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特别呈现 | 618二次上市,看京东如何再造“京东”
2020.06.19

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开始走上回家路。

6月18日,京东(NASDAQ:JD/09618.HK)成立17年周年之际在港交所首日挂牌交易,开盘即较招股价226港元高开5.75%,市值一度冲至7385亿港元。此次京东香港公开发售获得超额认购近180倍,市场看多表现强烈。截止首日收盘时,京东集团报收234港元,上涨3.54%。

根据京东集团发布的公开发售数据显示,京东集团此次总计发行1.33亿股,募集资金净额为298亿港元,创下年初以来港股公开发售的最高纪录,京东也成为港交所今年以来吸引的大型内地赴港上市公司之一。这也是继阿里巴巴、网易之后第三家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企业。

回归港股,市场看多“京东模式”

在上市仪式现场,来自京东员工及客户的6名代表与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共同敲响京东赴港上市锣。京东集团战略执行委员会(SEC)成员也首次集体亮相,这是京东集团的核心管理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京东此次选择了“云敲锣”的方式。

13434


2

这一场景戏剧性升级“再现”了17年前京东的“蝶变”之路,正如刘强东在今年5月19日京东老员工日内部信中所回忆:这一幕让我想起了2003年,那一年北京非典肆虐。还在中关村的线下店卖光磁产品的京东不得不关闭实体商铺。为了应对生意的困难,万般无奈下,2004年京东转型进入了电商领域,多媒体网正式开通。

近17年里,京东的成长显而易见。继201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此次京东在香港的二次上市也凸显了中国本土的优质公司对中国和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开辟“资本”第二市场。

这一趋势的背景是中概股在美股市场历史遗留的信任问题——市值普遍低于国内预期,业界有一条不成为规矩的“中国折扣”(China discount)。与此同时,变化莫测的国际局势、越发严格的外部审核也给到新经济公司尤其是技术概念公司巨大的压力。总体来说,无论是估值折让,还是针对性的监管策略,对中概股中的很多企业都未见公平,这些也是促成这波中概股回潮的部分原因。

另一方面,包括香港在内的国内资本市场也有很多有利因素。伴随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的强劲增长以及国内资本市场开放步伐的加快,尤其受益于2018年港交所对“同股不同权”等上市规则进行改革后,在过去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香港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生物科技上市平台,为各类新经济公司集资超过4000亿港元。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海外市场,A股和港股等本土投资人更了解本土公司,更愿意给出合理的估值。

对此,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表示:“京东集团满怀着感恩之心来到香港,不仅是因为我们希望与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分享我们的发展成果,更是因为我们对中国和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以来,京东集团在美股的市值涨幅已超过70%,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的全新战略定位正在被市场所认可,而去年以来京东集团在业绩表现出的强劲增长也领市场侧目,这意味着京东集团开始释放长跑战略所积蓄的势能,进入高质量增长通道。高盛分析师在其研究报告中认为,“京东在用户增长、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以及第二季度的强劲收入指引方面全面领先,增强了我们对其作为中国最大零售商的领导地位的信心。”

看似“简单”的618,引发亿万消费者狂欢

资本市场对京东的积极回应背后是京东超过预期的营收、盈利和用户增长。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认知就是每年618全球年中购物节——京东打造的这一消费节点已经成为平台、品牌、商家、消费者们的集体狂欢节,这也是京东选择这一天“二次上市”的纪念意义所在。

疫情期间,京东不间断运营,持续保障社会民生供应,收获了无数消费者的信赖。618期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升级,京东成功打造出京东史上优惠力度最大,购物体验最佳,品牌、商家增长最强和新品发布最多的一次618。根据京东最新战报,2020年6月1日0时至6月18日24时,京东618全球年中购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达到2692亿元,创下新的纪录。

222

相比往年,今年的618更为特别:作为后疫情时代的全民购物节,京东618在疫后经济复苏的关键节点多了一项重任——今年618既是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的有利窗口期,也是拉动生产制造,重塑产业链的绝佳机遇期。

下面一组数据,可以窥豹一斑。

187个品牌实现下单金额破亿,成为国内外品牌的大增量场;

京东快手品质购物专场单日带货达14.2亿;

6月18日,乌鲁木齐第一单仅用时8分21秒完成上门配送;

