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财新智库 | 黑天鹅飞来,灰犀牛常在,2021我们该如何迎接?
2020.12.21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里这句经典的旁白,一语成谶,成为2020年我们现实世界的注脚。

有时候现实会比科幻更魔幻。

一个世纪前,在斯蒂芬·茨威格笔下《昨日的世界》,承接着19世纪人们对未来世界的乐观情绪,那时的人们“不相信会有战争、革命和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切激烈的暴力行动在一个理性的时代看来已不可能。”直到一战的来临,打破了人们的乐观迷恋。

一个世纪之后,在全球化如此深入,物质和精神财富如此富足的今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严重阻断了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也不断冲击着人类的心理承受底线。

凛冬来临之际,幸运的是,我们正看到新冠疫苗研发出现的“曙光”——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疫情,从国际组织到各国政府,从科研机构到商业企业,多方正合力助推新冠疫苗研发速度创下新纪录。

可以看到:一方面,疫苗的“曙光”及疫情防控举措正努力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回归平常;另一方面,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不少传统行业和生活方式面临永久性地洗牌和调整,在风险与机遇并存之际,一些新兴产业和生活方式正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超越了平常。

回归平常,这是疫情肆虐下人们朴素而真切的愿望;超越平常,这更是疫后新生的人们对生活和未来坚韧的反馈。

工作与我们:与云共舞,以人为本

对很多企业和机构来说,今年上半年的主题就是活下去。对工作中的人们来说,其伴随而来的是大规模集体停工和远程办公及协作的考验,以及工作岗位结构性的变迁——餐饮、交通、旅游、线下零售等诸多行业的从业者整体遭遇强势的外力冲击。

“危机”是危险中蕴藏机遇,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客观事实。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与之相对应的城市管控催生了一系列互联网在线应用需求。线上会议、线上购物、线上课堂、线上签约,甚至线上干杯……疫情期间,阻隔在各地的人们远离线下聚集性活动,开启了线上“云”端生活。

工作及职场也是如此。疫情加速了包括传统行业在内几乎所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过去大家都认为数字化很重要,但企业的普及其实还没有那么快。因疫情防控的需求,员工要上报健康情况,企业要使用复工平台,各行各业都要协同办公,疫情加速了数字化在工作场景的集体进化。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调查发现,疫情期间,在45个国家、地区中,近一半接受调查的公司老板有加快发展业务自动化的计划。约41%的受访者表示,企业积极为危机后的世界做准备,正在投资加速自动化。这有助于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在线教育和云计算等领域涌现新一批的创新企业和工作机遇。

数字化场景的转换催生了数字经济一次新的路径飞跃,对企业及个人正产生长期性影响——疫情,不仅使工作形态发生变化,人才格局也可能迎来变革。比如,迫于现金流压力的企业开始主动寻求变革和收缩成本,推动工作形态的转变,将工作场景向线上迁移,尽可能减少对收入端的负面影响;从企业传导到个人,拥有更多数字化技能成为职场一大优势,如直播授课、在线提供专业服务、以及更佳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等形式。

与此伴随的,永久性居家办公未来成为一种可能性的选项。事实上,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国外很多企业年初就允许员工在家远程办公,如微软、Google、Facebook、亚马逊等,微软等企业甚至宣布将允许更多的员工永久性居家办公。

越来越弹性的在公司上班时间、更多的远程在家协作办公背后,依赖的是对人才更熟练的数字化技能和自我创造力的信任及尊重。这也是后疫情时代工作场景人、职场人的未来演进方向之一。

生活与我们:越过阻隔,拥抱融合

疫情前,我们去影院消费、看艺术展览、出国旅行……这些丰富的艺术和阅历体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让我们保持与世界的开放统一;疫情冲击的全球失序状态下,2020年我们遇到数不尽的“活久见”和“黑天鹅”,我们过去相信的很多价值一下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甚至威胁我们的心理健康。

面对这样失序的状态,后疫情时代,人们一边试图回归以前有序的生活,一边随时准备新的B版方案以备可能的反复。疫情过后,所有的一切将会成为个人生命经验的一道印记。

比如艺术文化,全球艺术因新冠疫情被推上云端。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爆发迫使各实体艺术机构和影视剧院闭门歇业,另一方面却也推动了国内外网络虚拟画廊、线上剧院和大电影、云端艺术展和音乐会等线上项目的爆发式增长。

“前不久,我们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场‘想象力论坛’的艺术讲座,现场只有40-50位观众,觉得有点可惜。但后来听说线上直播人数达到20万,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UCCA集团CEO田霏宇在领英新推出的一期《影响力2020:回答新世界》节目中介绍到UCCA尤伦斯今年的云上实践,让艺术普及到更多以往难以触达的人们。在尊重艺术的前提下,他表示明年将继续通过推广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不是说把艺术水准降低,而是通过我们的这些行动把大家拉高。”这样的现象,在疫情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同时,难以想象的事情还发生在旅游生活中。作为2019年对全球GDP和就业贡献均超10%的旅游业一开年就遭遇大考——新冠疫情阻断全球范围的旅行和消费,超过1.9亿就业岗位岌岌可危。在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三大板块几近停摆之余,旅游从业者们开始“自救”。获益于以智能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消费互联网突飞猛进,辅助于移动支付、短视频、直播、网购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在旅游行业与移动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的当下,直播带货、深度云旅游等形式探索“旅游+直播”业态,极大宽慰了疫情防控期间长久憋闷在家的人们,也让人感受到疫后新生的坚韧——虽然隔绝万水千山,但积极开放拥抱世界的心境从未变动。

诚然,当下疫情仍未结束,其加速的逆全球化进程暂无显著缓解。但作为个体的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唯需积极应对——对外,打造自身在后疫情时代的数字化生存技能;对内,感悟艺术文化、旅游生活等积极美好事物,越过阻隔,开放心态,拥抱融合。

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正如资深传媒人、著名作家梁文道先生在《影响力2020:回答新世界》节目中的呼吁,“我希望我们全部人都不要那么着急,去思考什么叫做正常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