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特别呈现 | 保险资管行业及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的新机遇
2020.08.10

作者:张剑颖,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摘要:
当前,全球疫情未现明朗,国际形势扑朔迷离,其蝴蝶效应牵动整个保险资管行业。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央行资管新规下,各行业政策拉平、能力为王,保险资管公司唯有做到特色鲜明、找准定位,方能保持常胜。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是保险资管公司展示能力优势的重要载体、亦是行业名片,其战略走向事关行业发展成败。因此,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需深化服务保险主业,也应坚定第三方展业;充分利用传统优势,在外包首席投资官(OCIO)模式与资产配置解决方案、FOF、MOM产品等业务领域再做创新;并着眼未来,在银行理财子公司合作、服务养老资金、国际业务等新跑道上开拓空间,做好布局。

一、内外部环境生变,保险资管行业迎来新机遇

多事之秋的庚子年,内外部环境生变,黑天鹅事件频出引发政经领域的连锁反应,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尾声倒逼金融市场加速改革。虽然复杂多变的环境给保险资管行业带了诸多不确定性,但机会与挑战并存。保险资管公司的投资能力优势储备多年、特色鲜明,通过传统模式再创新,以及新业务领域的开拓,或为保险资管产品的创新发展迎来新机遇。

(一)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投资者在战术上更注重防守和避险,保险资管公司在市场波动中价值凸显

从宏观层面看,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蔓延,海外经济数据快速恶化,美国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4.8%,欧元区一季度GDP同比-3.3%,均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低。衰退压力下,各国纷纷重启量化宽松、祭出救市方案,降息操作陷入羊群效应。在国际宽松货币环境的传导下,国内固收资产静态收益率持续下行,投资者面临资产荒。同时,4月制造业PMI再次回落,实体经济景气修复的速度弱于预期,导致资本市场信用风险隐患加剧,避险情绪升温,优质资产交易拥挤。因此,不管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均倾向于拉长投资期限来穿越牛熊,精于大类资产配置、擅于全品种投资的资产管理机构将受到资金的更多青睐。

表1:2020年我国金融市场情况
112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年5月29日

(二)政策环境:净值化转型加速,资金久期拉长,考验专业资管公司在牛熊市场轮动中的应变能力

从政策环境看,2020年底临近,资管新规过渡期大限将至,产品净值化转型加速。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退出历史舞台的同时,伴随着居民养老、财富管理消费习惯的迁徙。从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来看,2019年上半年新发行封闭式理财产品平均期限增加,加权平均期限为185天,同比增加约47天。新发行3个月以下封闭式产品累计募集资金1.38万亿元,同比减少2.23万亿元,降幅为61.71%,占全部新发行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17.95%,占比同比下降16.62个百分点。投资者的投资期限拉长,风险偏好降低,对收益稳定性、波动管理和回撤控制要求提升。这就要求资管机构不仅能对宏观形势做准确判断和分析,还要有多场景、全天候的投资管理能力。

(三)优势再创新、开拓新跑道,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以下简称“组合类产品”的定位与发展,很大程度决定了保险资管公司的战略走向

结合上述宏观与政策分析,通过比较近年来各类资管业务情况,不难看出保险资管公司或许是资管新规下的赢家,这得益于过去十几年的沉淀积累与稳健发展,让保险资管公司在大类资产配置、多品种管理、稳健的投资风格以及审慎的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积累了较为突出的优势。但2020年环境复杂、多期叠加,3月,银保监会正式下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5月1号已正式实施,若要在《办法》实施的大背景下,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异军突起,保险资管公司应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用好组合类产品,继续挖掘传统能力优势的潜力、破陈出新;二是如何在服务保险主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业务外延、能力边界,为国内资管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的投资需求贡献更大力量。

图1:我国各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情况
123

数据来源:平安资管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二、组合类产品的定位与方向

(一)组合类产品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2013年是组合类产品元年,原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有资格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被允许发行组合类产品。经过七年的发展,截至2019年末,35家保险资管机构总管理规模达到18.11万亿元,其中,22家机构开展组合类产品业务,管理规模1.35万亿元 。产品品种逐渐齐全,资金来源愈发丰富,不同公司随着自身市场地位与投资能力的差异走向多元化发展格局。行业领先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均已将资产配置能力、核心投资能力以及市场经验充分整合,形成全市场覆盖的产品线,包括现金管理、纯债、固收+、股票、量化、配置等各类主流策略。由于保险资管公司长期服务于保险资金以及大型机构投资者,头部公司更是具备能力根据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为专业机构投资者提供有针对性且形式多样的定制服务和创新产品。

