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最具发展潜力社企奖:成都奥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12月16日 11:54 来源于 财新网
“你是什么垃圾?”当直击灵魂的拷问风靡于2019年,真正的垃圾分类时代已然来临。

奥北1

  “你是什么垃圾?”当直击灵魂的拷问风靡于2019年,真正的垃圾分类时代已然来临。

  2019年7月,上海率先启动垃圾强制分类;随后,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46个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2019年向光奖社会企业类潜力奖得主奥北环保(下称“奥北”),正是垃圾分类领域的先行者。早于垃圾强制分类时代,奥北提出可回收物14类的专业分类指导,创新采用回收袋+投放点的“垃圾回收银行”模式,奖励每一个学会垃圾分类的市民,将垃圾分类从公益行为、强制行为转向“有偿交易”的市场行为,进而激励市民主动而持久地参与垃圾分类。

  目前,奥北在成都服务300多家机构、120多个社区,已经是当地认可的垃圾分类有效解决方案。此后,奥北将垃圾分类服务拓展到北京等城市。

  垃圾回收银行:从“要我分”到“我要分”

  “十面霾伏,尚可戴口罩;垃圾围城,我们将无处可逃”看完纪录片《垃圾围城》后,奥北创始人汪剑超震撼之余也在思考:垃圾围城下,如何打开突围之路?

  “公众缺的不是意识,而是常识。”在汪剑超看来,垃圾分类,人们希望行动但不知如何开始;而奥北环保就是要通过信息科技、物联网技术和高效运营,帮助所有人行动起来。

  源于在回收再生行业的8年积累与实践,奥北提出可回收物14类的专业分类指导,包括5种塑料、4门单类、3类纸张和2样金属,回收的统一标准是“干净干燥无异味”。

  在参考美国RecycleBank模式的基础上,奥北创造性地提出回收袋+投放点的“垃圾回收银行”,市民可通过手机注册,加入环保垃圾回收系统,“存”入垃圾、获得收益,以此引导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回收。

  类似传统储蓄银行,奥北的垃圾回收银行也采用扫码实名认证制,以此辨识垃圾回收来源,从而实施最精准的鼓励或惩戒。只需要扫码打开“银行”门,分类放置各类可回收垃圾,即可完成垃圾分类回收;相应金额会返到绑定的实名账户,可直接提现获得奖励,操作过程简单便捷。

  垃圾回收银行的显示屏,会滚动播报投放点的垃圾总量、市民收益、每一类可回收垃圾的实时回收价格等信息。

  与此同时,在“垃圾银行”覆盖范围的住户,经垃圾分类培训和操作流程培训后,即可获得一个特制的回收袋(“垃圾银行”内有自助发袋机,回收袋同样可以通过扫码获取)。当分类垃圾在装入回收袋后,除了进入垃圾回收银行,也可以直接交给回收货车,进行可回收物的有偿交易。

  通过收益返还及数据展示,奥北激励公众长期而持续地参与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从“要我分”转变为“我要分”,以市场化的动力在公众中普及垃圾分类,

  2018年6月,奥北在成都市高埂镇建成首家乡村垃圾银行,一年内回收各类回收物13.8吨,村民获得1.3万余元收益;一位村民投放8次垃圾,就获得200多元奖励。

  在一个社区垃圾回收银行,6个月内回收垃圾6870公斤,社区居民共获益5927元;在成都一所小学,所有班级都设立了垃圾银行账户,回收2197公斤垃圾,收益2185元;一家商场引入奥北环保,保洁员的月收入平均增加100元,商场的垃圾也相应减少……

  对于践行垃圾分类,许多用户是在奥北服务过程中渐入佳境。作为奥北最早期的客户之一,成都金苹果城南阳光幼稚园发起一项活动:每天,由老师带领值日生,清洗小朋友们当天喝过的牛奶盒,既是劳动锻炼也是垃圾分类;第二期后,幼儿园开始编制环保课程,让小朋友认识身边的垃圾类别。

  “奥北的经验就是做好最基础的专业服务,美好的事情会自己发生。”汪剑超说。

  

奥北1

  从垃圾围城到垃圾资源

  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国标版”《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出台,让垃圾分类赛道变成一个“风口”。如今,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模仿奥北回收袋模式的项目,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奥北回收袋模式的合理性。

  “模仿袋子只是第一步,长远竞争需要考量整个运营体系的效率与成本,需要不断提升科技应用、产品设计研发、运营管理流程等诸多细节。”在汪剑超看来,奥北的主要竞争优势来源于持续的创新和优化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社会影响力也是竞争中很重要的一环。

  与普通商业项目相比,在垃圾分类领域创业的奥北获得更高的社会关注与公信力。汪剑超坦言,当公众意识到奥北的创业出发点是通过商业方法更高效地解决社会问题,会带来更可靠与长期的伙伴关系。

  事实上,社会影响力的正向能量已经在奥北初露锋芒。在大部分垃圾分类指南中,泡沫、塑料袋等白色垃圾并不属于可回收物,此前的主要处理方式是焚烧或掩埋,但白色垃圾本身不易降解、容易堵塞河道,造成严重污染。

  是否有可能将塑料袋进行专业化、规模化处理,进入再生循环体系?奥北经过多方调研后发现,下游企业其实愿意接收塑料袋,也可以直接将其变成“再生塑料”,只是受限于中间环节太多、成本偏高等因素,一直没能很好地实现。

  为了真正践行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奥北努力打通白色垃圾的回收渠道,并将“塑料袋膜”设立为其可回收14类中一个重要类别,真正做到“变废为宝”

  有个小插曲是,一位社区书记正在犹豫是否引进奥北自助投放点,当他发现奥北回收塑料袋膜的价格和照片后,瞬间被打动,随即与奥北展开合作。

  另一个案例来自喝过的牛奶盒,在奥北回收之前,废弃牛奶盒的主要处理方式是造纸,但因出浆率低、杂质高,造纸厂并不愿意回收;但是,奥北分类回收的“干净干燥无异味”牛奶盒,可以经过专门分离技术,变成再生塑料、再生铝和纸浆,大大提升回收价值,更加节约资源。

  凭借全流程信息采集和基于数据的统计挖掘,奥北实现垃圾分类的智能化、追溯化、数据化,充分链接居民、社区、物流、回收再生等全产业链,让可回收垃圾得到专业回收,得到规划化处理,最终变废为宝。

  从垃圾围城到垃圾资源,奥北的商业模式最终回归垃圾分类本质,即: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凭借回收与减量的收益而得到持续收入。换言之,公众分类越好,奥北收入就越高。

  与发达国家对比,中国的垃圾分类相对起步较晚,但在汪剑超看来并非完全劣势:物联网、移动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智能硬件等技术储备,已经部分用在奥北的解决方案之中;而二三十年前发达国家建立垃圾分类体系时,这些技术尚未出现或者不成熟。

  “未来5-10年,中国将有机会建立一整个现代化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并有机会向国外输出。”略微沉吟,汪剑超也难掩担忧:我们希望更多人可以采用正确的方式行动,把垃圾分类真正变成一件长期可持续的事情,而不是又一次的消耗公共资源和公众信心。

  基于此,奥北决定将整个模式开放给全国垃圾分类行业。谈及未来,汪剑超期望三年内在全国100个城市推动奥北模式落地,建立1万个以上投放点,帮助100万以上的用户行动起来;而在这个过程中,奥北将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