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扶贫干部刘华江:黔北大山里的石油情

  在贵州省北部与四川省交界的习水县醒民镇,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很难料到自己会和黑黑的石油产生什么联系。在这个大约两万人口的纯农业乡镇中,老百姓渴盼的是什么时候能摆脱贫困。

qianbeidashan20200921143629

艰难的局面在2010年被打破。那时,老百姓只知道有一些“打石油”的人要来了,要做些什么、怎么做一概不知,和每一次有帮扶队伍到来一样,乡亲们心中更多的朴素期待是“能多带点钱来”。

然而,在中国石油眼里,帮扶并不只是“带点钱去”那么简单的事情。如何能结合革命老区的实际,寻找到一条可持续帮扶的路子,是能够为贵州扶贫开发工作破题的探索。

贵州提出在2020年和全国同步小康,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解决好农村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国石油希望,在醒民镇的探索,能够辐射带动整个习水县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一种能为更多地区效仿的经验。为了探路,中国石油贵州销售公司扶贫干部刘华江扎在了一线。面对习水全县35.4%的贫困发生率,盯准的目标是深山里230264名贫困人口,改善他们的贫困生活,向贫穷发起总攻,成为扶贫当务之急。

“出钱还要出人、出钱还要出思路”,中国石油探索着把帮扶项目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扶贫路径。在醒民镇,随处挂起的一条条感谢中国石油的标语横幅,告诉来来往往的人们这里的崭新变化,浓缩着中来自黔北大山里乡亲们的感恩之情。

qianbeidashan202009211436291

水泥路辟出一万村民新生活。刘华江进入醒民镇的第一天,他口袋里装的是中国石油对这里长达10年的帮扶计划,每年三百万元的帮扶资金怎么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刘华江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曾经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又一次奇迹。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河”,其中一、二、四渡就在习水县境内,红军四渡赤水河留下的指挥部旧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居住处,青杠坡战斗、梅溪河战斗等红军与川军、黔军殊死决战的战地遗址无一不是那段革命岁月的印证。刘华江感觉压力很大,在这篇深深烙印着红色精神的土地上,摆在他面前的任务,同样不亚于一场革命——一场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的革命。按照确定的帮扶方针,刘华江认为,以往“撒胡椒面”式的帮助只能帮得了一时,没办法解决村里老百姓长久发展的问题,必须先集中力量解决百姓需求的民生问题。

影响当地百姓生活的要害问题就3个字:水、路、住。“水和住是基本保障的问题,路是关系长远发展的问题。”刘华江说。经考证,一万五千多年前便有人类在习水繁衍生息,巴蜀文化的发展和兴盛,在习水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深远的痕迹。境内摹崖石刻、悬棺、崖墓等文化遗物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悠久历史在深山区里积淀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注定了这些大山深处的封闭和发展的艰难。

对醒民镇来说,最重要的一条路莫过于连接全镇6个村寨的龙马公路,全镇一半左右的村民都靠这条路进进出出,路的一头连接通往习水县城的道路,另一头连接贯穿四川省古蔺县的国道。说是龙马公路,但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二级贫困乡镇,这条公路其实就是一条烂泥巴路。刘华江记忆最深刻的是,自己第一次来到这条路了解情况时,车陷在泥泞中,车上的人不得不下车推着越野车往前走。于是,刘华江放弃了坐车,选择步行,“尝试一下这里老百姓出行是什么滋味。”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寨子里稍微上点年纪的人基本不出远门,农民卖一头肥猪要4个人用扁担挑出村外。

一条烂路挡住了1万多人脱贫的可能,相当于挡住了醒民镇经济发展的希望。

“这就是要害!”刘华江把情况带回后,一个过去多年没做成的项目迅速立项:由中国石油出资270万元、争取交通部门配套资金210万元,把龙马公路改造硬化成一条13.5公里长的水泥路。

