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人大代表杨元庆:提升国内大循环运转质量,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1年03月10日 14:43 来源于 财新网

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发广泛关注,也成为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杨元庆

2021年,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开启“十四五”新征程,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中国经济下一程的重点。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其重点绝不仅仅是简单化的扩大内需,而是聚焦内需,着重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消除供给侧的各种“堵点”和“梗塞”,凝聚发展新动能,以此畅通国内大循环,联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使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能够更高效地循环,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扩张和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改革开放前几十年,中国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行业,大力引入FDI(国际直接投资),发展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行业,这种“以外促内”的发展格局对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外在条件的变化让这种以外促内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原有循环模式遇到了“出不去”与“进不来”的新问题。

所谓“出不去”,指的是在全球经济陷入长期性停滞格局,尤其以2020年突发的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等因素,外部需求变得不再稳定和可靠;同时中国的经济体量经过四十年余年的高速发展为全球第二,在本身体量迅速膨胀后,再靠外需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就变得有些力不从心。而“进不来”指的是在新的地缘政治和国际趋势下,自主掌握核心的科技、保持产业链的完整以及强调战略资源的自给自足,开始成为新的趋势。

“中国将逐渐从出口驱动型向混合型全球化模式转变。”按照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的观点,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加工贸易将逐渐减少,并被一般贸易所取代。这里的一般贸易内容除了原来的货物,现在更多包括服务贸易、数字经济、低碳经济、电子商务等。中国与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以往较低的资源和人力成本等领域,而更应该来自日益成熟的国内市场驱动式创新,并受益于国家层面大规模的研发成果。

在此背景下,中国继续推进国内经济转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有力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也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提升国内大循环运转质量,夯实新发展格局基础

双循环是我们的主动战略选择,但仍需重视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等“三期叠加”因素的影响,重点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其中,国内大循环的“高质量”运转是前提和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循环,构建起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意味着我们要通过创新满足需求侧的新需求,激活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以国内市场的增长确保发展、引领发展。据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创造新需求,并非通过刺激政策透支或前置降低需求,而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将疫情下的挑战转变为机遇,通过创新驱动和高质量供给,升级传统需求,培育新兴需求,进一步夯实和做强国内循环大市场。

一方面,疫情带来了消费升级的新需求,也激发了供给侧的创新升级。居家办公、远程学习、在线游戏成为“新常态”,带动了数字消费从过去的人手一部手机,向一人一台个人电脑或平板电脑升级;网络课堂、在线辅导等新应用、新课件,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投资“智慧教育”;直播带货、工厂电商、预售定制等新业态、新模式,越来越多的消费潜力被激发出来;“云课堂”、“在线会议”和“远程协作”等新工作方式和智能硬件等配套服务兴起,则带动了云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伴随越来越多新的消费需求的出现,必然会对支撑前端消费、前端应用的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网络基础架构、边缘计算基础架构、云基础架构都亟待升级,进而带来基础设施升级的新需求。加速“新基建”,满足消费升级和基础设施升级的新需求,甚至创造出新需求。这是远比投资传统的“铁公基”更能带动经济的增长,推动内循环的畅通和完善。

国内大循环的“高质量”还进一步体现在畅通产业循环,以生产激发循环动力,使国内市场成为需求的主要来源。而要实现高质量的产业循环,需要通过科技创新、特别是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边缘计算/ 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尤其是通过智能化实现提质增效,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让“中国制造”加速迈向“中国智造”。

智能制造,不是简单地往产线上增加几个机器人,而是整个制造流程、决策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以联想为例,其合肥和武汉工厂的车间均部署5G 专网和丰富的边缘设备,可以利用摄像头进行质量检测;对智能机床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实现预测性维护;用先进算法学习客户订单、部件供应和产品计划等相关数据,进行需求预测和智能排产……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lx文章配图

不仅如此,联想还通过“新IT”为传统行业、企业智能化转型赋能。新IT 不同于Information Technology, 是指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覆盖“端-边-云-网-智”全要素的技术、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新IT”已在制造、能源、交通、教育等多个行业广泛应用,帮助国内外上百家大企业客户实现了提质增效,真正从行业供给侧端给高质量发展增加新动能。

以全球第五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集团为例,为满足国家发展需求,三一集团与联想建立合作。联想通过服务器支持三一的数据中台,将分散在100 多个不同应用位置的数据汇总至一起,光是2020 年就产生了超过1.2 万亿条数据。此外,三一通过联想HPC 设备为仿真科学提供算力,处理创新产品设计;同时双方联合打造HANA 数据库应用,SAP系统架构搭载联想服务器并配套实施。此外,联想还提供了WMS 物流库存系统、IP-Guard 防护系统等软件支持。在联想“新IT”赋能之下,三一集团的工厂整体效率提升超30%,产能提升50%,场地压缩30%,还在供应链新科技赋能、智能化运维、绿色发展、多场景数据智能落地等领域共创合作新范式。

lx文章配图

2016年开始,联想把自身的经验和技术产品,对外输出给汽车、能源、制造等行业的合作伙伴。上图为联想为高斯(中国)、三一重工、桐昆集团等提供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制造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发动机"。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均衡韧性发展创新网络

扩大内需和扩大开放并不矛盾,以国内循环为主也并不意味着不要国际循环。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是简单的“出口转内销”,更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基础上,统筹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构建强大的双循环体系。

事实上,伴随新一代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崛起、复杂技术产品和创新活动网络的全球分工等新型全球化形态快速推进,已经促进全球产业深度融合与全球价值链重构。要单一区分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已经很难实现,也与全球化新趋势相背离。

全球创新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企业研发的国际化形成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教授对在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调研显示,最近十年的“母公司技术当地化服务”+“研发适合当地新产品”+“参与公司全球研发网络”三者并重成为趋势。这凸显了中国已经进一步融入全球的价值链和创新链中,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有雄心的中国创新技术企业迈向全球品牌所需要经历的进程。

作为较早从中国成功“走出去”的企业,联想的发展路径和经验值得借鉴。目前,联想在全球180 个市场运营,全球员工6.3 万,服务超过10亿客户,营收在全球各大市场均衡分布;联想还在全球拥有17 个研发基地和30 多个制造基地,可在世界范围内充分利用和调配优势资源并开放、疏通供应链和创新链,充分发挥了其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可谓中国企业积极践行“双循环”的典型。

在2020 年初国内疫情严重、工厂无法正常运转时,联想一方面通过扩大海外工厂产能,保障国内国外的订单按时交付;另一方面在国内快速实现复工达产。而当海外疫情接连爆发后,联想又充分利用国内的生产基地,满足全球市场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并且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优势,积极带动上下游的供应商一起复工复产。“非常均衡”,可以说是联想业务目前全球布局的重要特点,也确保了企业能够更大程度抵御各类环境风险,增加了企业发展的韧性。

当下,我们正处于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全球化秩序重塑时期,也是中国经济探索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着力点进一步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节点上。尤其在疫情的加速下,各行各业都在奔向更智能、更开放、更高质量的发展,积极践行双循环也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在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进程中,联想作为一家全球化高科技制造企业,也将充分发挥“新IT”全要素技术、服务和端到端综合解决方案以及内外市场联通能力、要素资源共享的优势及能力,力图打造“双循环”的实践典范和枢纽,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