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特别呈现丨“痛感”变“无感”:中信银行的“智慧医疗”探路
2021.07.15

说起去医院的“痛感”,很多人可能都有过相似的经历,比如凌晨排队、高价从“号贩子”手中买号源、为了缴费来回楼下楼上跑、忘记带医保卡、忘记带现金……想要在更快的时间内看病,必须在“挂号、问诊、缴费”等各个环节都做到滴水不漏,并且还要赌上运气。

如何破解这些看病难点痛点?各级卫健委和医疗机构近年来都在积极改革,尝试通过开展分级诊疗、发展远程医疗、推进医联体建设等手段缓解群众就医难题。而这些举措,事实上都离不开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智慧医疗。

作为实体经济的润滑剂,金融业近年来纷纷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医疗行业。以银行业来看,银医合作多聚焦医改重点领域,从诊疗流程优化、医院运营管理、医院金融服务等方面入手,针对挂号难、排队长、流程繁琐等痛点推出“智慧医院”,加速资金在银行、医院与社保中心之间的流转,助力医院疏导就医资源,减少医患纠纷。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人们发现就诊开始变得简便顺畅。我们可以实现手机上提前挂号,从而免去现场排长队的痛苦;我们在医院使用自助一体机缴费,不必因为缴费窗口不同而来回跑;在部分地区,我们还可以通过“就医一卡通”,在所在市区内的任意一家医院挂号、预约,而不必重复录入信息。

这些医院服务的“痛感”到顺畅“无感”的背后,是医疗信息化的升级,让技术服务于人的生活。近年来,中信银行对公金融业务将金融科技、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相结合,优化线上就诊流程,打造了一套具备“无感就医”、“无边界就医”特色的“中信银行智慧医院”新模式。这对于金融业切入医疗场景而言,有着极强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无感”医院背后的“金融力量”

传统医疗体系的顽疾主要有两个:一是单体医院内部信息系统与医疗资源未有效整合,未对患者形成服务合力,缺乏对患者就医过程中的深度服务;二是区域内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壁垒林立,不利于分级诊疗的推行以及统一监管,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针对这两大痛点,中信银行在“智慧医疗”业务上秉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服务为根本,以管理为支撑”的理念,打造了多个基于“金融科技+支付结算”服务为支撑的便民就医智慧医疗场景项目。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项目,一个是面向区域级诊疗平台的“青岛市区域诊疗一卡通平台”项目,另一个则是以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为代表的单体智慧医院项目。

场景一:打破信息孤岛,打造区域“无边界”诊疗模式

同一名患者在一个城市的不同医院看病就医,经常要持有不同的诊疗卡,还要在卡中预存一定费用,患者的健康信息也无法在医院之间共享。这是被当前患者诟病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制约分级诊疗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中信银行敏锐地把握到区域医疗的需求和发展趋势,紧跟国家政策要求,从区域医疗入手进行试点,打破原有的医疗信息孤岛,以“科技+金融”助力区域医疗一体化发展。

青岛市人口近千万,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约有60家,曾经各家医院的信息围墙高筑,并且信息化搭建成本高昂且工程量巨大,想要打破信息围墙何其容易。

为打破这一格局,中信银行以“区域诊疗一卡通”为突破点,从2015年开始,协助青岛市卫健委搭建了区域医疗一体化平台。据了解,在这一模式下,依托其在资金托管、支付结算、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中信银行为卫健委、医院和患者之间搭建智能化的信息交互和支付结算平台。以“区域一卡通”为抓手,患者可通过一卡通绑定病历、健康档案、诊疗信息,可以在区域内不同的医疗机构就诊,无须携带病历、检查化验结果。同时,在这一模式下,患者的诊疗卡成为通用账户,与医院自助终端系统、HIS系统、社保卡系统、医保系统互联互通。一卡通的实名制和信息共享也有助于卫健委统一监管,可谓一举多赢。

据统计,目前中信银行主推的青岛市区域诊疗一卡通平台已联网当地各级医院60余家,拥有实名注册用户800余万,约占全市用户83%,累计使用人次达2.5亿,预约率达70%。

