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科技创新社企奖: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12月20日 13:57 来源于 财新网
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庆渔堂“)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智慧养殖服务体系,从养殖设施、养殖技术服务、活鲜供应链等方面改造传统渔业。

渔村

  当5G进入商用时代,万物互联的设想似乎更近了。

  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有人曾这样描述农业的“万物互联”:随着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应用,农民通过农业管理APP实时监控和了解农场环境变化与作物生长情况,比如,物联网可以实现精准灌溉,只有要作物需要时,才会洒水……

  在中国的传统渔业也有“万物互联”的探索者。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庆渔堂“)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智慧养殖服务体系,从养殖设施、养殖技术服务、活鲜供应链等方面改造传统渔业。它也因此获得2019社企论坛社会企业类科技创新奖。

  为传统渔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庆渔堂的智慧养殖模式能够有效增加农户收入、保障水产品安全和减少尾水污染等,多个地方机构已将其纳入相关农业政策及项目补贴。截至目前,庆渔堂已入驻浙江湖州、嘉兴、萧山、江苏泰州、南京、广东四会等数十个区域,服务5万余户传统鱼塘,覆盖近50万亩鱼塘;预计到2021年后,庆渔堂将赋能10万户渔业养殖户。

  如何用科技改造传统渔业

  “一半养鱼、一半养水”的双鱼塘模式,整齐有序的“跑道鱼塘”、规划有致的“智能蜂窝池”……在湖州乡间,干净环保的新型生态鱼塘和生态渔仓已经成为一道道别样的风景。

  在“青草池塘”风景的背后,是庆渔堂的智慧养殖系统。通过一个手机APP,养殖户就能够实时监控和了解鱼塘状况,如水中含氧量、温度等,根据需要,庆渔堂的人工智能系统或养殖户在家就可以开关增氧机,有效减少巡塘次数,降低风险,养殖户还可以睡个安心觉。

  在此过程中,铺设在鱼塘内的物联网水质传感器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实时监控水中溶氧、PH、水温等关键数据,实行水质在线监测、水质健康预诊断、移动巡查、增氧联动调控、大数据鱼情分析等,进而指导养殖户科学喂料、调水、防病。

  不仅如此,物联网技术还有助于减少水体污染。以10亩鱼塘为例,传统养殖模式下,鱼塘一年外排次数约5-8次;而在双鱼塘和智能蜂窝池养殖模式下,基本可以做到尾水不外排,可以减少水体污染约3000吨以上。

  “庆收于渔、创富于民”,庆渔堂的名字即来源于此。在庆渔堂创始人沈杰看来,帮助传统渔业升级的最大难点在于,实实在在的找到物联网与渔业深度融合的着力点,让养殖户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实际效益,从而相信与行动。

  将目光从一个鱼塘的养殖,放到整个渔业产业链。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庆渔堂首创“数字生态渔仓”服务体系,打通渔业从养到卖的全程数字化链条,进一步提升对渔业产业链的价值赋能。

  具体而言,如前文所描述,利用物联网技术,庆渔堂实现对“零小散”鱼塘资源的规模化链接与服务,同步实现了水产品的养殖数字化、库存数字化、品控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创新建立数字生态渔仓作为活鲜供应链枢纽,优化了水产品供应链多个环节,实现增值销售和利润收益。

  由于数字生态渔仓能够为下游供应链提供全程品控溯源,水产品有了品质“备书”,加之规模化效应,养殖户能够切实获得更高收益。同样以一个主养鲈鱼的10亩鱼塘为例,在庆渔堂的智慧养殖体系下,养殖户每年将提升近3万元的养殖收益。

  与此同时,基于生产和供应链数据,进一步实现渔业的数据化风控与征信。基于此,庆渔堂与浙江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湖州银行、南浔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农业物联网金融服务,与中国人保等开启数字渔业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农业绿色金融新模型,真正普惠渔业。

  博士渔夫的物联网梦想

  虽然中国渔业总产值有2.4万亿,但总体而言零、小、散、乱,并以农民传统经验养殖为主。创立庆渔堂之前,沈杰曾仔细研究过日本、以色列、挪威等国养殖情况,发现当地的工厂化养殖技术与模式,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在沈杰看来,中国渔业的升级,不能依赖现有的工厂化养殖,必然要结合中国鱼塘设施的养殖现状,建立平台化、数字化的科技养殖服务体系,以此实现对于小、散养殖户的规模化连接,通过协同模式实现中国渔业的整体性转型升级。

  将物联网应用于传统渔业,恰逢其会。“如果没有物联网、AI、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与渔业的融合创新,很难在一个业务体系中同时实现养殖户增收、消费者品质安全保障和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等三个维度的目标。”从庆渔堂的实践中,沈杰逐步证实了科技的能量:科技创新带来生产力升级,建立新的、更高效的生产关系,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有个有趣的现象是:伴随传统鱼养殖业的科技升级,不仅提高了养殖收益,也让养殖变成一件更简单的事情。这吸引许多年轻人返乡养鱼;而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新的技术与理念。传统渔业的科技创新正形成正向循环。

  截至目前,庆渔堂已申请了“有一种水产养殖水体质量检测监控方法及系统”等近50项专利,并一直保持的研发投入,年均约占比10%并逐渐增加。目前,其研发方向不仅有物联网、大数据、AI和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也包括各类生态养殖技术和设施、设备的创新研发,以及数字生态渔仓、智能蜂窝池、活鲜供应链溯源体系等生态研发。

  在科技创新的优势下,庆渔堂能够同时实现零排放、高品质、高效益的养殖,并具备全国可复制性。据沈杰透露,庆渔堂已于近期开放A轮融资,以启动全国规模化复制推广;同时通过不断打通供销两端,来为整个渔业产业链不断赋能。

  沈杰是土生土长的湖州菱湖人,从小在鱼塘边长大,自称“渔夫的儿子”;另一重身份则是中科院博士、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的权威专家,他曾主导全球首个物联网架构国际标准的制定,并获得了IEC 1906奖。

  在庆渔堂的一次次鱼养殖实践中,这两重身份很好地融合,沈杰也被养殖户们亲切地称为“博士渔夫”。在他的构想里,未来五年,庆渔堂期望实现裂变式增长,服务中国100万鱼塘养殖户,赋能2000亿以上的优质水产品交易规模。

  但是,这位“博士渔夫”还有更大的野望:如果物联网能够成功解决渔业的问题,那么其应用价值也可以被复制到其它行业。他始终坚信:物联网大规模产业落地的方向,就是要培育发展行业物联网运营服务商,而非仅停留在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层次。

  当庆渔堂悄然成长为物联网商业生态的一隅,也许万物互联时代真的不远了。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