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中的案例故事

  在扶贫工作的近三年时间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中提出的,扶贫工作不但要用力,而且还要用心、用情。本着这个工作总基调,本人在驻村以来,全身心的投入到扶贫帮困工作中来,一方面执行好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使其落地生根,为深度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坚持在“扶智扶志”上下功夫,目的就是激发贫困农户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农户致富奔小康的可持续动力。通过两年多富有情怀的工作,的确是最大程度的拉近了与村民的感情,在相互的感动着,使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kunlun20200921150333

以下是几则小案例:

一是移风易俗,改变陋习,为一对老人操办婚礼,摆脱宗教极端思想的禁锢,引导村民建立良好生活风尚。

来村不久,听说村里的老党员伊敏·乌鲁克大叔(71岁)要与老党员努尔拉汗·艾力大妈(63岁)喜结连理,我感觉这是一个好事,同时也是一个好机会。因为村里村民全部是维吾尔族,长期受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结婚过程完全颠倒了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习惯,不唱歌、不跳舞,使婚礼显得平淡而压抑,极为不正常,虽然访惠聚工作队驻村以来,也在积极倡导举办新时代气息的婚礼仪式,但一直没有突破。这次可是两个党员结婚,我想,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好好热闹一番,从而来找回本该属于群众的正常习俗和欢乐。经过与其他队员和干部们协商,大家也感觉若能把这个婚礼办得热闹些,一定有利于打开拘谨多年的沉默的气氛,更有利于激发农民朋友们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kunlun20200921150332

有了共同的认识,便向两个老人征求意见,当他们听到村里要给他们办个喜庆而热闹的婚礼时,激动的热泪盈眶,在表示完全同意的同时,还用疑惑的口吻问:真的可以吹唢呐、敲羊皮鼓、跳麦西来普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在经过了几天紧张忙碌的准备,终于等来了努尔拉汗·艾力大妈迎接新娘的日子,一大早,村里为婚礼准备的迎亲车队排了一排,并且布置了绣球、彩条,贴上上了喜字,这样的阵势在村里还少有过;那边努尔拉汗·艾力大妈穿上了维吾尔族传统漂亮的花裙子,这边为伊敏·乌鲁克大叔准备了现代气息的西装,但因忙中出错或是大叔家就没有考虑领带的事,我刚好有机会把自己的领带作为礼物送给了大叔,还着实有一番派头。

在车队的最前面安排了小卡车,车上装上了久违的羊皮鼓,坐上了已有多年没有“出山”的民间鼓手和唢呐手,响亮而美妙的声乐在村里响了起来,村民们因听说村里要为一对老人举办婚礼,早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了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周围来看热闹。时间到了,车队载着新娘、新郎和来祝贺的人们,特别安排出村绕着乡里的大街小巷转了一大圈,把幸福和欢乐分享给了看到和听到的人们。 回到了婚礼现场,更是热闹非凡,尤其是那响亮的唢呐声和羊皮鼓声,格外的动听,悦耳。婚礼开始,由我和邀请来的县里的政协副主席依拉木·木沙主持,议程中,将传统的习俗和现代的进行了结合,新娘、新郎互赠了鲜花、跳了麦西来普,又进行了对拜、还喝了交杯酒,惹得大家笑声不断、掌声不断。

这场婚礼就在疑惑、期待和欢乐、幸福及现实中结束了,这场婚礼感动的不仅仅是一对老人,同时也打开了村里乃至乡里尘封已久的生活氛围,自此村里渐渐热闹了起来,不时有婚礼举办,每次都热热闹闹。也不时有老人来,商量他们自己或者是孩子的婚礼要村里协助举办,每次我们也都欣然同意、又都乐此不彼,赢造一个热热闹闹的大家庭,是所有驻村干部的愿望,是脱贫致富的精神力量。

二、补齐农业产业短板 、建立脱贫增收长效机制

本人作为昆仑银行选派的多兰买里斯村的第一书记和两村的领队,从驻村第一天起,就开展走访调研工作,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摸清当地农户致贫的原因,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走访调研后,清晰的了解到,村里的农业产业极度落后,反映出农村主业不突出的尖锐问题。

在找到问题的症结点后,本人也意识到,这种状况是长期形成的,要改变需要有计划、分步骤实施,落脚点是要让农民认识到改变的意义。为此本人在2018年3月即制定了村里的“三年规划”,重点就是发展农业产业,通过近三年的分步实施,村里的产业基础和农民的主观能动性都发生了大幅的改变,土地成了农民赖以生存和脱贫致富的基础,真真成了农民的命根子。主要变化在以下几方面体现: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按照喀什地区“稳粮、优棉、兴果、增菜、拓畜”的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将2017年末,占比仅为30%的瓜果和蔬菜结构,逐渐的调整到了60%以上,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二是抓住时机,敢于担当,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村里7000多亩土地,其中4000亩属于零星的“碎片化”土地,土地高低不平、道路不畅、渠道不通,土地利用率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和村两委成员,抓住这几年惠民政策下乡的有利时机,积极申报土地规划项目,将村里的3000多亩土地纳入到了规划项目当中,进行了规模化、水平化的平整,并且项目中带有节水设施,截止目前,村里的土地90%都形成了规模化种植的条件,为农业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是通过总行近两年的农业技术服务帮扶,增强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农产品的产量和商品率不断在提升,为可持续发展建立了必要条件。