(二)组合类产品的定位:是保险资管公司服务主业的核心工具,将传统能力优势对外输出的重要载体

保险资管业相较于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信托等其他资产管理行业,有其独特的能力优势。一是大体量长期资金管理能力。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保险资管公司对风险管理要求高且体系规范,在长期大类资产匹配、再投资风险管理,或是跨周期稳健投资等方面形成了长期且独特的经验与能力优势;二是长期绝对收益获取能力。保险资金的负债属性决定了保险资管公司的投资体系必须以长期稳定绝对收益为导向,基于投资体系、流程和方法的独特性,保险资管在固定收益投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长期股票投资方面,优势相对突出;三是大类资产配置和多品种投资能力。保险的资金投资范围相对较广,包括现金、公开市场股票、债券、另类资产、衍生品等,投资期限较长。因此,保险资管公司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配置型投资,有专门的战略战术相结合的资产配置决策体系和团队,在理论和实践操作上形成了完备体系流程,且经受了市场的长期考验;四是长期资产的创设与风险管理能力。保险资管公司通过创设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以及设立保险私募基金、担任信托计划投资顾问等多种方式参与非标投资,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长期非标资产的创设与风险管理能力。

因势利导,在《办法》中,也结合上述能力优势,进一步明确了保险资管产品的中长期特色,引导保险资管产品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鼓励保险资管公司以保险资管产品为载体,形成资产配置的“组合拳”。此外,《办法》也将组合类产品定义为保险资管行业能力输出的“终端”, 鼓励发挥保险资管公司的长期经验优势,将大体量长期资金管理能力、绝对收益投资能力、大类资产配置能力、资本市场及非资本市场的长期配置与风险管理能力在业内分享、向业外输出,形成协同发展的全新局面。

(三)组合类产品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组合类产品未来要在大资管竞争格局中与业外机构同台竞技,必须找准发展路径,发挥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一是继续服务好保险主业。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经济下行、低利率、资产荒、风险加剧等多方面的挑战,保险资管公司须通过市场化竞争,见贤思齐,精进能力,将组合类产品作为保险资管行业能力输出的重要载体,发挥中长期产品的优势,丰富市场中长期投资工具和金融产品供给,满足保险资金在复杂环境下的配置需求,进一步提升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水平和运作效率;二是大力发展第三方业务。保险资管公司的长期绝对收益投资能力与社保基金、地方养老、年金、个人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需求高度匹配,其低波动绝对收益投资体系也与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需要相契合。近年来,保险资管行业第三方业务不断发展,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019年末,保险资管行业的第三方资金总计4.93万亿,占比26.05% 。未来,保险资管业依托保险资金投资经验,更充分整合资源,向市场输出优秀的资产配置能力和投资能力,做大做强第三方业务。

(四)传统优势能力的再创新

基于多年的发展基础和经验积累,组合类产品可在传统优势能力之上再创新。一是探索外包首席投资官(OCIO)模式与资产配置解决方案。基于完善的产品线和全覆盖的产品策略,保险资管公司可探索买方投顾业务,从过往的“单一产品销售”模式转变为“配置建议输出+组合销售”模式,并且可以衍生到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定制化投资解决方案,包括资产配置服务、全委托服务以及资产负债管理服务等,将积累的整套经验通过服务化形式输出;二是发展FOF、MOM型组合类产品。FOF、MOM产品具有多元资产、多元风格、多元管理人的特点,天然符合保险、银行等机构对于多元投资、分散投资、稳健投资的需求,而FOF、MOM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资产配置以及管理人与策略的动态调整,这恰恰是保险资管的“看家本领”。保险资管积累了对全市场资管策略及投资经理的长期研究与数据库,已积淀了对全市场优秀投资能力及投资策略的精准画像。通过发展FOF、MOM产品,保险资管公司可更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输出大类资产配置以及策略管理的能力。