京东物流91%以上仓配一体订单实现当日达以及次日达,全国范围内24小时达覆盖区县占比保持在9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京东发展早期,“一意孤行”并饱受质疑的“京东模式”——自营模式和自建物流在多年长期主义坚守下正日益成为京东的“护城河”。在疫情倒逼社会加速数字化和“互联网+”服务场景下,这一“结硬寨、打呆仗”的智慧愈发凸显。

据大数据预测,今年618京东物流进一步升级“前置仓”模式,把超过10亿件商品提前部署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730个仓库,“爆款”前置到站点实现“分钟”配送。得益于“千县万镇24小时达”提升计划,京东物流六线城市配送订单的增长是一线城市增幅的150%,24小时达覆盖更多边远地区,极大地提升了社会交易效率和用户体验。曾经备受争议的“自建物流”战略,如今成为京东募资招股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明确指出将继续投资物流技术,带给人们关于京东物流这只独角兽更多的想象。

新冠疫情助推直播成为营销主要工具,618电商年中大促,各大平台力推直播,全面交战。京东在今年的618同样重点发力直播,并着力强化赋能合作方自身供应链优势。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与郑爽、大张伟、郭麒麟等参加的“京东618一起热爱趴”,当晚直播带货超4.75亿。一场直播的销量甚至高于一些品牌整个上半年的销量。

早在今年5月27日,快手与京东宣布将进行供应链方面的深入合作,旨在解决用户在达成交易后如何保障良好体验等问题。具体来说,在产品端的具体体现为快手用户可直接在主播的快手小店内下单京东自营商品,包括物流查询、售后服务等过程将通过快手小店完成,不跳转至京东应用,但送、售后等履约服务的实际提供方为京东。

“一方面京东会持续去关注零售创新,另一方面京东也更要关注零售基础设施的开放。”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表示,聚焦京东新年度的使命升级——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京东坚持从“一体化”走向“一体化的开放”,以供应链为基础,不只是聚焦优化前端交易环节的成本、效率、体验,还要延展到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下游和合作伙伴等垂直领域,以技术为本致力于更高效和可持续的世界。

从保障民生供给、推动复工复产、全力稳定就业的“抗疫标兵”,到激发消费潜力、创新消费模式、扩大内需市场的“经济新动能”,以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依托于供应链和物流基础设施,京东充分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创造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完美路径。由京东618打造的全球年中购物狂欢节,也将后疫情时代的开场消费盛宴推向高潮,彰显出中国经济的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

源于技术,京东再造“京东”

零售行业靠规模取胜,单体利润率有限。京东与传统零售企业一大区别在于,京东的卖场在线上,传统零售企业在实体店。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在于如何持续提升交易效率。

123

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京东履约费用率分别为8.03%、7.14%、6.93%、6.41%,下降趋势明显,而全世界范围内能将履约费用率降到10%的零售企业屈指可数。出色的物流履约能力,加上行业前列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京东不断提升了行业的运营效率,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与此相关的是,京东零售的经营利润率近年来也在不断提升,分别为0.9%、1.4%、1.6%、2.5%。

京东在零售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实践将这一提升社会效率之举做到了近乎极致。其核心动力源于技术,因为只有搭建起技术底座,才能更好的发挥内外资源整合、供应链和物流管理能力,事半功倍,减少内耗。

“现在说互联网的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是消费互联网,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如果基于这个逻辑,京东在过去做电商的时候,其实已经做了一个零售电商的产业互联网的事情。”廖建文认为,希望京东在这下半场里,能够基于前期零售所沉淀下来的数据资源和技术资源,未来将会转到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 用户直连制造),去改变其他相关产业的成本效率提升。

而这将是京东未来十年,甚至更长远的蓝图。按照此次二次上市招股书披露,京东此次赴港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及提高运营效率。“未来,京东将以二次上市为契机,持续围绕供应链开展技术创新,用科技改变人类生活、改变社会面貌,与整个世界实现共生发展,为我们的客户创造源源不断的价值。”徐雷表示。

刘强东在内部信提到了实现京东远景的三个关键词——技术、高效、可持续。技术驱动,已经成为未来京东的首要底色。“粮草已备”,只待时间给予人们答案。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