经过几个月奋战施工,2012年5月20日,两辆车可以轻松并排行驶的龙马公路正式通车。这一天,附近村寨的人们都赶来看热闹,一位大娘拉着中国石油的领导,用手指着自己稍稍抬起的脚,“这么多年,我第一次能穿着漂亮新布鞋出门。”

而到了年末,走在龙马公路时,可以看见道路两旁到处堆着木材和砖头,路好了,百姓都争着盖新房。村民王世国家生起了煤炉子,这是他家第一年过冬烧煤取暖,以前煤运不进村,家家户户上山砍柴烧。今年,附近村寨有将近一半的家庭点起了煤炉子,王世国顺势做起了卖煤的生意,每100斤煤卖75元。公路上不时过着货车,王世国听说,村子里已经瘫痪多年的酒厂有人投资了,眼看着一车一车往厂子里拉东西,“搞经济有盼头了,咱老百姓的生活也有盼头了。”

大山里人用上抽水马桶。投资120万元帮扶的黔北风情民居改造,让300多位住在旧危房里的村民搬进了新居。

醒民镇醒民村九组的袁安文家,过去5口人挤在两间平房里,家里的卧房旁边就是猪圈,祖祖辈辈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2010年夏天,袁安文筹划着盖新房子,因为缺钱,房子盖盖停停,拖了两年也没盖好。

直到搭上黔北风情民居改造的东风,袁安文得到4万多元的补贴,三层尖顶大瓦房盖成了乡村小别墅的模样:青瓦红砖,外立面用白色涂料勾出了砖块的形状,铝合金窗户外面还套着一层木雕窗框,门前用水泥抹平的坝子足可以踢一场小型的三人制足球。民居改造的重点并不单单在于外表的漂亮,对农户生活方式的改变更为明显。

袁安文家的卫生间,贴满瓷砖的墙壁和抽水马桶跟城市里的人家没什么差别,但对袁家和全村其他人家来说,用上抽水马桶,这还是头一遭。

“以前就是在猪圈旁搭个旱厕,人和牲口排泄地是不分的。” 袁安文儿子袁安伦说,这不仅仅是有没有臭味的问题,抽水马桶可以阻断很多病菌的滋生和疾病传染,在老房子里没有条件这么做。村子里父辈、祖辈们的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已悄然发生改变,厕所的改造是注意身体健康、文明生活的第一步。

沿着袁家厕所的下水管道向下,地下二层是猪圈和鸡舍,动物的粪便和气味不会传到人日常活动区域里,清理后的动物粪便顺着一个槽流向沼气池,在沼气池里和厕所下水道的污水汇合。整个过程中,污水的输送都是封闭的。“倒是干净多了。”袁安文嘿嘿地说。

沼气池产生的沼气通过管道输送到贴满瓷砖的厨房,袁家养了3头猪和几只鸡,每天产生的沼气足够用来做饭烧水。不用上山砍柴,黔北大山里的人们又迎来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

站在袁安伦的卧房向外看去,连绵的大山,云雾缠绕,水泥硬化路通到家门前,四周抢眼的黔北风情民居让人感觉到这里像个休闲度假区,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游客的喧嚣,人们安然、自得地生活着……

8年后,2018年10月16日,习水县脱贫攻坚减贫摘帽表彰大会在县体育馆召开,此时已经回到石油工作岗位的贵州销售遵义分公司党委书记刘华江代表中国石油参加了会议。会上,县委书记向承强对中国石油集团定点帮扶习水县所做出突出贡献表示感谢,赞扬中国石油始终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作表率的高度,坚决扛起带动一方脱贫攻坚的责任担当,真抓实干推动扶贫,为习水县实现脱贫攻坚减贫摘帽作出了突出贡献。当天,刘华江代表中国石油接受了习水县赠予中国石油的“脱贫攻坚减贫摘帽突出贡献单位”和“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英文缩写"CNPC",中文简称"中国石油")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