三、展望:组合类产品的新常态、新业务、新跑道

作为规范保险资管产品的纲领性文件,《办法》在投资范围、产品形态、投资限制、销售起点等方面,与资管新规及其他私募类资管产品规定持平,提升了保险资管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为保险资管公司市场化竞争创造了公平有序的政策环境、行业新常态,同时也为组合类产品在新业务领域开拓了空间。我们认为,有三大领域可提前布局:

(一)加强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全方位合作

随着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新规的实施,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成立,面临产品净值化转型、改善资产负债匹配、加强多元化投资能力等多方面任务。保险资管公司和银行理财子公司同受银保监会监管,二者在负债管理、风险偏好、收益目标、投资与配置经验等多方面既有相似又有互补,未来合作空间可期。保险资管公司可基于自身的特色与经验,分享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固收+、绝对收益权益投资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定制化的资产配置、产品策略和资产负债管理解决方案,帮助银行理财实现净值化转型下的绝对收益目标。组合类产品作为媒介,可促进银保优势互补、协同发力。

(二)积极引导养老资金加大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配置力度,保险资管产品可以成为保险资管行业织牢社会保障网的抓手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居民的养老问题变得越发突出。从我国人口情况来看,相较全球而言对养老的要求更为严峻。2018 年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为 11.5%,高于全球同期的 8.3%;而出生率方面,60 年代的婴儿潮将在 2022年前后到达退休年龄,届时我国养老体系的负担将明显增加,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年金、以及第三支柱商业养老金在资金运用上都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办法》已将基本养老金、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明示为产品投资者,这是因为养老金与保险资金的性质非常类似,都面临固定的资金成本和资金收取、支付的流动性要求,具有负债驱动的性质,在投资目标上追求绝对收益。保险资管公司通过长期管理类似需求的保险资金,建立了丰富的投资能力和管理经验,具备长期稳定的投资业绩,与养老资金的需求高度匹配,可更好地为养老资金管理作出贡献。

三)抓住国内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的契机,积极拓展国际业务

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简称“国十一条”),为金融行业引进外资带来重大利好;2020年5月,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明确并简化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落实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境内证券投资额度管理要求。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基于国内改革的稳定预期,外资或将涌入中国避险,这些内外部因素都将给保险资管公司的国际业务发展带来新机遇。

图2:全球主要国家经济金融发展情况
232

数据来源:wind,BIS,HKSFC

保险资管公司与外资机构的合作模式多样,全委托、投顾、合发产品都是可以考虑的形式。保险资管公司能够向国际客户提供的服务包括投资中国境内外债券、A股、港股,等等。

保险资管公司的国际客户可以涵盖海外的主权基金、养老金、政府基金、大学基金、保险公司等大型机构,这些机构一般都非常看重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风格是否稳健,是否有稳定的投资流程与策略体系,是否具备实现长期稳健收益的能力,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是否严格及达到国际标准等,而这恰恰是保险资管公司的优势所在。

以平安资管为例,公司国际业务始于2007年,是中国最早服务国际客户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公司内部团队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除了服务国际投资者的专户,2019年9月份,平安资管还与澳洲著名资产管理公司QIC共同发布QIC-平安中国企业债基金。这支基金是经爱尔兰央行批核的UCITS基金,主要投资于中国投资级信用债,并于全球范围向国际投资者进行推广,为海外客户提供投资中国的机会和产品。

四、唯有锤炼实力,才能把握机遇

自2018年央行资管新规颁布以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转型升级、格局重塑。百川归海,各行业资管产品在监管理念上逐渐合流,政策拉平看齐,行业固有牌照壁垒已被打破;正本清源,差异化发展成为了资管行业优胜劣汰的主基调,未来整个资产管理市场将基于能力而非牌照公平竞争,能者上、平者让。

面临挑战,保险资管公司久经考验、百炼成钢,通过长期服务保险资金、养老金和专业机构投资者委托资金,已在大类资产配置、长期资金管理和绝对收益获取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因此,面对当前的百舸争流,我们有信心力争上游。当然,这也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支持、努力创造的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市场化政策下的行业培育。整个保险资管行业在当前的机遇与挑战下,更需要不断加强各方面的能力建设与行业自律,夯实差异化能力优势与经验积累,真正成为中国资管业的中流砥柱!

原文刊发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2020年第3期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