四是为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在积极引导农户增加特色种植的面积及品质,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引导农户开拓市场,增强市场意识,形成产、供、销的循环格局。俗话说,“有了梧桐树,不怕招不来金凤凰”,通过努力,本村的特色农产品伽师瓜、石榴等的品质大幅提升,逐渐的被内地客商所认可,产品在门市销售和电商销售方面,都有了突破,这些变化,作为偏远的贫困村的农户是不敢想的,现在都逐渐的变为了现实,为农户脱贫致富增强了活力。

三、建立村民接待中心,为百姓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来村以后,越来越体会到村民找干部办事是最难的事了。因为村民的困难诉求五花八门,有大有小,有急有缓,而且村民的习惯,无论什么事,都要找我这个书记来解决(其他村应该也一样),但因各种工作需要,我又不能都呆在村委会,所以每次从外回来,都能看到村民们在村委大院里、办公室过道里,或站、或坐,甚至还有因困了、累了半躺着的,而且找办事的多半是老人,看到这些景象,心里不是滋味,更有胜的是,村里的很多干部视而不见、态度蛮横,形成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状。

针对这种现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样下去,会逐渐疏远和群众的距离,会让群众对干部、甚至对组织失去信心。为此我想一定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解决群众的困难诉求就是干部的责任,群众的心结解开了,生产和生活的信心也就自然形成了,而且看到那些老人们来村找干部办事,连一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哪里还有干部的服务、哪里还有群众的满意度呀!一定要改、一定要变。

在接下来向总行的捐赠项目申报中,便增加了村级阵地服务功能完善项目,其中包括“便民接待中心”和办公环境的改善。而且光有硬件不行,在干部作风和接待群众来访的机制上,也要改、也要完善。

通过两年的努力,在硬件上、修建了40平方米的“便民接待中心”,专门用于群众来反映问题,在接待中心,安装电视、电风扇和取暖设施,放置了用于群众的座椅,在机制上,建立了接待流程,形成了急事急办、小事当时就办、大事、难事商量着办的氛围和机制,在干部的态度和办事效率上,也建立了考核机制,所以随着效率的增高,问题也就越来越少,而且干群关系明显好转,群众和村干部间不再是对立关系,站在了一边,执行随着提升,效率也就不言而喻。

四、 改变干部作风,减轻农民负担。

驻村后的第一天,便按照工作要求,去特别困难户家参加“四同、四送”活动,正直一月末的“寒冬腊月”,本来已做好了防冻的心里准备,但到了农户家中,却是另一番景象,可以拿“暖融融、香喷喷”来形容。房间里的确没有像样的家具、但炉子通红,炕上的小饭桌上,摆满了肉食,细看,几乎是一只羊的全部。坐下来后,才了解到,房子的主人是一位70岁的老大妈,在家的还有她的儿子和儿媳,环顾房子四周,的确是一贫如洗,与饭桌上的东西极为不相称,通过与同行的工作队员了解,说干部到农户家,农户都是要好好准备的,况且你这个书记第一次来,他们肯定是要招待的,没什么,你就吃吧。

听到这里,我的第一反应是这里的干部作风存在严重的问题,这种大吃大喝贫困户哪能受得了呀!在礼节性的简单用餐后,通过交流,基本了解了家庭的状况,到了睡觉时,更是让我吃惊:主人们说让我和同行的工作队员住在这间房,他们要到另一间睡,我多了一个心眼,借出去透透气,去看看他们要住的房间,看了后真是吃惊又恼火,原来她们要住的房间连火炉都没有,70岁的老人,把温暖的房间让干部住,而自己和家人要住在冰窖般的冷房子里,而且在院里只发现了所剩无几的一两块煤,真是倾其所有了呀!当晚我决定就不住在这户人家了,因为怎么能忍心让老太太住在没有火炉的房间呢?

第二天晨会,我便做出了一个决定,也是我驻村后的第一个决定,那就是规定参加“四同、四送”活动的干部,在农民家不允许吃肉,而且要自带煤炭,没有火炉的,自备火炉。

这个规定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逐渐在细化、深化,包括过年,也是由村里组织团拜会给农民们拜个集体年,也严禁干部借过年到群众家吃吃喝喝,因为村里属于深度贫困地区,基础太薄弱,还经不起吃吃喝喝。

来村后的这一决定,对于改变干部作风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群众的眼睛中,我能体会到他们的认可度,我也感到欣慰,愿他们能如期脱贫,早日走上小康之路!

驻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玉代克里克乡多兰买里斯村

第一书记:雷鸣

二〇二〇年七月一日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英文缩写"CNPC",中文简称"中国石油")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