随着渠道和技术的发展,这一平台也在及时迭代升级。目前,医保电子凭证和电子健康码等电子化介质已在该平台实现跨区域查看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经办机构、药品目录等功能,同时通过一码通、多码合一看病就医。

这一套“无边界、无围墙”的区域诊疗新模式无疑是业内典范并且具有可复制性。除青岛外,中信银行还与全国十余个地市级卫生主管部门合作搭建了“区域级诊疗平台”,伴随这套区域健康平台模式在全国各城市的推广,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场景二:覆盖诊疗全流程,以患者为中心助力智慧医院建设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对健康消费有了更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消费升级需求,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加速推动“智慧医院”系统工程建设。从场景需求上来看,“智慧医院”实际上是一个融合了多方需求的综合体,主要包含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大方面。

具体来说,智慧医疗是为医院提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服务;智慧服务是面向患者的服务,如自助挂号一体机、自助缴费机,包括手机结算、预约挂号、预约诊疗提醒等相关服务;而智慧管理是帮助医院进行精细化的信息化管理服务,比如搭建HIS系统、财务结算、物资管理、医院后勤管理等信息化系统。

其中,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是助力智慧医院建设的常见方式。基于“互联网+医疗”新型信息化技术,中信银行引入多样化服务模式,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打通“门诊+住院”闭环,为患者诊疗提供全流程优化的智慧服务。

中信银行为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搭建的“智慧医院”系统,围绕医院的信息化升级需求,打造了“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服务。诊前,患者能够实现足不出户挂号,自主预约看病时间;诊中,患者可以通过手机App智能导诊功能进行预约排队,充值缴费等服务。对于需要住院的患者而言,“智能住院”服务能够为其提供线上住院登记、住院充值、住院指南等服务;诊后,患者能够享受到查询报告、用药提醒、复诊提醒服务。这一改造让患者能够充分体验到“仅靠一部手机即可看病”、“刷脸支付”、“覆盖诊疗全流程”等极致的便捷服务。

(智慧医院服务功能演示)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河北雄安新区的医疗服务需求,中信银行协助医院建成了远程医疗平台,与区域医联体内20多家成员单位实现互联互通,提高了区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高效服务雄安新区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银行打造的“智慧医院”系统还包括“互联网医院”建设服务:用户通过手机App中“互联网医院”,即可实现足不出户看病问诊,包括日常健康类咨询(比如用药咨询、发热咨询)、轻病问诊、复诊开方、慢病患者的频繁开方、在线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等各类需求,甚至可以实现与医生视频问诊。

据了解,目前中信银行已经与成都、深圳、青岛、郑州、济南、重庆、南京、上海等城市的200多家医院开展智慧医院项目建设合作。可以说,中信银行的“智慧医院”系统不仅为用户提供高效“无感”的全流程服务,而且成功助力医院完成“无现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成为业内佼佼者。

“金融+互联网+医疗”,三驾马车助力医疗体系升级

随着金融借助数字科技得以蓬勃发展,“科技金融”成为促进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健康中国2030”的纲要指引下,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在全面构建“金融+互联网+医疗”的服务新模式,助力医疗体系全面升级,真正实现“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中信银行“智慧医疗”业务主要是以金融便民、惠民为出发点,以数字科技为支撑,聚焦患者看病难、看病繁、窗口人员工作压力大等痛点,为客户提供智慧医疗方案,让传统医疗机构及体系走向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并让整个“医疗生态”焕发新生。

对单体医院来说,中信银行打造的“智慧医院”项目重塑了全新“无感”的就医体验,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也给医院“提质增效”;对医疗体系建设来说,中信银行以“为单体医院搭建诊疗全流程一体化系统,为区域诊疗互联互通提供智慧化解决方案”的双线模式,为全方位、多层次的未来医疗模式完成了样板打造。

中信银行在“智慧医疗”项目实施过程中,一直秉承“成就伙伴”的初心,持续将“金融活水”向医疗系统注入,才最终形成了银医合作的新样本。未来,“金融+互联网+医疗”三驾马车持续整合发力,将会进一步助力医疗体系升级,形成健康金融的新生态。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