公司的要求和标准导入日常研发和生产流程,这让它们在实际中已开展了不少与ESG相关的工作。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成长中的企业只是还没形成系统的ESG意识和标准,如果有投资机构可以同时从产业、金融两个方向进行系统赋能和产业培育,将加快它们的发展速度和上市进程,而从既懂产业又懂金融这一维度来看,产业投资机构似乎具有天然优势。

以广汽资本为例,以投资进入被投企业后,便能通过协助被投企业导入广汽供应链,快速对接大型车企的技术、产品和ESG体系,从而赋能被投企业全面快速成长。据介绍,广汽资本已累计为被投企业对接订单超过116亿元人民币。

专精特新企业接受针对性的产业培育有时候可以产生很惊人的效果。据悉,国内一家获得汽车产业资本投资的新能源零部件企业,在接受投资一年后,因快速接入大型车企的体系,其研发、量产能力便得到显著提升之余,公司市场份额从原来十名以外上升至市场前五。同时,通过投资接入该企业,产业资本背后的大型车企也提升了供应链安全,增强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竞争力,对整个汽车产业的低碳发展产生示范作用。

广汽资本总经理袁锋表示:“产业ESG投资与产业ESG发展往往能互为促进。产业资本要支持产业发展,不单在资本运作上为被投企业提供资金,更重要是融合资源,发挥共享价值。”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