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特别呈现 | 10万字白皮书:中行这样看全球资产配置
2020.12.23

在新冠疫情“黑天鹅”影响下,2020年是将载入史册的一年。

一面是实体经济受困,全球经济陷入短期衰退,IMF新近预测全球经济今年将萎缩4.4%。

一面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行动,纷纷拿出超常规财政、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的同时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全球风险资产大多先抑后扬,将深“V”反转演绎得淋漓尽致。

2021年,全球经济能否全面复苏,复苏之中存在哪些挑战和不确定性?风险资产上涨势头能否延续,大类资产该如何合理配置?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银行投资策略研究中心发布了近10万字的《2021年中国银行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认为,2021年全球经济将以共振复苏为主旋律,中美仍是带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中国全年增长在7.5%-9.5%之间。

资产配置方面,《白皮书》认为,“东起西落”正在加速演进,2021年全球大类资产配置顺序为商品、权益、黄金、债券。其中,中国股市从2019年的“转折之年”到2020年的“转折到复苏”,2021年有望终结“牛短熊长”的历史,演绎“从复苏到复兴”并确认未来长期向好的大趋势。

中国经济明年前快后慢,全年增速预计在7.5%-9.5%

根据IMF的预测,2021年全球有望迎来衰退后的复苏,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回升至5.2%,但相较2019年实际增长不足0.6%。

在复苏之路上,因不同区域防疫政策以及疫苗推广速度问题,各国增长的动能和节奏或将分化,大概率呈现次第式的复苏路径。

《白皮书》认为,除了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之外,欧美发达国家或将在2021年获得先行复苏的条件,中美经济仍是带动全球增长的动力。

《白皮书》预测,2021年中国GDP同比增速大概率前高后低、宽幅震荡,综合全年增长预计处于7.5%-9.5%区间,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有望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PMI“V”型反转

其实中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已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国家统计局披露的11月PMI指数为52.1%,创2017年9月以来的新高,财新11月PMI指数54.9%则达到十年来的高点,恢复性增长的步伐明显加快。

相对于生产,恢复较慢的消费也开始发力。《白皮书》认为,当下可选消费开始止跌回升,良好的势头在2021年有望延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显著提升。中美消费市场规模的差距也将进一步缩小,中国有望在2021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

社消总额恢复空间较大

2021年全球产业链或将发生变化,尤其是不确定的地缘政治影响下,部分发达经济体将强调关键战略物资供应链回流本土或进行分散布局。不过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中国在有效激发全球需求的同时,更将在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枢纽职能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一点从进出口数据上可以得到印证。今年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3.09万亿元,其中,出口1.8万亿元,增长14.9%。

《白皮书》预测,2021年出口数据大概率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具体则取决于海外需求的恢复、全球产业链调整、贸易环境变化和汇率变化等因素。

货币政策方面,今年为了应对疫情,中国央行在相对克制的前提下实施了宽松货币政策,先后3次调降存款准备金率、2次下调LPR1年期和5年期利率,货币和信贷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与2017年和2018年去杠杆形成鲜明对比。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经济逐渐向好,中国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趋势较为明显,11月社融存量增速一年来首次回落,信用扩张基本见顶。《白皮书》认为,2021年货币政策将回归正常,保持稳健灵活,防范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带来的潜在风险,边际宽松空间不大。

美国经济方面,《白皮书》认为,美国就业、地产、制造数据持续向好,整体经济复苏的态势得以延续。预计2021年,在疫情对生产端压制退去后,需求将加速拉动供给回升,供需缺口将有所收敛。

此外,美联储对于通胀的容忍度明显提升,出于维护经济复苏趋势、缓解债务负担的需求,预计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难以迅速退出,货币宽松拐点尚未到来。

2021建议超配A股和港股

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在世界经济总量占比中不断提升。

其实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无论是抗疫成绩还是经济增速,都是全球中亮眼的板块,全球资金未来在此聚集是大概率事件。

近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意味着发展潜力巨大的自贸区建设成功启动。

全球经济重心东向转移不可避免,部分发达国家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三低”并存的现象短时间内也难以逆转。《白皮书》将此种趋势称之为“东起西落”,并认为亚洲时代正在“加速演进”。

