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特别呈现|建“顶层”,赋绿能:农业银行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1.09.28

当下,绿色发展之风正劲。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指引下,绿色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对金融的需求日益紧迫,这也推动绿色金融成为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进阶发展的趋势。

可以预见,在接下来40年的中远期发展路径中,“双碳”目标将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这也要求金融机构,尤其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围绕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从机制、产品、能力等多方面修炼自身的内功,真正把绿色发展融入血液。

在银行业内,农业银行的绿色底蕴尤为显著,并将“绿色发展”确定为自身三大战略之一,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造绿色金融优势品牌。在农行看来,修炼绿色发展内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起全身各个组织的机能,包括作为顶层设计和机制体制的“大脑”、精准输送金融活水的“血管”、指哪打哪、灵活可靠的“肢体”,还有更强风险预判和把控的敏锐“神经”……

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农业银行逐步将绿色信贷纳入全行信贷政策体系,陆续印发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农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管理体系、产品体系、营销体系和风控体系。今年5月,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打造农行绿色金融优势品牌战略定位,农行从完善政策支撑和体制机制保障的高度,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聚焦巩固提高市场地位、争创一流绿色品牌、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做实环境和信用风险管理四条主线,对全行未来一段时期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目标、路径和重点工作进行了规划,也对农行下一步绿色金融事业的发展进行了自我“身份标识”和战略定位。今年8月,农行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加快绿色金融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力争从绿色金融业务规模、市场份额、产品多样性和品牌影响力四个维度上全面发力。

农业银行江苏分行9亿元支持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保护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生态环境

做架构师,构建绿色金融和ESG管理体系顶层设计

现代公司治理已从股东利益最大化进入到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的新阶段。一个涵盖金融机构绿色发展和公司治理的新理念——ESG(环境、社会、治理)作为国际可持续金融领域的主流实践、通用语言,逐步被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所接受和实践。

绿色金融鼓励金融对绿色低碳产业的差异化支持以加快经济转型迈向可持续的未来。但落实支持需要一个智慧的大脑从顶层建构起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以确保落实各种体制机制。从国际上对现代企业治理的经验来看,只有从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对绿色金融和ESG的价值统一认识,在内部形成共识,建构起顶层设计,才可能让绿色金融和ESG在企业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作为国内较早践行绿色金融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农行充分认识到,加快ESG管理体系顶层设计是深化发展绿色金融,实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服务绿色低碳和实体经济能力的必然选择。

不仅如此,为保证绿色发展和ESG理念的顺利实施,结合多年经验和实践摸索,农行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顶层架构体系。具体而言,从四个步骤出发:内部共识、原则指引、检验纳入、信披报告。

内部共识,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认同。农行充分了解客户、政府、员工、股东等利益相关方对绿色发展和ESG相关因素的诉求,结合自身定位,将要实施绿色发展和ESG战略与自身的使命、愿景及核心价值观达成一致。尤其是从董事会和管理层,农行将ESG理念全面融入公司治理,从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方面加快推进管理体系建设,重点突出环境、社会表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发挥董事会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作用,提升董事会ESG参与度,形成总分联动、部门协同的体制机制合力,把绿色发展和ESG理念落实到经营管理全链条。

原则指引,让绿色发展和ESG理念深入业务全流程和风险管理全体系。形成共识之后,农行依据绿色发展和ESG理念为原则,让它们融入其中,从根源上体现绿色和ESG理念。据此,农行积极推动将ESG要求纳入业务全流程,以便建立有效的ESG风险管理与缓释机制。

检验纳入,优化绿色资产,推动高质量发展。农行在进行信贷和风控时,考虑将绿色和ESG可持续因素纳入业务流程和情景分析中。比如,农行在授信决策、贷款审批、资金价格、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资产组合中,将环境气候和社会风险作为参数予以重点考量,并将绿色信贷作为信贷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方向。值得一提的是,为应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对银行及资产的影响,农行及时跟进人民银行有关工作部署,完善相关气候、环境风险管理框架,提高风险识别的前瞻性。

信息披露,推动外部监督和自我透明双向并举。信息透明也是绿色发展和ESG管理和落实中的关键一环。农行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严格环境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断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规范化。农行自2007年以来已经发布了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农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框架和内容严格参照《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及金融服务业行业补充指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600《社会责任指南(2010)》等标准编写,意在强化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互动,接受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

做赋能者,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好的顶层设计,离不开具体的落地执行。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将对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是在根本上重建中国经济、提升劳动生产率、推动科技发展的一大抓手。对银行业来说,利用好信贷工具,引导金融活水导向更低碳、更绿色、更可持续性的产业和领域,具有强大的溢出效应和示范意义。

银行等金融机构虽不是碳排放最主要的市场主体,但银行业可以将信贷对象的碳表现作为授信流程中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可以把碳的定价纳入授信、融资、贷款的重要参考。

在绿色信贷这一领域,农行自2012年开始就逐步把绿色信贷纳入全行信贷政策体系,并逐渐形式了有农行特色的一套方法论:在每年信贷政策指引中明确绿色信贷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和管理要求,将效率、效益、环保、资源消耗、社会管理等五大类绿色信贷指标嵌入行业信贷政策,并逐步落实到各个重点行业信贷政策中,并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态环境、绿色服务等领域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农行广西钦州分行支持浦北龙门风电场项目建设

截至2021年6月末,按照银保监会统计的口径,农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76万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6.4%,自营绿色债券投资规模752亿元,比去年增长14.9%,绿色信贷成效显著。

不止于农行,依托中国经济的韧性增长以及绿色发展的蔚然成风,我国未来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将成为新的“风口”。从环境治理到产业升级,从绿色技术投入到设备更新,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仅以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牵头的《重庆碳中和目标和绿色金融路线图》课题报告估测,全国所需投资可能高达500万亿元。除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之外,还需要绿色债券、保险、股权融资、甚至碳交易市场等更多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

有了顶层方向和市场前景的引领,农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和动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推广方面,农行也锚定了新的方向:充分发挥集团综合经营优势,建立起涵盖绿色信贷、绿色投行、绿色消费、碳金融、绿色理财等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体系。

面对不同的绿色金融场景,农行因地制宜的在市场上推出“生态修复贷”、“绿色金融制造贷”、“美丽乡村贷”、“排污权质押贷”、“碳中和债”、“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多个契合地方特色和农行实际的、市场反映良好的绿色金融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行业蓬勃发展中遇到的补贴资金不足、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等问题,农行积极行动,创新产品和服务思维,向中广核湖北大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授信6300万元,并发放“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950万元,全力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湖北省大悟县绿色发展。

在今年方兴未艾的碳交易市场,也有农行绿色金融的身影。作为全国碳市场的“大数据中枢”——中碳登官方合作银行,农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中碳登公司开立了基本账户,率先研发“农银碳服”系统,成为与中碳登系统对接速度更快的大行。伴随未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以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质押融资和碳排放配额回购融资等产品,农行也在持续深化。

经过多年积淀,得益于绿色金融领域的良好口碑和卓越表现,农行在2020年荣获《亚洲货币》“年度最佳绿色债券银行”之后,于2021年6月再次获得《亚洲货币》2021年中国卓越绿色金融“年度最佳绿色金融银行”奖项。这是农行“绿色金融名片”更好的注脚,也是金融机构努力践行“双碳”目标的有力证明。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