也是在此背景下,《白皮书》从估值、经济增长、宏观政策等方面去分析各种资产,建议在全球财富加速再平衡的趋势中,提升亚洲的配置份额。

2021年在全球权益类资产中,《白皮书》建议优先配置中国股市,超配中国A股(谨慎推荐)、中国港股(谨慎推荐);而鉴于流动性宽松和配置需求仍在,建议标配美股,但需警惕美联储政策拐点。

从短期来看,2021年中国经济有望持续、全面复苏,今年低基数将使得明年一季度出现接近20%的GDP增长,上市公司整体盈利也将快速上升,为中国股市带来较好的投资价值。

从中长期来看,《白皮书》认为,中国股市从2019年的“转折之年”到2020年的“转折到复苏”,2021年来到了确认长期向好趋势的关键之年,2021年A股有望终结“牛短熊长”的历史。

2020年A股主要宽基指数估值整体回升

背后的逻辑在于,中国经济复苏和发展、核心资产估值较低,资本市场竞争力凸显,将成为海内外资金配置的优先选择。以北上资金为例,《白皮书》预计今年全年净流入约1340亿元,明年由于科创板纳入沪股通标的和人民币升值的预判,预计全年流入也将超过1000亿元。

港股方面,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港股成为全球表现较差的主要股指之一。但与此同时,港股结构性行情明显,科技、医药、消费等行业表现较好。恒生科技指数全年上涨超过60%,大幅跑赢创业板指。

《白皮书》认为,长期以来国际资金对港股存在低估倾向,2021年港股估值有望修复。一方面,中概股回归丰富了香港市场上市公司类别,科技公司占比逐年提高,尤其是一些全球知名的独角兽企业;另一方面,南下资金在港股中的影响力提升,A股H股价差逐渐减小,港股定价权有望回归。

港股市场外地投资者交易金额来源地的分布(%)

其他权益市场方面,《白皮书》预计美国股市估值仍将保持高位,市场风格或将向价值股切换;而欧洲市场中,德国经济基本面表现最为亮眼,英国股市PB(市净率)处于相对低的百分位,且有被动补涨的需求。

债券投资保持谨慎,人民币长期升值通道打开

债券方面,《白皮书》建议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中资美元债均为标配,而美国债券则为保守配置。

在债券之中,信用债市场今年的新变化值得注意。今年信用债违约总规模与2018、2019年持平,但违约主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国企违约规模和数量占比大幅增加,部分弱资质、高杠杆的国企或者中高等级资质的主体信用风险开始暴露。

相比于民企,市场对国企违约预期较低,因此市场对相关信用风险事件的反应较为剧烈。《白皮书》认为,不排除明年仍有类似超预期风险事件的发生。

从信用债到期总量来看,明年比今年有所降低。但《白皮书》认为,从结构上来看压力不减,中低等级信用债和民企债到期规模并未跟随总量下降,尤其前两个季度压力偏大。

《白皮书》认为,随着2021年政策趋向正常化,宏观杠杆率继续上升概率不大,叠加货币政策中性后融资利率中枢的回升、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企业非标资产面临处置等,明年信用债结构上的到期以及再融资压力或将高于今年。

2021年全球资产配置建议一览

针对近两年持续大火的可转债,《白皮书》预测2021年可转债的估值吸引力将有所下降,监管将加强打击套利,普涨行情难度加大。

可转债同时兼备债券还本付息的特点以及跟随正股趋势上涨的权益性特征,因此颇受投资者青睐。不过未来可转债市场或将降温,配置价值将回归正股思维,即围绕企业基本面,择优布局。

汇率方面,《白皮书》预计人民币很可能步入较长的升值周期,建议超配(谨慎推荐)。人民币已经持续升值半年,近日一度突破6.5关口。美元积弱难反,但由于经济韧性,下跌空间亦有限,预计全年地位震荡,建议低配。

此外,在全面解除封锁预期下,欧元区生产生活的恢复将成为2021年经济修复的基石,风险情绪的改善将助力欧元整体看涨,建议超配(谨慎推荐)。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